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菩提心网—一日一读
首页 > 佛学讲记 > 盗戒摄修

《四根本修心要门》讲解

二、盗戒摄修(8-5)(总第179)

──────────────────────────

傅味琴讲于开化文殊院 2009.2.18

打扮起来漂亮,这是假漂亮,迷惑于假的东西,不会有好结果

提要:

  • 以露一点给人看为美为时尚,看看一只母牛竖立起来给人看,美吗?

  • 凡是贪美、贪享受的,都是闭着眼睛在做梦

  • 心里迷惑的种子一世比一世牢固,要挖掉很困难

  • 打扮起来漂亮,这是假漂亮,迷惑于假的东西,不会有好结果

  • 青春时期尤其容易受迷惑,到老了还迷,那就不像样了

  • 美丽的姑娘,真实面貌是一张黑脸

以露一点给人看为美为时尚,
看看一只母牛竖立起来给人看,美吗?

现在社会上有种风气,我也不说好也不说坏,我做客观来研究,以什么为美?以露出来一点点给你看为美。从前看报纸,人家有意见,天气热了,一个男同志穿了汗背心,超市里就不准他进去,说他不雅观。这个男同志就气不过,写了一篇文章到报社去告状:“为什么一个女的穿了汗背心就可以进去?我就不能进去?”那么超市里人说:“这叫时尚。”人类平等吗?可能女的皮肤比男的白一点?

到底露出来算不算美?我也试过的,我每件事情都做客观实践的,我在洗澡的时候脱光,从头看到底,美什么呀美?(众笑)

杂志上有一幅漫画,一只母牛竖立起来,给人欣赏,美不美啊?

凡是贪美、贪享受的,都是闭着眼睛在做梦

一个人即使在现实生活里,一件一件迷惑的事情都看破了、看穿了,看来看去:平凡得很。多看他也厌了。像这样的人,可能有人会说他修得好,看破了、看穿了,看到真实面貌了。可是他做梦的时候,他仍然觉得可爱,仍然觉得美。从这样的实验中来研究,得出的结论:凡是贪美的——美也是一种享受,或者贪别的享受,都是闭着眼睛在做梦,所以会迷掉。

心里迷惑的种子一世比一世牢固,要挖掉很困难

环境你看穿了,容易醒过来,心里的迷惑,你要把它挖掉,那可难了。为什么难?生生世世以来,迷惑的种子牢固了,做一世人,就增加一世牢固。

打扮起来漂亮,这是假漂亮,
迷惑于假的东西,不会有好结果

就拿人来说,我们从小长大,在家里也好,在社会上也好,在世俗里生活,受了多少影响了?我小时候就经常听到大人说:“别说这个人不太漂亮,打扮打扮蛮漂亮的。”因为打扮打扮蛮漂亮的,所以一直到现在,传统思想就是喜欢打扮。为什么喜欢?“打扮起来,我也蛮漂亮。”打扮得漂亮,这是假漂亮。既然打扮打扮很漂亮,人就看得迷掉了,“这么漂亮!”所以人所迷的都是假的东西,因为是假漂亮。你这样的迷,你这样的迷于假,将来会有好结果吗?

青春时期尤其容易受迷惑,
到老了还迷,那就不像样了

说起打扮,我在年轻时候也有一个过程,叫青春时期,人这方面都是一样的。我一个亲戚家结婚,他们也邀请我去。办喜事嘛,当然喜气洋洋,对于来的客人总是热情招待喽,招待我的是一个非常年轻漂亮的姑娘,她倒茶给我吃,还在我身边坐一会儿。我真迷掉了,为什么会迷?青春时期。老了再迷,真是老不像样。青春时期难怪的么,还可以谅解,因为我在青春时期也迷掉的。

美丽的姑娘,真实面貌是一张黑脸

去了以后从此念念不忘啊。这家亲戚家平时我去的很少的,即使去的很少嘛也是亲戚家,既然是亲戚家,我再去去也没关系啊,所以过两三天我又去了,有目的的,就去找亲戚家这么美的一个姑娘。坐了半天没看见她,实在忍不住了,我不能够空跑一趟啊,我就开口了,我就问旁边人:“那一天送茶给我吃的那个姑娘,怎么今天没见了?”“哎,刚才进来的就是她。”“啊?!”(笑声)看到了真面貌了,大吃一惊:是黑脸啊。你们受迷惑的,我摆事实讲道理给你听,都是假相,只有佛才会给你说真实相,只有佛才会给你说真实话。

首页 > 海内外佛教 > 深入经藏

礼敬彼世尊、阿拉汉、全自觉者!

小业分别经学习录(23)

──德雄尊者编译

当时,佛陀在阿难尊者的陪同之下,正在城里托钵。他来到这件事的现埸时,就看着阿难尊者。阿难尊者请问佛陀什么原因,佛陀将事情的经过告诉阿难尊者。阿难尊者将目拉师利找来,同时有一大堆人也聚集在那里观看。佛陀问目拉师利说:“你认识这个小乞丐吗?”目拉师利回答说:“不认识。”佛陀说:“他就是你的父亲阿南达富翁。”目拉师利听了不相信。佛陀对那个小乞丐说:“阿南达富翁,告诉你的儿子你所埋藏的五大宝藏吧。”那个小乞丐就指出了前一世埋藏的宝藏,目拉师利也就相信了,并且归依了佛陀。佛陀为他说法,并且说了以下的偈颂:

“我有儿子,我有财富。”

愚人如此而怀忧伤。

自己且不是自己的,

哪来儿子?哪来财富?

这首偈颂的意思是:世间的愚人由于贪爱自己的儿子与财富而生起担忧与苦恼,例如,想到已经失去了儿子,内心就生起忧伤;想到正要失去儿子,内心也生起忧伤;想到将来会失去儿子,内心还是生起忧伤。至于财富也是同样的道理,想到已经失去财富、正要失去财富或将会失去财富,都会因而心怀忧伤。如此,有六种造成心怀忧伤的情况。想到“我要养育儿子”,因而不分日夜地上山下海,或奔波于道路,以种种方式努力的时候,也会心怀忧伤。想到“我要赚取财富”,因而从事农业、商业等的时候,也会心怀忧伤。这些都是心怀忧伤的情况。

由于这样的忧伤而使自己痛苦,无法转变为快乐。如此,在活着的时候,自己已经无法作主,不是自己的主人了,在濒临死亡的时候更是如此:躺卧在临死的床上,在生命相续即将断绝、骨节相连即将分裂的时候,遭受到犹如火烧一般的痛苦。死亡之后投生到下一世,也是自己无法作主:每天必须有两次的洗浴,三次的进食,还须用涂香、花蔓加以装饰。身体就像自己的伴侣一样,尽此一生都要如此地照顾它,无法避免辛苦,所以说“自己且不是自己的”。

“哪来儿子?哪来财富?”是指:无论儿子也罢,财富也罢,在自己遭受到临死的痛苦时,以及投生到下一世遭受种种辛苦时,他们又能帮得上什么忙呢?就像阿南达富翁的情况,他从来不施舍任何财物给任何人,只是将财富给了儿子。结果在他躺在临死的床上时,以及下一世遭受到痛苦时,哪里来的儿子?哪里来的财富?在这样的时候,儿子也罢,财富也罢,能为他去除任何临死的痛苦吗?能为他产生任何下一世的财富吗?

因此,有智慧的人应该了解业果法则:在尽自己的责任栽培子女之余,并不会为了他们的缘故而心怀忧伤。在尽自己所能,从事正当职业以维持生活的时候,也不会为了财富的缘故而心怀忧伤。因为子女能否有大好成就,以及自己能否累积大量财富都是由多种因素促成的,不是单靠个人的意愿与努力就能决定的。智者了解无我的道理,自己尚且不是自己的,更何况儿子与财富?他不以儿子与财富作为依靠,而以自己所造的善业作为依靠。善业的力量成熟时,能够在他临死痛苦的时候减轻他的痛苦,也能够带给他下一世的快乐,这些都不是儿子或财富所能做的。

由阿南达富翁这个故事里,我们可以看到吝啬的业力成熟时,能够造成贫穷的果报。

    补读前5日《一日一读》 补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