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菩提心网—一日一读

首页 > 佛学讲记 > 高洁大行

高洁大行因相门第二(39-4) (总第320)

───────────────────────

成就别解脱戒体之十一支颂

能海上师编集 傅味琴浅说 (2004.9.5)

度众生中要做到:欲影百忙纷动巧持真

提要:

  • 行菩萨道的人,不能跳下海去救人,结果没有救成,自己也上不来了

  • 度众生中要做到:欲影百忙纷动巧持真

  • 度众生时,要做到众生起烦恼,你不起烦恼,不被众生的烦恼勾过去

  • 只有真实认识到烦恼的肮脏、烦恼的危险,才不会动心起烦恼

  • 看得透、看得全面,即使还有烦恼的种子,也会有觉悟不掉进去

  • 看到女同学的烦恼,再也不想娶老婆了

行菩萨道的人,不能跳下海去救人,
结果没有救成,自己也上不来了

尤其是行菩萨道的人,千万不要跳下海去救人,结果自己上不来了,别人没救上来,自己也淹死了。还有一种更加冤枉的,两个人想把水里的人救上来,划了一条小船过去,本来是一门心思去救人,由于观点不同,两个人争起来了,水里的人快淹死了,他们也没时间管,先争个明白,争着争着,不小心,一滑么自己也掉下去了,你说冤枉不冤枉?

度众生中要做到:欲影百忙纷动巧持真

在度众生的工作中,要克服这些困难,必须做到一句话:欲影百忙纷动巧持真。无论怎么忙,心里不要失去觉悟。

度众生时,要做到众生起烦恼,你不起烦恼,
不被众生的烦恼勾过去

度众生怎么个度法?你要到众生堆堆里去度啊,那你必须靠拢众生。如果众生起烦恼,你也起烦恼,这怎么度呢?好比众生站在医生旁边,由于心情一紧张,昏倒了,医生看见病人昏倒了,他一紧张也昏倒了。所以行菩萨道,难就难在这里。要做到你着急我不着急,你不冷静我冷静,你说烦恼话我不说烦恼话,这样才能把众生勾过来,要不然的话,你会被众生勾过去的。

只有真实认识到烦恼的肮脏、烦恼的危险,
才不会动心起烦恼

只有真实认识到烦恼的肮脏、烦恼的危险,才不会动心起烦恼。要不然的话,你是没有这种力量,也没有这种觉悟的。因为你原来也是烦恼众生,烦恼对你来说也很习惯,也很喜欢,那么众生一起烦恼,你内心的烦恼也动了。

看得透、看得全面,
即使还有烦恼的种子,也会有觉悟不掉进去

为什么社会上的男女青年容易迷惑?为什么我们这儿的男女青年不容易受迷惑?都是一样的一起吃饭睡觉,一样的一起生活,同样有眼睛,都是你看我我看你,同样有耳朵,都是你听我说话我听你说话,一样的人,没有什么两样,可是结果就两样。其实不管是社会上的人,或者是我们这儿学法修行的人,全有烦恼种子,个个都有男女心,不可能没有的,连一个傻里傻气的傻瓜,他照样有男女心。可是为什么在生活里,结果就两样呢?一个看不透,一个看得透;一个只看一,一个要看几十个;一个只看装模作样,看不到他全貌,一个能够看到全貌;一个只看到他温柔的时候,一个能看到他烦恼的时候。区别就在这里。男看女是如此,其实女看男也是如此。虽然我们没有证阿罗汉果,还不能算是彻底究竟,但是至少和社会上人已经区别出来了。

看到女同学的烦恼,再也不想娶老婆了

比如从前我们在福鼎文教部的时候,有一百多个人,女同学起码有四五六十个吧,所以男同学看女同学,从早看到晚,笑脸也看见,哭脸也看见,很像样子的时候也看见,实在不像样子的时候也看见,看得普遍了、广大了,看得全面了,看得透了,再也不想娶老婆了,因为吓坏了。

首页 > 佛教故事 > 佛教故事

佛教故事 (154)

居士偷喝水

古时候,菩萨转世投生,成为一位皈依三宝,严守五戒、十善的国王。

在他的国家里,从不使用武力,也不设监狱刑堂。这个国家年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百姓安居乐业。国家安定,文化发达,举国上下普及佛法教育,国人无不读书,形成一种人人知书达礼、相互礼让的社会风气,就算夜不闭户,也不用担心会遭小偷。

但是,这一天,国王却接到了一宗“窃盗案”。有一位品行高尚的居士,清净闲居在山林里,过着隐居的生活,颇有超凡脱俗之风。

一天晚上,居士口渴得厉害,就出去找水喝。由于天漆黑一团,不小心误喝了别人莲花池里的水,他喝完水后才意识到,所以心里感到十分内疚。

“我偷盗了!我偷盗了!”第二天,他来到王宫里,自首犯了盗窃罪,希望国王以法治他的罪。

国王听后很惊讶,就说:“这是自然之水,你当然可以喝。再说,水到处都有,并非稀罕之物,你喝了它能有什么罪呢?”

居士却回答:“我没跟莲花池的主人打声招呼,又没有经过人家允许就擅自喝别人的水,难道这不是盗窃吗?希望大王该怎样处置就怎样处置我吧。”

国王一时不知如何是好:“这区区小事,我看就算了吧!你有这种内疚之情,已是难能可贵了。现在国事繁忙,我还要去处理,如果你觉得非要我处置才甘心的话,那么你就先去园子里等着,待我办完事后再说。”

说完,国王把居士交给太子,自己办事去了。太子将居士领到花园深处,让他等着,自己却先走了。

国王政务缠身,忙得把居士的事给忘了。六天之后,他忽然想起了居士,不安地自责道:“糟糕!我怎么把居士忘了,他不会出事吧!”国王急忙起身,跑到花园寻找居士。

居士一直待在园内深处,又不敢走动,整整等了六天六夜。这期间,他滴水不进,粒米未食,等国王找到他时,他的身体已经非常虚弱,奄奄一息了。

国王一看,泪流满面,自责地说:“这都是我的过错,我的罪过实在不轻啊!”

王后听了却不以为然:“国王!您可是堂堂的一国之君,竟然为了一个无理取闹的居士忏悔不已,真是个笑话!”

国王派人给居士洗澡,让厨师准备各种美味佳肴,并亲自陪同居士用餐,还不时忏悔罪过。他发誓:“生死轮转无际,从现在起,我要受戒,六年守斋过午不食,直至得道。”

佛陀告诉诸比丘:“那个国王,就是我的前身。国王忘了居士,害他饥渴六日,国王为了悔过守斋六年,过着清苦的日子,六年后才恢复正常饮食。之后更以身供养佛法,而修行成道。王后因为讥笑国王悔过守斋,后世怀孕时曾重病六年,遭受痛苦。太子因为让居士在花园饥饿受苦六天,后世出生后,六年中迷迷晕晕,常处幽冥之中。这都是因果业报啊!”

(摘自《华人佛教网》)

    补读前5日《一日一读》 补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