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菩提心网—一日一读

首页 > 佛学讲记 > 《文殊五字根本真言念诵法》讲记

文殊五字根本真言念诵法》
讲记 (
62-6(总第340)

─────────────────────────────

◎ 傅味琴 讲于 2003.9.25

学外道出了一点稀奇,即使出问题了,也舍不得放下

提要:

  • 学外道出了一点稀奇,即使出问题了,也舍不得放下

  • 利用佛法名相去发展世俗观念,退他道心,这都是邪慧

  • 释迦佛赞叹出家,他却说“在家修得好”,这是在跟释迦佛对抗

  • 受了“修行要到退休以后再说”的影响,

  • 就退心去成家生孩子了

学外道出了一点稀奇,
即使出问题了,也舍不得放下

他问的问题,我实在不懂,因为我又没学过他这一套,叫我怎么回答?他问什么问题呢?“傅老师,我有次做梦,或者我有次在打坐的时候,我的眼前出现了几个字,这几个字我想来想去想不出什么意思,傅老师,你看什么意思?”咱们佛门里面没这一套啊!你跟谁学的么你去问谁去!你的老师对你最最了解,因为你这么样子修,是他教你的嘛。那么你老师都解答不了的问题,你跑来问我,这样子的老师,你还跟他学下去干什么呢?不学吧自己起了作用了,“哎!我照样能够空中现字。”又舍不得放下。

还有一个人,住的时间很长啊,平时这个人倒也不大会来跟我提什么问题,他也不大敢把他修的东西说出来,因为他怕同学们要说他。那么禅定,他也很喜欢学,可是原来的东西放不下。那么他要求:“我多参加点劳动。”有一次他劳动,可能是在佛堂里,或者是要布置舞台呀,也不知道劳动到哪里去了,人也找不到了,后来才发现他躲在舞台桌子底下在打坐。(众笑)假如打出毛病、打出问题,又来问我,“傅老师……”,好像我傅老师精通外道。(众笑)

利用佛法名相去发展世俗观念,退他道心,
这都是邪慧

那么这个慧呢,也是世俗的东西跟佛门的东西混杂起来。以前有个女学生发心很好,真要了生死,在我面前可能请求了三次五次吧,要求在我身边学修,了生死,要跟男朋友一刀两断。后来就变掉了,怎么会变?说是碰到从台湾来的一个什么老师,这个老师跟她说,“你这样做法不恰当,会使得你家里人很苦恼哇,你这样没有慈悲心啊,慢慢他们对佛教有了反感,他们就很难信佛啦。”

这种说法流行得很。离别之情总是难受的,那么为了表示慈悲,“你别难受啊,我陪你一辈子啊。”这种说法明明是个世俗观念。

释迦佛赞叹出家,他却说“在家修得好”,
这是在跟释迦佛对抗

然后他讲出他的观点:“你应该像我这样成家,我一直到退休以后,把家里的事情都了了,退休以后才准备要出家。”总的一句话,“在家也好修行的。”完全跟释迦佛赞叹出家来一个对抗,释迦佛说东他说西,释迦佛赞叹出家,他说“出家修不好,在家修得好”,这是邪慧了。

你在世间上随便你说什么,世俗话也好,邪知邪见的话也好,咱们也管不着,他偏偏要影响到佛门里来。所以像这种种啊,就不能叫正思惟。

受了“修行要到退休以后再说”的影响,

就退心去成家生孩子了

后来那个女学生给他这么一说么就认可了,心有共鸣了,她本来虽然已经下决心了,但是总有点软心肠。后来打了一个电话给我,“老师啊,我顶不住了,我跟男朋友提出来分手,我拿起电话筒,每次都是只听到哭声,哭得我也不行了,我也哭啦。”结果还是听那边那个老师的话:应该成家生孩子!修行嘛到退休了再说。

如果修行要到退休了再说,还好现在没有留胡子啊,假如像从前那样,都喜欢留胡子的,那么坐在位子上念经的全是长胡子,念念经,抚抚胡须。(众笑)

首页 > 海内外佛教 > 深入经藏

礼敬彼世尊、阿拉汉、全自觉者!

小业分别经学习录(19)

──德雄尊者编译

在这里,我们简单地就“缘起”法来了解业果法则:在难陀隐士供养水果与花给刚从灭尽定出定的佛陀与僧团之后,他发愿要成为慈心禅那第一与接受供养第一的比丘。在他如此发愿的时候,他的心中生起了无明、爱、取这三项缘起法。为什么这样说呢?

根据佛陀的教导,我们的身心是由究竟名色法构成的。所谓的“究竟名色法”是指将身心现象分析到不可再分的基本实质,如此分析到最终,真实存在的精神成份称为“究竟名法”,真实存在的物质成份称为“究竟色法”,这两者合称为“究竟名色法”。如果我们了知它们是究竟名色法,那是正确的、是观智、是正见。但是如果我们将它们看成是男人、女人、比丘、比丘尼,那就是错误的,如此的错知称为“无明”。在这里,难陀隐士将一堆究竟名色法看成是慈心禅那第一与接受供养第一的比丘,这是“无明”。基于无明,他渴望成为慈心禅那第一与接受供养第一的比丘,这是“爱”。他执着于那样比丘的生命,这是“取”。无明、爱、取这三种烦恼称为“烦恼轮转”,意即造成生死轮回的烦恼。

基于无明、爱、取的缘故,他供养水果与花给无上的福田──佛陀与僧团,这些善业称为“行”。它们是无常的,一生起之后就立刻坏灭,但是它们在他的心流当中留下了业力,在《发趣论》的业缘那一段里,业力称为“业”。用另一种方式来看,在他造这些善业时生起的思心所称为“业”,与思心所同时生起的其它名法称为“行”。行与业这两种造作行为的现象称为“业轮转”,意即造成生死轮回的业。

在他实现愿望、成为慈心禅那第一与接受供养第一的比丘那一世,过去世那些善业力成熟,产生那一世的果报名色法,或称为果报五蕴。“五蕴”与“名色”同样都是指组成我们身心现象的基本成份,这两个术语的差别只在于所用的分类方法不同而已。“五蕴”是色蕴、受蕴、想蕴、行蕴、识蕴。其中的色蕴就是色法,其余的受、想、行、识这四蕴就是名法,因此五蕴也就是名色法。果报五蕴称为“果报轮转”,意即:生死轮回中的果报。

以上总共是五种过去因:无明、爱、取、行、业。它们能产生五种现在果,即:他最后那一世的果报五蕴。我们可以如此归纳:由于烦恼轮转的缘故,所以造成业轮转;由于业轮转的缘故,所以产生果报轮转。在众生承受果报的时候,又继续生起新的烦恼;由于烦恼,所以继续造作新的业;由于业,所以继续产生未来的果报。就这样,烦恼、业、果相续地轮转下去。

一直到这个众生透过修行而断尽烦恼,证悟阿罗汉果之后,他才不再造作任何善恶业。由于烦恼轮转已被断除,所以不再造成业轮转;由于烦恼轮转与业轮转都已经不再生起,所以在阿罗汉般涅槃之后,果报轮转也就不再产生。就这样,烦恼、业、果的轮转相续地止息下来。

我们也可以如此归纳:过去五种因能产生现在五种果,现在五种因能产生未来五种果。就这样,在过去、现在、未来三世当中,因果不断地相续产生。阿罗汉断尽烦恼,不再造业,意即根除了现在五种因。由于现在五种因灭尽无余,所以在般涅槃之后,未来五种果也将灭尽无余(意即不再产生)。就这样,未来不再有因果相续产生。缘起法的原理就是如此:由于因生起,所以果生起;由于因灭尽,所以果灭尽。这也正是业果法则的原理。

上述难陀隐士的善业被强而有力的慈心禅那所围绕。为什么他的慈心禅那能够强而有力呢?因为他特别注重于修行慈心禅那,不断重复地练习进入慈心禅那,这是一项因素。以慈心禅那为基础,他修行观禅。由于慈心禅那的支助,所以他的观智清晰、深入、彻底、强而有力。他强而有力的观智回过头来促使他的慈心禅那更稳固与强而有力。根据《发趣论》,这是强而有力的助缘,称为“亲依止缘”。他用什么方法来使止禅与观禅互相资助呢?他进入慈心禅那,出定之后立即观照禅那名法为无常、苦、无我。然后又再进入慈心禅那,出定后又再观照禅那名法为无常、苦、无我……如此一再地重复修行。由于这样不断重复的禅修,所以他的慈心禅那与观禅都变得稳固与强而有力,这是另一项因素。

慈心禅正好与愤怒互相对立,这就是为什么难陀隐士的心经常没有愤怒的缘故。经由修行止禅与观禅,他的神通与观智能够长时期地抑制愤怒,不使它生起,所以他的心得到净化。由于净化的心,他的愿望将能圆满达成。在那一生中,他修行止禅与观禅很长的时间,意志力非常坚强。意志力就是业,当意志力坚强时,没有什么愿望是不能实现的。

在我们佛陀的时代,他出世为富翁须摩那的儿子,给孤独长者的弟弟。由于他的容貌英俊、清秀、美好,所以他被取名为须菩提,意即“善相”。这是因为过去世他做善业时,没有被愤怒、激动等烦恼所围绕,而是被慈爱、耐心等善的素质所围绕的缘故,那个善业带给他容貌美好的果报。

在给孤独长者供养祇园精舍那一天,须菩提恭敬地聆听佛陀说法,因此对法生起信心而出家。出家后他精通两部律。从佛陀那里得到修行的法门之后,就独自在森林里修行。他以慈心禅那为基础,进而修行观禅,证得阿罗汉果。他平等地说法,不分别亲疏好恶。佛陀宣称他为寂静远离第一与接受供养第一的大弟子。他那强而有力的慈心禅那使他的心经常寂静,而且长久以来就已经远离烦恼,无诤而住。

据说他在入村托钵时,先站在每一家施主的门口进入慈心禅那,出定后才接受供养,以便使施主们能得到最大的福德。他行脚来到王舍城,频毗娑罗王答应要为他建造一个住所,但是忘了履行诺言。须菩提尊者就在露天的地方禅修,结果很久的时间都没有下雨。频毗娑罗王后来发现不下雨的原因,就赶紧命令部下先为须菩提尊者建造一间树叶盖成的小屋。须菩提尊者一进入小屋,坐在稻草制成的床上时,天就开始下雨。他的心由于慈心禅那与出世间智慧而清净,因此天神也来保护他免受雨淋湿。由此可知:什么样的业就产生什么样的果;清净的心就使得众生清净。

    补读前5日《一日一读》 补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