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菩提心网—一日一读
首页 > 佛学禅定 > 定学开导

定学开导(73-7)(总第596)

────────────────────────

傅味琴讲于浙江泰顺崇教寺 2010.8.16

佛事是指佛陀的教育事业,如今却解说成超度死人

提要:

  • 佛事是指佛陀的教育事业,如今却解说成超度死人

  • 要超度鬼,只要诵经回向就可以了

  • 口里说“往生了”,还要来求超度,真是笑话

  • 活人不度,专门去度死人,佛门也变成了鬼门

  • 释迦佛在世的时候,从不超度死人,收的弟子也都是活人

  • 发菩提心的人要修四摄法摄持众生,完成教化众生的菩萨事业

佛事是指佛陀的教育事业,如今却解说成超度死人

再回过来说,佛陀的教育事业,称为佛事,这是缩写嘛。可是在中国的佛门,以及中国的民间,对“佛事”做了另外的解说。就好像现在,民间来了人,或者信佛的人来到庙里,一种是烧香拜佛,当然有所求,求啥呀?求保佑。还有求啥呀?不光是求保佑吧,一到庙里:“师父,我来了。”师父么客气,“喔喔喔。”“师父啊,昨天晚上我妈往生了,所以我到庙里来做佛事。”是来做佛事的。你们“佛事”懂吗?我们解说佛的伟大事业是教育事业,就是佛事,现在佛门一般都解说:做佛事就是超度死人。

要超度鬼,只要诵经回向就可以了

当然喽,我们这儿没有一个人会闯进来说:“我妈死了,我来做佛事。”因为我们已经出名了,出什么名?我们不做佛事。这里说的佛事,是指超度死人。我老师怕鬼,也有个好处,怕鬼的人不敢去超度鬼,鬼来了我吃不消。(笑声)我度鬼,只是诵经的时候给它向回向,不会把鬼找得来。

口里说“往生了”,还要来求超度,真是笑话

你们以后不管是出家同学,还是在家同学,出家同学,将来你们都有自己的一个庙,作为主持;或者在家同学,我们这儿四众弟子都有,很多都是在家同学,你们将来自己树立法幢了,有这么一个道场,假如有信佛的人来说:“我昨天妈往生了,所以我今天来到这儿,请你们给我妈超度超度,做做佛事。”你要回答他,“你妈往生了,不需要超度了,你回家吧。往生了还超度什么呢?你再把妈超度出来,妈要骂你,‘我好不容易求生到西方莲花里,你还要把我超度到娑婆世界去啊?’”(众笑)佛门的笑话是不得了的多,因为拿钱拿得来糊里糊涂了。

活人不度,专门去度死人,佛门也变成了鬼门

“超度死人”,有“死人”两个字,那么犯忌。民间都不喜欢说“死”这个字,尤其是广东,广东连“一二三四”的“四”都不说的。所以把超度死人改为“佛事”,多好听啊。从此以后就变成了:佛门佛弟子做佛事,是干啥?超度死人。佛门变了鬼门了。活人不度,去度死人,我是想不通,我只度活人。死人,人都死了嘛,要超度,很容易的事情,弄张小纸条写个名字,贴在黄榜上,咱们这么多四众弟子念经给他回向回向就好嘞,过了七月十五就烧烧掉,那就完了。

释迦佛在世的时候,
从不超度死人,收的弟子也都是活人

也不知道中国的佛门究竟从什么时候开始,把超度死人这股风兴起来了?从前佛在世的时候,舍利弗、目犍连,以及其他的佛弟子从来不超度死人,他们当然也收徒弟,他们收的徒弟都是活人。佛教是释迦佛创立的,原始佛教都在印度啊,佛教传到中国来,形成了中国佛教,是中国人把释迦佛的佛教改变了。我是不主张改变的,因为我们都是佛弟子,我们的智慧和觉悟绝对比不上释迦佛,更不可能超过释迦佛,怎么可以去改变呢?

发菩提心的人要修四摄法摄持众生,
完成教化众生的菩萨事业

看看今天的佛门,我们也够伤心的了。为什么今天给你们讲四摄法?四摄法是菩萨干的事业,菩萨凭什么干这个事业?凭一颗菩提心。菩萨的事业,就是佛陀的事业,菩萨是佛陀的学生么,菩萨的事业是教化众生,所以说“教他所修”。

首页 > 海内外佛教 > 教你通古

教你通古 (173)

初次说法⑤


时间不知不觉地流逝着,佛陀日夜兼程,不久来到了贝拿勒斯。

曾经讽刺过悉达多的那5个苦行僧此时正住在鹿野苑,施行他们那令人厌倦的苦行法。他们还不知道已经来到他们身边的佛陀发现了从苦难的生死轮回和迁流无常的世界中解脱出来的方法。

对于不懂此道的人来说,世上万物都在虚幻的状态中迁流变化,任何东西都不能永驻;然而觉悟者的脚跟却立于永恒之中,那里没有运动,也没有变化。

当他们五个人看到悉达多走来时,都十分生气地互相议论着:“朋友,那位吃美食、寻孤寂、弃事业的苦行僧乔答摩(此称含轻蔑之意)来了。咱们不要以礼相待,也不用站起来迎接他,更无需去接他的钵和包。咱们就像对待一般人那样给他一个位子就够了,他要是愿意的话就坐下来,不愿意就算了。”

但是当佛陀越走近,他那堂皇庄严的仪表就越感染着他们,使他们越来越不能遵从自己的诺言。他们慢慢地起身,迎上前去。其中一人接过他的衣服包和大钵,另一个拿来一条凳子,第三个递过水来。佛陀把水接过放下,坐定以后把脚泡进去以解旅途之乏。

(摘自《释迦牟尼的故事》[英]亚当斯·贝克夫人著赵炜征译)

    补读前5日《一日一读》 补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