佛教菩提心网—一日一读

首页 > 佛学讲记 > 《文殊五字根本真言念诵法》讲记

文殊五字根本真言念诵法》
讲记 (
60-5(总第323)

─────────────────────────────

◎ 傅味琴 讲于 2003.9.18

甘露表佛法,喻佛法像甘露一样清净、甘美,能长养我们的法身慧命

提要:

  • 清净就是极乐,没有烦恼就是极乐

  • 发了菩提心,先要修空,要在空掉烦恼、执著、世俗观念的基础上修菩萨法

  • 以利去换名,这是交易,不是菩萨法

  • “有”跟“有”要闹矛盾,空掉了,才能真正利益众生

  • 甘露表佛法,喻佛法像甘露一样清净、甘美,能长养我们的法身慧命

清净就是极乐,没有烦恼就是极乐

再不听佛法,再这样下去,我说句笑话,可能再过多少年,有人还会问问题,“你说极乐世界样样有,对的对的,否则怎么叫做极乐世界呢?不过我现在想问一问:我不打牌不行,极乐世界有没有打牌啊?有许多人说,‘信了佛不要喝酒’,那么你们不喝酒,你们管你们,我不喝酒不行,我躲在莲花里喝酒好了,我不影响你们。极乐世界是不是也有酒喝?有没有电冰箱?有没有电视机?”那么只好回答:“我不知道。”就是不敢说:“当然没有了。”如果你说“当然没有”,他要说了:“没有,叫什么极乐世界?”他不听佛法已经不懂啦:清净就是极乐,没有烦恼就叫极乐。只知道极乐世界“好好好”。

发了菩提心,先要修空,要在空掉烦恼、执著、世俗观念的基础上修菩萨法

所以我们根据释迦佛的智慧、释迦佛的善巧方便就能够明白:首先要修空,然后再修缘起,首先要修解脱法,然后再修菩萨法。你现在发菩提心很好,菩提心先要发起来,发心要发得大,但是修行呢,你不能不修空啊,你不能不空掉烦恼、不空掉执著、不空掉世俗观点、不空掉一切名利和歪风邪气,你没有空,你去修菩萨法,这怎么叫菩萨法呢?你即使肯布施人家一点,你不为利嘛也为名嘛。而且你可能还有一种心态:吃小亏占大便宜。

以利去换名,这是交易,不是菩萨法

拿海外的情况来说,海外有钱人很讲究做慈善事业,至少来说慈善事业也是好事,至少他还有一颗善心啊。可是他们做慈善事业,必定要写他的名字,你不写他名字,他就不高兴,写他名字,他就愿意拿钱出来,所以他是以利去换一个名,这是交换。

佛教内部也是如此,有的居士钱多得不得了,他来了,必须要大家都欢迎他,好比“财神”来了。那么“财神”爱好什么?大家都在研究,结果研究下来,“财神”爱好隆重的仪式。嚯!钱还没有拿到,庙里已经花了好几千块钱了,标语啊什么的,隆重得不得了。大居士看见这么重视他,他就会拿几十万、上百万,如果冷冰冰的呢?他也不起劲了。这叫菩萨法吗?

“有”跟“有”要闹矛盾,空掉了,才能真正利益众生

自己放下了,去利益众生才是真正的利益。如果你不肯放下,你“有”,你去利益众生,众生也“有”,“有”跟“有”就要碰,你去利益他,也利益不好的。比如说你舌头也“有”,牙齿也“有”,总会碰巧,牙齿跟舌头要碰起来的。如果你是“空”,去利益众生,众生是“有”,你怎么会和他碰呢?从前有句话:当自己的利益跟大众的利益发生矛盾的时候,肯不肯放下自己的利益?如果不肯放下,就是“我”跟“我所有的”一切,执著得很牢啊。

甘露表佛法,喻佛法像甘露一样清净、甘美,能长养我们的法身慧命

“从空之中,自己面前,种字变成”,“种字”就表示一个种字似的,“变成”,怎么变成?放光变成,这个种字放光,就变成“广大宝器”,为什么称宝器呢?因为这个宝器里边盛放的是甘露,甘露表什么?甘露表佛法,佛法像甘露那样非常甜美、清口,而且补养身体。佛法养我们的法身慧命,它像法乳一样,小孩子靠吃母亲的奶长大,我们也要靠法的奶来长大我们的法身慧命。所以佛法就用甘露表示。佛法称宝,那么当然放佛法的这个器具就称宝器,是这么样子理解。

首页 > 海内外佛教 > 深入经藏

礼敬彼世尊、阿拉汉、全自觉者!

(16)

──德雄尊者编译

健康的原因

接着我们看下一段经文,佛陀回答须婆的第四个问题:

“年轻婆罗门,在此,某个女人或男人不用手、土块、棍棒或刀剑伤害众生。由于他如此地从事与完成这样的业,在身体破裂,死亡之后,他投生于善趣天界。如果在身体破裂,死亡之后,他没有投生于善趣天界,而是回来人间,那么,无论再度投生在哪里,他都会健康。年轻婆罗门,这是导致健康的方式,也就是——不用手、土块、棍棒或刀剑伤害众生。”

这段经文是佛陀回答“什么因缘使人健康”的问题。从佛陀的回答中我们可以了解,使人健康的原因是不伤害众生的善业,这也包括积极地帮助众生,解除他们所受到的伤害与痛苦。在临死时,如果这样的业成熟,就会使人下一世投生于天界或人界。如果他投生于人界,这样的善业能够带给他健康的快乐果报,两家尊者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在一阿僧祇与十万大劫之前,当最上见佛还未出现于世间时,两家尊者是一位博学的婆罗门。后来他出家为隐士,追求来世的安乐,将大部份的时间都用于受用禅定中的快乐。最上见佛出现于世间之后,有一次他得到机缘听佛说法,因而归依了佛、法、僧三宝,成为佛教徒。当最上见佛胃痛时,他供养药品,医治佛陀的病。这种善业很殊胜,能产生圆满的果报。正如佛陀在《中部.布施分别经》 中所说的:

“当一位有德行的人,以清净的心,深信业有大果报,将如法得来的物品布施给另一位有德行的人时,我说那样的布施能带来圆满的果报。”

在上述这件事情上,那位隐士是有德行的人,他修行成就八定与五神通,而且他归依三宝,持守五戒。再者,他所供养的药品是以正当的方式从森林里取得的。接受他供养的是德行崇高的佛陀。他在供养前、供养时与供养后都生起欢喜与清净的心,对于业能够产生大果报有坚定的信心,因为他能以天眼通见到业果的作用。由于具足了这些因素,所以他的布施非常殊胜,能够产生圆满的果报。

有一天,当最上见佛的病痊愈,身体恢复健康时,他来见佛陀,并且如此发愿:

“世尊,如来因为我的药而身体痊愈。以此善业,愿我生生世世没有疾病,即使是几秒钟的不舒服也没有。”

由于他的善业力量很强,足以支持他的愿望圆满实现,所以他在之后的每一生中都未曾生病,即使是几秒钟的不舒服也没有。这也正符合佛陀所说的:“戒行良好者的愿望可以由于其清净的戒行而圆满达成。”

两家尊者在最上见佛时代累积了种种波罗蜜 ,达到很长久的时间。那一世身坏命终之后,由于禅定的业力,他投生于梵天界,受用那里清净、详和、自在、长寿的胜妙果报。这个造成他投生于梵天界的“令生业”是“色界善业”或“无色界善业”,是“次生受业”,它以“重业”的型态造成投生。在随后数不尽的大劫里,有时他投生于天界,有时投生于人界,无论投生在哪里,他不曾受到生病的痛苦。

在胜莲华佛的时代,他是居住在汉纱瓦帝城的在家居士,听到胜莲华佛宣布某一位比丘为健康第一的大弟子,内心感到很向往。于是他累积许多善业,发愿在未来佛的教化期中得到同样的荣衔,并且随后得到胜莲华佛授记将来能成为健康第一的比丘。他在当时很长久的生命里持续地累积善业,例如:布施、持戒、修行止禅与观禅。

在毗婆斯佛出现于世间之前,他出生在曼都瓦帝城,后来出家为隐士。遇到毗婆斯佛之后,他就以佛陀为师。当时许多比丘由于嗅到有毒花朵而引起疾病,他以神通力在森林里采集各种药材,将它们供养给生病的比丘,治好了他们的病。他对佛陀具有充分的信心,一有时间就去拜见佛陀,听闻佛法,但是他仍然过着隐士的生活,依照佛陀所教导的方法在森林里修行止禅与观禅。

在那一世当中,他医治众多比丘疾病的善思是很强的善业,能造成他多生多世健康。在那一世身坏命终之后,由于禅定的业力,他投生于梵天界。

在之后大约九十一大劫的时间里,他在人界与天界流转。在迦叶佛的时代,他重新整理古老的医方,这个善业直接造成他的健康与长寿。

在我们的乔达摩佛出现于世间之前,两家尊者出生于憍赏弥的一户长者家中。当他的褓姆在雅慕那河为他沐浴时,不小心使他滑入水中而被一只大鱼吞入腹中,然而他并没有因此而死亡。两家尊者能够在被大鱼吞吃之后仍然存活,这是由于所谓“智慧遍满神通”这种力量的缘故。什么是“智慧遍满神通”呢?对于有过去世强大的波罗蜜支持,肯定会在那一世当中证悟阿罗汉果的人,他不可能在尚未证得阿罗汉果之前死亡,这种保证他不会提前死亡的神奇力量称为“智慧遍满神通”。由于两家尊者过去世累积的许多波罗蜜善业即将成熟的缘故,所以“智慧遍满神通”在他的身上产生,使他不会提前死亡。

一个渔夫捕获那条大鱼,将牠卖给波罗奈城的一位长者。当那条鱼被剖开时,他们发现鱼的肚子里有一个婴儿,活得好好的,分毫没有受损。长者的妻子将他当作自己的亲生儿子一般地养育。当这个消息传出去而婴儿的家人前来认领时,长者的妻子请求其父母允许她将婴儿留下来抚养。最后由国王裁决这两家共同拥有这婴儿,因此将他取名为“两家”。

他过着荣华富贵的生活。到了八十岁的时候,他得到机缘听闻佛陀说法,对佛法生起信心而出家修行。出家后的七天当中他精进修行,到了第八天就证得阿罗汉果,连同四无碍解智。后来佛陀宣布他为健康第一的大弟子。他活到一百六十岁才般涅槃。两家尊者能得到健康的果报是过去世不伤害众生,乃至治疗他人的疾病与伤害所造成,这也正符合佛陀在这段经文中所开示的:不伤害众生的业能产生健康的果报。

注释:①中部.布施分别经是中部的第142部经,解释种种布施的果报大小及布施的净化。

②波罗蜜的涵义是高尚、完美的德行;导向证悟真理与解脱痛苦的善业。

③毗婆斯佛或译为毗婆尸佛,是佛陀在经上常举出的七尊佛(过去六尊佛加上乔达摩佛)当中的第一尊,在距离现在九十一大劫以前出现于世间。

    补读前5日《一日一读》 补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