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菩提心网—一日一读

首页 > 佛学讲记 > 高洁大行

高洁大行因相门第二(39-3) (总第319)

───────────────────────

成就别解脱戒体之十一支颂

能海上师编集 傅味琴浅说 (2004.9.5)

已经形成了争论,谁先停下来,谁就有智慧

提要:

  • 除了解脱道以外的道路全是错误的

  • 众生苦就苦在“有诤”里,行菩萨道,就要悲悯世间、调伏众生

  • 言语上的争论就是斗争

  • 自身起烦恼,跟众生起争论,这不是调伏众生烦恼,这是在发展众生烦恼

  • 调人先调己,要调伏众生,首先要调伏自己

  • 说话也要恰到好处,该说的时候说,不该说的时候不说

  • 已经形成了争论,谁先停下来,谁就有智慧

除了解脱道以外的道路全是错误的

除了解脱道以外的道路全是错误的。不管你什么身份,不管你什么地位,修行不是凭身份修,也不是凭地位修,修行是凭自己的灵魂修。没有了灵魂,你只有一个躯壳,俗话叫做“行尸走肉”。

众生苦就苦在“有诤”里,行菩萨道,
就要悲悯世间、调伏众生

还有第三点,行菩萨道难行的地方,就是要调伏众生,教育众生的目的就是为了要悲悯世间调伏众生。所以有这么一句话,“悲悯世间有诤诸调伏”,就是悲悯世间上的众生,他们苦,苦在哪里?“有诤”,凡是斗争都是先从口里开始,众生的习气就是这样,喜欢你一句我一句争个不完。其实事情没有什么好争的,解决事情要商量,真正商量事情、解决事情,时间不会很长的。可是拿你们以往来说,有时候开了两个小时会,事情还没有解决,那就离谱了。你们不是在解决问题,你们掉在“诤”里边。诤不是对事情,诤是对气恼。人一产生气恼,随便说多少话,对于解决事情更加没有力量了,还把事情上的矛盾作为斗争的工具。

言语上的争论就是斗争

一个人喜欢讲话不是件坏事情,一个人说起话来能够说不完地说,也不是一件坏事情,用得好,将来很善于说法。可是你把这种功能用在烦恼上,尽讲烦恼话,这就变成坏事情了。从小长到大几十年,无论到哪儿,无论哪儿的众生,都掉在这个泥坑里。

言语上的争论也就是斗争,这种争论的话也属于戏论,全是毫无意义、毫无价值。而且这场戏也不见得演得好,是在演一场苦恼的戏。释迦佛灭诸戏论,要消灭种种的戏论,佛弟子怎么能够去发展戏论?这条路就相反了。

自身起烦恼,跟众生起争论,
这不是调伏众生烦恼,这是在发展众生烦恼

你在调伏众生的时候——什么叫调伏?给众生解决矛盾就叫调伏。好比什么叫治病?给病人解决体内的矛盾就叫治病——你自己起了烦恼,跟众生争不完,那怎么能调伏?这不是帮助众生调伏,而是帮助众生发展烦恼。

调人先调己,要调伏众生,首先要调伏自己

如果众生没有起烦恼,他还有理智。众生一起烦恼,你说得过他,他也怄气;你说不过他,他也怄气。像这种情况,你怎么调伏众生?所以要调伏众生,首先要调伏自己,如果你不调伏自己,众生也难以调伏。那不叫对话了,那叫吵架了。

说话也要恰到好处,该说的时候说,
不该说的时候不说

从前有句老话:会抓老鼠的猫不叫的。一个人一张嘴巴从早到晚没停过,给众生的印象:“给你烦死了。”你再想多说几句帮助帮助他,众生回答你,“你少说几句好不好?”并不是众生不要听你的,实在是你讲得太多了。聪明的人是该说话的时候说,不该说的时候不说,这叫劳逸结合。

已经形成了争论,谁先停下来,谁就有智慧

比如说已经形成了争论,谁能够觉得这个争论毫无意义,能够停下来,谁就有智慧;谁停不下来,这个人是烦恼的奴隶。如果不改掉做众生的心态、不改掉做众生的习气,你永远也修不成,修来修去还是一个老众生。

做老师的对学生应该注意这一点,因为佛门标准的老师是什么?是行菩萨道的老师。同时学生对老师也应该注意这一点,学生的话这么多,说不完地说,最后会使老师失望,使老师灰心,“你这个学生,我度不了。”这是很正常的现象。为什么他会想“这个学生度不了”?因为学生不跟着老师的话走嘛,老师说东他说西,他不是在学,而是在争。

 

    补读前5日《一日一读》 补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