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菩提心网—一日一读
首页 > 佛学讲记 > 盗戒摄修

《四根本修心要门》讲解

二、盗戒摄修(7-2)(总第167)

──────────────────────────

傅味琴讲于开化文殊院 2009.2.17

众生即使好也是相对的,不代表没有烦恼

提要:

  • 片面就是漏洞,没有全过程看问题就是漏洞,和以后的变化不符就是漏洞

  • 不合法、不正当的职业,根子就在贪心

  • 贪财的心,每个众生都有

  • 众生即使好也是相对的,不代表没有烦恼

  • 虽然要发展,国家也反对拜金主义、反对暴利

  • 好人也有贪心

片面就是漏洞,没有全过程看问题就是漏洞,和以后的变化不符就是漏洞

昨天听说你们讨论的时候,提了几个问题,其中一个问题,对佛法是无漏法,世间法是有漏法,好像还不太理解。因为我讲法的时候只提了一个名词,举了一些例子罢了。老同学嘛已经听得很熟很熟了,新同学嘛,因为我没有详细、广大的说明,难免就有点不太理解。像刚才我举这些例子,就叫有漏法,因为有漏洞。片面就是漏洞,没有全过程看问题就是漏洞,和以后的变化不符就是漏洞。

不合法、不正当的职业,根子就在贪心

一个不合法、不正当的职业,根子在哪里?我们根据这些事实,全过程、全面地看问题,根子就在贪财这颗心。

贪财的心,每个众生都有

贪财这颗心,每个众生都有,没有一个人例外。从前七十年代,我在上海,人家说:“上海是全国的天堂,你们是天堂的天堂。”因为我当年是自由职业,收入非常好。人家都说我心地很善良,可是心地善良的人也有贪,也有小气啊。

刚开始我的收费比较低,不是我不贪,是因为觉得自己初出茅庐,还是收费低一点吧。后来就贪起来了。我有一个前辈,当然到后来,这个前辈的水平还比不上我。开始嘛因为初出茅庐,我收费比他低,后来我就不客气了,跟他收费一样,把他气坏了,看见我就跟我诉苦,“哪怕你比我低一毛钱,我也透得过气啊。”我就不让步,你收多少我也收多少。是我穷吗?就是贪啊。

众生即使好也是相对的,不代表没有烦恼

我也很小气的,有一天晚上,我回家路过一个水果店,当年大家都不富的,都是靠工资生活,我算是条件好的这一级吧。水果店的一只小箩筐里,放着甘蔗,好的甘蔗,他卖好价钱,甘蔗中一节一节的老头啊,他切下来,卖得很便宜,大概两分钱吧。我买回去,我也忘了具体什么情况,总是我吃亏了,我再跑出去跟那家店家评理,“你少给我了。”意思,“你明明说好这个价格,我回去一算,你多要了我两分钱。”我气得不得了哇。

为什么人家说我是好人,我还是有贪吝之心?因为我也是众生,众生都不可能是绝对的。人世间一切都是相对的,仅仅是你比他好,不见得你没有坏。

我们这个话是真实话,不是假话;我们说的话是全面的,而不是片面的;我们说的话都不是固定的,而是根据现在的情况说。所以佛说“法无定法”,没有固定的法。

虽然要发展,国家也反对拜金主义、反对暴利

七十年代,一般人还比较老实,多赚了人家一点,总有点不好意思。近年来,虽然政策开放了,但是国家也说:反对拜金主义。这一次我去开政协会议,听了报告,最后一位领导讲:现在有好的条件,我们还是可以发展,虽然经济危机压力很重。还有两句话:像前几年的暴利,你们不要再存在希望了。也就是说发展还是可以发展,看我们怎么努力喽,但是暴利是不存在了。这就说明前几年是暴利。

好人也有贪心

当年我在上海,编了一本讲义,举办一些函授,收费多少?不是卖书啊,而是函授,我要花时间回答问题的,收费五块钱。后来为了更好地做这个工作,就借了人家的房子。我嘛宽大得很,这位老先生要参加我这个工作,我也给他参加,那么我又付他房租,又付他工资。后来老太太嘛也要拿一点,算是照顾照顾,我说:“好好。”不知道什么事情,他大概太过分了,我实在有点怄气了,闹了矛盾,这位老先生就说了:“你是暴利!”函授收人家五块钱,说我暴利。(众笑)

如果我现在办过去的函授,我收两千块也不叫暴利。从前就有人跟我讲过:“老师啊,如果你能够出国的话,你这两行手艺,你一个晚上就变百万富翁。”可是我到现在还没有出国,为什么?因为我不要变百万富翁。也算是爱国吧。偶然去了新加坡,实在住不下去,我是吃祖国的饭、喝祖国的水长大的,异乡客地,实在想家乡想得太厉害了,不到时候我就回来了。这些都说明白,好人也有贪心。

再比如年轻的小伙子真老实,心肠真好哇,他也有贪心,他找女朋友还要挑选挑选,看哪个漂亮——贪漂亮。

首页 > 介绍佛教 > 佛教与科学

佛教与科学(116)

如果有一个能够应付现代人科学需求,又能与科学共存的宗教,那必定是佛教。──爱因斯坦

佛教科学观 (42)


(三)定命论

立此论者以为一切事皆由前定,或由天定,非人力所能强为,结果使人趋于消极而不负责任。我国的乐天派即属此类。我国通行之命理,若果属定理,即成定命论;若非定理,何从推断?要知种因虽在前生,缘合则在今生,前生虽种恶因,今生若能勤行善事,则无缘亦不能生恶果,如生忏悔心,则对恶因为逆增上缘,亦能消灭恶果。明朝袁了凡对此曾亲作实验,初时一切事确如命理家所预言,但自经云谷禅师晓以此理后,即立志改变宿命,勤行诸善,结果都较预定为优。故所谓定命论者,定中实有不定,如能通达佛教的缘生论,自不致迷信命理,流于消极。况祸福本由自造,趋吉避凶之道,不须外求。但如能了解罪福本空,虽勤修福德,不作福德想,则便是更上一层楼了。

(四)机械论

机械唯物论的哲学家以为一切人事变化,是受遗传及各时代的环境的影响。他认为心是物质所表现的现象,故一切变化的因素仅是物质与时间而已。依此而论,若有人在同一时代,生长在与罗斯福同样的家庭里,从孩提时起,与罗斯福享受同样的物质生活,则将来此人亦必成为美国的伟大总统,而干出同样伟大的事业。此说与汽车之由若干同样的零件材料装配成功者,便成同样的牌子,有同样的功用,一样的意义,故称之为机械论。这是直把宇宙间任何人事变化,看作机械一样的服从着科学的法则。

在佛教看来,物质果然是因素,但心的因素尤为重要。物质固然能引起心的作用,但心亦能引起物质的变化。机械论者的理论还是根据于旧物理学的物质常住的定律,这班哲学家若能读到现代物理学,他必矍然而惊,会立刻把他的著作送进壁炉里,回过头要拿本佛经看看了。因为现代的科学家会告诉他,物质可以变成非物质的能量,而能量又以时间空间为重要因素,时间却又脱离不了心的因素,于是推知非但物质能量是一家,物质与心又何尝非自己人?机械论的基础已倒,自亦不必再作枝节的驳难了。

以上四种皆是佛经所谓偏计所执,犹如龟毛兔角,了不可得。若信受其说,即得种种弊害:一、使人对于他所做的事业无自尊心,无责任感,把失败的过失,归诸于命运,天神,及社会环境;一旦成功,则又引为己功,以为这是彼一因所生,他人不得争功。二、使人只知积极的扩张贪欲,而不肯积极为社会服务。三、使人对人群缺乏慈悲心,养成我慢自大,争夺好战的心理。欲免此弊,则惟有信受佛教的万有因果律。

(摘自《佛法与科学》尤智表)

    补读前5日《一日一读》 补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