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菩提心网—一日一读
首页 > 佛学讲记 >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讲解 (41-2) (总第231)

───────────────────────────────

傅味琴 讲于苏州 2017.5.21

(开经偈)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

(皈依三宝)

皈依佛 皈依法 皈依僧 (三次念)

(皈依愿)

自皈依佛 当愿众生 体解大道 发无上心

自皈依法 当愿众生 深入经藏 智慧如海

自皈依僧 当愿众生 统理大众 一切无碍(三次念)

(皈依戒)

皈依佛竟 宁舍生命 永不皈依天魔外道

皈依法竟 宁舍生命 永不皈依外道典籍

皈依僧竟 宁舍生命 永不皈依外道邪众


只管自己往生极乐世界,不管娑婆世界的父母众生,慈悲心也太薄了

提要:

  • 想成佛,就得承认“我是菩萨”

  • 成就的快慢,关键在于精进不精进。精进的人成就快,懒惰的人成就就慢

  • 在听法、修行上要精进,不能以少为足

  • 要成佛,就要修菩萨法

  • 只管自己往生极乐世界,不管娑婆世界的父母众生,慈悲心也太薄了

  • “智慧”不能完全代表“般若”的全部含义,故仍用“般若”两个字

  • 世间智慧只是谋生的手段,要了生死,就要学般若智慧

  • 出家是大布施,一出家,就把世俗的“我”布施掉了

想成佛,就得承认“我是菩萨”

我们想成佛,就得承认“我是菩萨”。你是菩萨么才能成佛呀,你不是菩萨,你还差得远了,成佛更不行。有许多同学、有许多佛弟子、有许多法师,执着片面,不了解全面。说:“成佛要三大阿僧祇劫。”佛是讲过这句话,但是佛还讲了另外一句话,“可以即生成佛”,你怎么不说了?

成就的快慢,关键在于精进不精进。
精进的人成就快,懒惰的人成就就慢

你将来成就的快慢,关键在你精进不精进。一个精进努力的人,他就成就得快,懒惰的人成就慢。

在听法、修行上要精进,不能以少为足

精进是精进什么?精进听法、精进修行。从前有这么一件事情,有个居士请一个熟人来听经,熟人说:“我听过了。”“听过了再去听听呀。”他说:“够了够了。”听了一点点佛法,就说“够了”。为什么他有这种思想?前世造业呀,今世跟法无缘啊!

要成佛,就要修菩萨法

“般若波罗蜜多”,修菩萨法的人

——我们都是菩萨,就应该修菩萨法。有人想不通,“哎呀,这样太傲慢了,哪能自己称自己菩萨?”你能知道谁是凡夫,谁是菩萨?你不认自己是菩萨也罢了,怎么可以看人家都不是菩萨?愚痴的“谦虚”,造成了自卑感,对我们佛弟子有很大的危害。扑灭了自尊心,成佛就没有希望了。

经书上说:有自尊心的人离开成佛就不远了。凡夫也可以成佛,不过凡夫还得有一个过程,那就是修菩萨法。不修菩萨法,凡夫永远是凡夫。

只管自己往生极乐世界,
不管娑婆世界的父母众生,慈悲心也太薄了

念佛往生极乐世界,极乐世界阿弥陀佛跟释迦佛的观点一样,他还是叫你修菩萨法。修菩萨法要度众生啊!

极乐世界的优点,就是众生不会退转,有阿弥陀佛天天讲经说法,这是极乐世界的优点。可是他讲的法跟释迦佛讲的法一模一样。所以清定上师一面赞叹往生极乐世界好,一面说——清定上师是出了名的大慈大悲——“你们快去快来哦。”都去极乐世界了,这儿的众生谁度啊?不管你认得不认得,全是过去世的父母,你不管啦?你拍拍屁股走啦?!

“智慧”不能完全代表“般若”的全部含义,故仍用“般若”两个字

“般若波罗蜜多”,“般若”就是智慧。为什么法师翻译的时候还是用“般若”两个字?因为法师认为我们平时讲的“智慧”不能代表“般若”的全部含义,也就是没有“般若”的含义深,也没有般若的雄心壮志,所以还是用“般若”。

世间智慧只是谋生的手段,
要了生死,就要学般若智慧

我们从进学校开始,学了这么多文化,全是世间法。世间法的智慧是提供你谋生的手段,你可以用它来生活,可你眼睛一闭,死了,这些智慧对你有什么用?因为你已经没有生活了!所以要修般若波罗蜜多。

出家是大布施,
一出家,就把世俗的“我”布施掉了

菩萨修六波罗蜜,第一波罗蜜——布施波罗蜜。佛弟子心地善良,看见叫花子很同情他,多给他一点钱,这是钱财布施。钱财是身外之物,比较容易做到。你肯把你这个人布施吗?出家就把自己布施掉了,一出家,原来世俗上的“我”就没有了,所以出家人比我们殊胜。

首页 > 海内外佛教 > 佛学问答

佛学问答 (一七三

有关菩提道次第所出问题解答

一六八问:施度于身心生起之法?

答:须为菩提心摄持,将一切身命财产布施于他之意乐,惟此非仅除障施偏执之悭吝,须至心生起将一切(善根)施他有情之意乐。生此舍心,须修摄持之过患,与施之胜利。

初摄持之过患:身命财物终须舍,乃决定义。既知后舍现舍,终归于舍,不如现舍,早种福德。以福业不感后贫(直通后世)。无边陀罗尼经说:“得长寿总持,应知长寿之因乃不杀,杀业之因乃斗诤,斗诤由执持财物,爱着身命财物。”二,思施舍之胜利。大德功德军说:“能施此生二世乐,不舍暂时究竟苦。”入行论说:“舍一切涅槃,我心修灭度”谓我须舍一切,修灭度而得涅槃,若不然者,凡夫死时,一切终须舍,不如施诸有情之为殊胜。又说:“人天乐不外财色受用圆满,此现上果,由施而来;究竟乐亦由施入地道而得圆满菩提。”

问:对修行来说,应当先悟道,还是先以所学救度众生?

答:这两种修行方式都是有根据的。在菩提心的修行中,有国王式的发心、船夫式的发心等。国王式的发心,就是先着力于自己悟道,具备相应能力后再度化众生。船夫式的发心,则是将自利和利他结合在一起,从利他中完善自己,就像划船的船夫那样,和乘客共同抵达彼岸。当我们无私帮助他人时,就是在克服自己的私心;当我们慷慨布施时,就是在克服自己的吝啬。所以,两种方式都是可行的。至于哪种更合适,应根据各人实际情况选择。假如今生不悟道的话,也不必沮丧。生命是无尽的,今生做不完的事,来生可以继续。只要我们的愿力坚固,就能不断在世间广行菩萨事业。

(济群法师)

    补读前5日《一日一读》 补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