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菩提心网—一日一读

首页 > 佛学讲记 > 《文殊五字根本真言念诵法》讲记

文殊五字根本真言念诵法》
讲记 (
63-3(总第345)

─────────────────────────────

◎ 傅味琴 讲于 2003.9.25

如来无论行住坐卧都在定中,凡夫要在一动不动中才能入定

提要:

  • 都想快速成就,倾向于修一心禅,对于次第禅就慢慢疏忽了

  • 禅寺重新修起了禅定,自然令护法菩萨欢喜加持

  • 用别的方式替代禅定,几个人有这样的根基?

  • 喜欢念经的人说“念经也能入定”,喜欢念佛的说“念佛就能一心不乱”,可是你达到了吗?

  • 如来无论行住坐卧都在定中,凡夫要在一动不动中才能入定

  • 自己搞出一套“善巧方便”想入定,都是自作聪明

都想快速成就,倾向于修一心禅,
对于次第禅就慢慢疏忽了

而且禅宗说出来的话全是快速的,所谓“直指人心,明心见性,见性成佛”,这么一来,大家全倾向于禅宗的一心禅,对于如来说的戒定慧的禅定——次第禅,慢慢就疏忽了,或者也顾不过来了,“反正我也是在坐禅。”当初净土宗普及之前,到处都是禅宗,现在全国保留下来的寺院,很多都叫禅院,连我们这么小的清净寺也叫“清净禅寺”。

禅寺重新修起了禅定,自然令护法菩萨欢喜加持

我们来了清净禅寺以后,听说加持力很大。从前叫你们写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你们懒惰,连写几个字都懒,高兴起来嘛讲一点给傅老师听听。最近这几天,我听说加持力很大啊,加持力大嘛,当然是因为诸佛菩萨护法欢喜。那么欢喜什么呢?说:“我们天天在修行,讲戒讲定讲慧,当然佛菩萨欢喜。”不错,不过我想是不是还应该补充一点:咱们这个清净寺,全名清净“禅”寺,可能很长年代以来都不坐禅了,留在这儿的守护神、护法神、土地神啊,也觉得奇怪:禅寺怎么不坐禅了?咱们一来,又坐禅了,而且天天坐禅,这些护法菩萨欢喜,“这样就对头了嘛,要得,要得,他们这样才是像话呢。”他们高兴了,所以加持力很大。

用别的方式替代禅定,几个人有这样的根基?

如今佛门里有很多错觉,好像戒定慧的定,可以用别的替代。用别的替代,你有这么大的本事吗?你这么大的根基吗?他们还有一种理由,有人就说:可以用走路来替代,一面赶路一面用功。有人甚至用躺在床上替代。我年轻时候在佛教青年会也认识一些年轻人,后来熟了,一次到一个年轻人家里去,我说:“你怎么懒得这样,八点钟了还没起来呀!”他说:“我也在用功。”我说:“你躺在床上,用功什么啦?”他说:“我躺在床上在念佛呀。”念佛,你要盘起腿来念,或者嘛经行的时候念,即使你空的时候平时念念,总不能够躺在床上念佛吧,除非你到医院里去抢救了,那么你躺在床上念好了。

喜欢念经的人说“念经也能入定”,喜欢念佛的说“念佛就能一心不乱”,可是你达到了吗?

还有的人特别喜欢念经,他不修禅定,他说:“我念经照样能入定。”你念经入定,你嘴巴怎么在动啊?

还有人呢说:“戒定慧用不着的。”他也来替代,“念佛就能一心不乱。”你念佛一心不乱,你有没有念到“念而无念”啊?

如来无论行住坐卧都在定中,
凡夫要在一动不动中才能入定

咱们将来成了如来了,不管在行走、在吃饭、在讲法,都在定中,如来可以做到这样。在我们凡夫的境界,是办不到的呢。如果凡夫也真的做到了,你也成如来了。凡夫应该怎么做呢?凡夫应该在入定的时候一动不动的,身子不能动,嘴巴不能动,思想不能动,思想一动就不能一心不乱。

自己搞出一套“善巧方便”想入定,都是自作聪明

从前能海上师说过的:“修定的人嘴巴不能动,不能念咒。”嘴巴一动,你怎么定呢?所以这都是自作主张、自作聪明。而且这种人,你跟他讲禅定的重要性,他讲他的种种“善巧方便”。

首页 > 海内外佛教 > 以戒为师

(69)

佛陀制戒十大原则④

第八“断现在有漏”、第九“断未来有漏”,这两条是讲我们僧人通过自行化他所获得的果证。断现在有漏就是“现证涅槃”。我们修行,不是要等到遥远的未来才得到受用,而是要在修行过程中的每一个当下都得到受用,这就叫断现在有漏。就是说,我们的心心念念不要漏失在生死苦海中,不要漏失在三界之内。所谓“断未来有漏”,是说一期生命终结之后,你能够有把握“不受后有。”这是阿罗汉所证得的极果。如果从菩萨的精神来讲,你就是证得了涅槃,又不住涅槃,能够分身百界,教化众生。这是讲修行所得的结果。

最后一条是“令正法久住”。这是一个总纲,也是最终目标。有了前面九个方面的功德利益,才有最后的所谓“令正法久住”。正法久住包含了上面的那些内容。能够根据上面的那些内容使僧团如法如律的运作,这本身就是正法住世的表现。

通过上面的这十条,佛陀把自己制定戒律的苦衷和盘托出来了。我们今天的人要好好地接受佛陀的谆谆教诲,根据戒律的精神,把僧团建设好。

制戒十义虽然主要是针对出家的比丘而言,但其精神对于在家众也适用。制戒十义提示了佛陀制戒的目的,这对我们明白戒律的精神、准确地把握戒律是非常有帮助的。理解了十义,我们就不会再嫌戒律对我们来说是一种束缚。佛陀制戒的目的不是为了约束我们,增加我们的烦恼,而是要我们欢喜,要我们安乐,要我们能够断现在有漏,断未来有漏,要使正法久住,从而教化一切众生。这也是僧团运作的一个基本目标。(完)

(净慧长老)

    补读前5日《一日一读》 补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