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菩提心网—一日一读

首页 > 佛学讲记 > 学修三皈依

学修三皈依(57-6(总第507)

────────────────────────

学好三皈依戒 修好三皈依定 圆满三皈依慧

────────────────────────

傅味琴讲于岳阳莲花寺 2010年11月17日

经文: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皈依戒
皈依佛,永不皈依天魔外道
皈依法,永不皈依外道典籍
皈依僧,永不皈依外道邪众
皈依愿
自皈依佛,当愿众生体解大道发无上心
自皈依法,当愿众生深入经藏智慧如海
自皈依僧,当愿众生统理大众一切无碍

去掉烦恼,就恢复了本有的“妙”

提要:

  • 在僧团里吵架、打架,破坏僧团和合,罪过很重

  • 做到小声说话、面带微笑,就吵不起来了

  • 去掉烦恼,就恢复了本有的“妙”

  • 要持好三皈依戒,犯戒地狱苦

  • 修好三皈依禅定,能成就法报化三身

  • 修好三皈依慧,能不下三恶道、能出三界、能成佛

  • 修好三皈依禅定,首先修好面带微笑

在僧团里吵架、打架,破坏僧团和合,罪过很重

说:“我有我的自由,我喜欢吵架就吵架,我喜欢打架就打架,这是我的自由。”那么吵起来打起来,僧团不像僧团,和合也破坏了。“关我什么事啊?”当然你有你的自由,但你是佛弟子,听佛一句话:破和合僧是五无间罪之一,下无间地狱。破坏僧团的和合,那不是小事情!你在家里喜欢吵吵闹闹,你到这僧团里也来吵吵闹闹?

做到小声说话、面带微笑,就吵不起来了

所以我是费尽心思在挽救你们,希望你们无论如何要做到:面带微笑。从前我提出一个要求:说话要小声的说,不能像世俗上的奶奶“小鬼呀!”你是佛弟子呀,不是粗汉呀!现在嘛又提出一个要求:面带微笑。你真的做到了,很起作用啊。那么你去吵吧。(做小声吵架的样子,众笑)你面带微笑(笑嘻嘻地):“师兄啊,真是冤家呀!”人家当你开玩笑,他可不会生你气的。妙就妙在这里!

去掉烦恼,就恢复了本有的“妙”

特别你们年轻人,请接受我的“妙”。你们不知道你们本身就有“妙”,因为被烦恼冲掉了。怎么你们本身就有“妙”?“妙”字怎么写啊?“女”字旁一个“少”,少男少女就是“妙”。所以听我话,再把“妙”抓回来,失去的好东西,还是要抓回来。

这就讲完了,“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说“老师啊,还有呢,皈依佛,永不皈依天魔外道。”现在不讲,因为没到时候,等我把这些讲完了再讲。(众笑)要分段落、分阶段,到第二阶段再给你们讲。

要持好三皈依戒,犯戒地狱苦

“持好三皈依戒”,不要破戒,不要犯戒。“皈依佛,永不皈依天魔外道;皈依法,永不皈依外道典籍;皈依僧,永不皈依外道邪众”,这就是三皈依戒。破戒了,好好忏悔忏悔,佛叫你忏悔是挽救你,否则要下地狱的。不是我说的可怕,这是佛说的:犯戒地狱苦。哪可以对戒这么随随便便的?

修好三皈依禅定,能成就法报化三身

“修好三皈依禅定”,你们可能要说:“皈依嘛就皈依了,还有什么三皈依禅定?从来没听说过。”任何法,哪能离开戒定慧?三皈依也是法,有戒没有定没有慧,这叫圆满吗?当然有三皈依禅定的修法喽。你在三皈依禅定里能成就到什么程度?“成就初果?”小意思。“二果?”小意思。能成就法报化三身。否则你皈依佛,成就不了佛,你皈依佛干什么?

修好三皈依慧,
能不下三恶道、能出三界、能成佛

“圆满三皈依的慧”,你想要不下三恶道,你想要出三界,你要将来成佛,全靠智慧。众生就因为没有佛陀的智慧,所以愚痴颠倒,天天受苦受难。这个慧是佛陀的智慧哦,你不听法,就等于你不愿意接受释迦佛的智慧,永远是一个愚痴众生。所以我们法雨山有个校规,你们进来都看见了:“我们需要的是佛法的教育,我们不需要不符合佛陀教育的知见和迷信。”这是我写的,非常明确、非常清楚,凡是我动的脑筋、我说的话、我干的事,都是非常明确清楚的。

修好三皈依禅定,首先修好面带微笑

我们已经进入到第一阶段的第二部分,要为修三皈依禅定做好准备,打好基础。那么也是三句话,“要面带微笑”,也就是要有欢喜心。四神足,第一个神足就是欲神足。所以我连续这么多天来,在鼓励大家起欲,起什么欲?起“欢喜修禅定”这个欲。

首页 > 海内外佛教 > 以戒为师

(68)

佛陀制戒十大原则③

第五条是“惭愧者得安乐”。那些难调伏的人肯定是在身、口、意三业方面有过失。有了过失怎么办呢?如果你犯的是可忏悔罪,你可以通过忏悔重新获得安乐。如果犯的是不可悔罪即四根本罪,那就只好把你摈出僧团,以保持僧团的清净。

第六条是“未信者信”。前面几条,是针对僧团本身来讲的。从第六条开始,讲僧团怎样才能起到教化作用。僧团清净了,有了一个良好的形象,那些没有接受过佛教教化的人、对佛教没有信仰的人,就有可能因为看到僧团的庄严形象,从而归信佛教。这就叫未信者信。

第七条是“已信者令增长”。对佛教已经产生信仰的人,因为僧团清净,能够摄受大众,他们的信仰就会因此不断地得到巩固和提高。这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僧团有了良好的形象,对社会、对信众,就会产生良好的影响。这两条是作为一个僧团、寺院,对外弘法的一个根本目的,也是我们佛教对社会产生教化作用的中心任务所在。佛教对社会的最大贡献就是要“净化人心,提升道德”,使社会能够安定团结,使每一个人能够在道德的原则下生活。如果你是一个具备了信仰的人,你肯定是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能安分守己的人。所以说“令未信者信,令已信者增长”是寺院对外弘法的根本目的所在。

(净慧长老)

    补读前5日《一日一读》 补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