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菩提心网—一日一读

首页 > 佛学讲记 > 《文殊五字根本真言念诵法》讲记

文殊五字根本真言念诵法》
讲记 (
63-5(总第347)

─────────────────────────────

◎ 傅味琴 讲于 2003.9.25

不是事情放不下,是自己放不下

提要:

  • 事在人为,有顽强意志力的人,一句话就能冲破障碍

  • 不是事情放不下,是自己放不下

  • 有觉悟的人,听佛法越听越欢喜;不觉悟的人,听了法要怄气

  • 只有愚蠢的人不要听佛法

  • 听了法,个个天天欢欢喜喜

  • 打妄想,心就不安了,学法也学不下去了

事在人为,有顽强意志力的人,
一句话就能冲破障碍

事在人为啊,做一个有顽强意志力的人,作用很大的。打一个比方来说,从前确实有这么样的人,一句话就冲破了。我不是故意给你们做什么宣传哦,别误会了,我今天不过提一提。有人觉得:“哦哟!家里谈不通啊,不行啊。”他一句话就解决了,什么话?“如果不行,那么明天咱们离婚。”“啊!?”对方马上态度软下来了,“慢慢再说,慢慢再说,让我考虑考虑。”说:“你怎么这么没有感情的呢?”“我怎么没有感情啊?我多么希望你别离开我,咱们两个人明天一块去。”“这不行啊。”“这是你对我没感情吧。”“啊?”“夫唱妇随,嫁鸡随鸡,嫁狗随狗,你怎么不跟我了?自己不愿意跟我走,自己没感情,还说我没感情!一天到晚叫我陪着你,陪着你有什么好处?大丈夫志在四方。”因为陪着你陪着你,我再工作下去,到了头发白了,你还是无底洞。娶了老婆,赚多少,她会用多少。

不是事情放不下,是自己放不下

有人说:“事情放不下。”事情哪有放不下的?就是你这个人放不下。假如你死了,你的妻子或者你的丈夫,对你感情深,你死也死了,他还紧抱着你,“哎呦,你怎么走了,你回来吧,我放不下呀,哎呦呦。”(众笑)慢慢,两只手一松也放下了,因为再抱下去,尸体要出虫了,那他只好放下了。

有觉悟的人,听佛法越听越欢喜;
不觉悟的人,听了法要怄气

觉悟的人,听佛法越听越欢喜,真像音乐那样美妙动听;不觉悟的人,听听法要生气:“释迦佛这算什么话啊?”

只有愚蠢的人不要听佛法

天下只有愚蠢的人不要听佛法。在众生里边最愚蠢就是猪猡,猪最愚蠢,你去到猪面前说,“你要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它两只眼睛朝你瞪瞪,两只耳朵“卜噜噜卜噜噜”,(众笑)意思就是“你别说,我不要听不要听”。因为它愚蠢啦。所以猪是最最肮脏的,什么动物都比不上猪的肮脏。一只猫自己会洗脸的,一只狗自己会剃毛的,(众笑)猪从来不会自己洗脸的。猪八戒出家了,已经受了八戒啦,还喜欢抱女人。蠢啊!真是又脏又蠢啊!

听了法,个个天天欢欢喜喜

你们今天千里迢迢来相聚,真是前世因缘啊。而且你们常住的好像天天欢喜,有的小住的人来看:“真是奇怪啊,奇哉,奇哉,竟然在南赡部洲娑婆世界,这么一个小小的福鼎,而且躲在福鼎这个山凹凹里,有这么样一个地方,第一奇怪,怎么全是年轻人?奇怪!奇怪!第二个奇怪,怎么这些年轻人天天高高兴兴的?”

我看啊,全中国不知道还有没有第二个地方这么样啊。有人这样的地方还呆不住,还想到别的地方去,因为他不欢喜这里,“这儿年轻人太多,唉呀!而且这儿地方人心情舒畅,欢欢喜喜,而且傅老师讲起法来,我嘛尽打妄想,只听到他们哈哈笑,这有什么好笑的?真是!我宁愿到别的地方去,哪怕光线也不好,心情也不开朗,看来看去全是暮气沉沉。”

打妄想,心就不安了,学法也学不下去了

那么他怎么会不安心呢?他在打妄想,因为他看了报纸,报纸上最近报道:有一只狗,忽然主人发现它背上伸出两个翅膀来。“连狗都会伸翅膀,何况我啊!我观想观想嘛也能飞到空中楼阁去,到海市蜃楼去玩一玩,世界这么大!”想得倒好!

首页 > 海内外佛教 > 深入经藏

礼敬彼世尊、阿拉汉、全自觉者!

小业分别经学习录(21-1)

──德雄尊者编译

有势力的原因

接着佛陀回答须婆的第八个问题如下:“年轻婆罗门,在此,某个女人或男人不心存嫉妒,对别人所得到的利益、恭敬、尊重、致敬、礼拜、崇拜不感到嫉妒,不愤慨,不系怀怏怏不乐。由于他如此地从事与完成这样的业,在身体破裂,死亡之后,他投生于善趣天界。如果在身体破裂,死亡之后,他没有投生于善趣天界,而是回来人间,那么,无论再度投生在哪里,他都会很有势力。年轻婆罗门,这是导致很有势力的方式,也就是——不心存嫉妒,对别人所得到的利益、恭敬、尊重、致敬、礼拜、崇拜不感到嫉妒,不愤慨,不系怀怏怏不乐。”

从这段经文中我们可以了解,造成有势力的原因是不嫉妒别人的利益、恭敬与成就,乃至积极地怀着随喜的心,为别人的成功感到欢喜。如果这样的善业在临死时成熟,就能造成下一世投生于天界或人界。如果投生于人界,那么这种善业能带来有势力的果报,优楼频螺迦叶就是很好的例子:过去在胜莲华佛的时代他是一位在家居士,有一天他见到胜莲华佛宣布狮子音比丘为随从者人数第一的大弟子,他感到非常欢喜,并且发愿自己也能在未来佛的教化期中得到同样的荣衔。为了实现这个心愿,他累积了许多善业。

在这个例子里,他对狮子音比丘获得的利益、恭敬、尊重、致敬、礼拜、崇拜不感到嫉妒,不愤慨,不系怀怏怏不乐,反而是随喜其成就,他全身充满了喜悦与快乐。这种态度带给他很大的利益,使他获得愈来愈高的生命。

就缘起法而言,如果他了知比丘只是究竟名色法的组合,则他的了知是正确的,是正见,因为从究竟谛的角度来看,只有究竟名色法存在而已,没有真实的比丘、比丘尼存在。他将究竟名色法看成是随从者人数第一的比丘,这是他的“无明”。基于无明,他发愿自己在未来佛的教化期中成为那样的比丘,这种对生命的渴望就是“爱”。他对那样比丘生命的爱由于不断重复而变强,使他执着那样比丘的生命,这就是“取”。为了达成那项愿望,他累积许多善业,那些善业就是他的“行”,包括他持戒清净,实行布施,供养资具给佛陀与僧团,修行止禅,并且修行观禅达到行舍智的阶段。那些善业是无常的,一生起后就立即坏灭,但是它们在他的名色相续流里留下了业力,业力也可称为“业”,因此总共有五种过去因,即无明、爱、取、行、业。

后来他出生为马兴达之子,弗沙佛的同父异母之弟。他与另外两位兄弟平定了边境的动乱,因此国王赐给他们供养佛陀与十万位比丘三个月的权利,作为酬劳。他们指派三位大臣安排佛陀与僧团的一切所需,他们自己则受持十戒,亲近佛陀,听闻佛法,一有时间就修行止禅与观禅。过去的那三位大臣在我们乔达摩佛的时代分别是:频毗娑罗王、毘舍佉居士及护国尊者。

    补读前5日《一日一读》 补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