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菩提心网—一日一读

首页 > 佛学讲记 > 学修三皈依

学修三皈依(59-6(总第531)

────────────────────────

学好三皈依戒 修好三皈依定 圆满三皈依慧

────────────────────────

傅味琴讲于岳阳莲花寺 2010年11月22日

经文: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皈依戒
皈依佛,永不皈依天魔外道
皈依法,永不皈依外道典籍
皈依僧,永不皈依外道邪众
皈依愿
自皈依佛,当愿众生体解大道发无上心
自皈依法,当愿众生深入经藏智慧如海
自皈依僧,当愿众生统理大众一切无碍

一枝花开不算好,满园花开才算好,佛弟子不能这么自私,只顾自己的宗派,不管别的宗派

提要:

  • 学了儒教的佛弟子,对儒教的感情胜于佛教

  • 今天佛门里学儒教、道教,就是受了“儒教、道教、佛教本是一家”的影响

  • 在佛门里互相攻击、互相排挤,也是受了世俗的影响

  • 攻击的目的,就是让人家不要听别人的,只到他这儿来

  • 学修要并重,不学而修是盲修瞎练,只学不修不能成就,应该是为学而修,为修而学

  • 一枝花开不算好,满园花开才算好,佛弟子不能这么自私,只顾自己的宗派,不管别的宗派

学了儒教的佛弟子,对儒教的感情胜于佛教

让孩子学《弟子规》,希望孩子也能孝孝父母,这还可以理解。这些父母是信佛的,我讲佛法,你通知这些父母来听佛法,孩子去学《弟子规》,父母来学佛法,那不是更好嘛?更满足大家愿望?他就是不通知这些父母到我来这儿学佛法。所以我才明白,一个佛弟子学了儒教,他对儒教的感情胜于佛教。佛教可以放下,儒教不能放下。

今天佛门里学儒教、道教,就是受了“儒教、道教、佛教本是一家”的影响

这种情况可能跟从前“高僧大德”的影响有关系,从前的“大德”、“高僧”很多就是又学佛教又学儒教又学道教。有一本书专门分析释、儒、道三家写的诗,分析出来,古时候的高僧大德写的诗、写的偈:某些话就是儒教思想,某些话就是道教思想。而且从古以来,佛门里有人就公开的说:儒教、道教、佛教本是一家。

在佛门里互相攻击、互相排挤,
也是受了世俗的影响

佛弟子受了儒教道教的思想影响,结果怎么样?互相攻击、互相排挤,这些攻击、排挤好像是不用武器的打仗。

孔子在的时候,发生过一次各个国家参与的战争,真好比当时的世界大战,是谁挑起来的?是孔子派他的学生去挑起的,死了多少人!受了儒教思想影响的人也是这样,你攻击我、我攻击你。

攻击的目的,就是让人家不要听别人的,
只到他这儿来

就举个例子,佛门里学修分了家,各归各倒也罢了,反正学修分了家,也是不可能成就的,却还要互相攻击。攻击的目的就是叫人家:你不要听他的,你到我这儿来。那么怎么样互相攻击?一方说:“修啊修啊,佛法都搞不懂,盲修瞎练,走了歪路自己都不知道。”你说这样的话,人家也有反应的,即使气量大嘛也有限度的。人家说了:“一天到晚讲啊讲啊,了生死要靠修,你不修能了生死吗?”主张学的人去攻击主张修的人,主张修的人攻击主张学的人。这些话你们都曾经听到过吧?

学修要并重,不学而修是盲修瞎练,只学不修不能成就,应该是为学而修,为修而学

应该懂得,你不学,是盲修瞎练;你不修,你怎么会成就?应该为学而修,为修而学,学修要并重的呀。当然排队嘛,先学后修,先教后证。

而那些攻击的人,都是引经据典,抓住祖师某句话,断章取义,随意曲解,很能迷惑人啊。

一枝花开不算好,满园花开才算好,佛弟子不能这么自私,只顾自己的宗派,不管别的宗派

各个宗派应该互相赞叹、互相团结、互相帮助。世俗上还有句话:一枝花开不算好,满园花开才算好。既然成立了宗派,最开始有十个宗派,现在可能不多了,现在最普及的是净土宗,第二是禅宗,密宗在汉地是很少的,法相宗现在也很少听到了,华严宗更少人讲了。

应该怎么样?既然十大宗派都好,看见你这个宗派人太少啦,后继无人,“好好好,我动员几个弟子来学你的宗派。”历史上谁肯这么干?大乘怎么变得这么自私呢?还互相攻击!

首页 > 佛教故事 > 佛教故事

佛教故事 (162)

贫人夫妇得金色身缘

佛陀时代,舍卫国中有位长者家业富饶,拥有无量财宝。长者的妻子生了一个儿子,通身金色。长者十分欣喜,即大行布施,并请相师来为儿子占卜吉凶。相师看到男婴的庄严妙相,非常欢喜赞叹,即为取名“金天”。

这男婴福德深厚,出生当天家中自然出现一口宽度和深度都有八尺的井,井中不但有水可供饮用,亦能涌出衣服、食物及金银珠宝,只要需要的物品,皆能随心所愿,如意取得。

金天逐渐长大,学识广博通达,多才多艺。长者非常疼爱他,从不敢拂逆他的心意,心中盘算:“我的儿子容貌端正,无人能比,应当选择名门之女为妻,而这名女子必须长得庄严殊胜,过于常人,才能与金天匹配。”

长者便请人四处探寻名门之女。当时阎波国有一位长者的女儿名为“金光明”,容颜美好,全身金光照人。她出生时,家中也自然涌现八尺井水,井中也能随人所愿现出衣物、饮食及各种珍宝。

这名长者同样在为女儿寻找容貌殊妙、性情贤良的丈夫。由于金天和金光明的名声远播,双方都有所听闻。

两家家长都心怀欢喜,相互拜访,约定结为亲家。金天夫妇于婚礼后回到舍卫国,在家里准备了上妙饮食供养佛陀及众僧,供养一天。

佛陀接受供养后,开示微妙佛法,令金天夫妇及其父母心开意解,当下灭除累劫以来的恶业,证得须陀洹果。佛陀返回精舍后,金天夫妇即向父母表达出家的意愿,也获得双亲的认可。

金天夫妇来到精舍后顶礼佛陀,表明希望能跟随佛陀出家修行的心意,佛陀对他们说:“善来比丘,须发自落,法衣着身。”两人即现出家相。

金天在比丘僧团中学习,金光明向大爱道比丘尼学习,经过精进的修行后,两人都证得阿罗汉果,具足三明六通、八解脱及一切功德。

阿难请示佛陀:“金天夫妇过去生修了什么善法,今生能感得金色之身的果报,不但容颜端正,生在富饶之家,还能拥有一口能变现一切衣食财宝的井?唯愿世尊,慈悲为我们宣说。”

佛陀告诉阿难:“在九十一劫以前,有佛出世,号毗婆尸佛,毗婆尸佛灭度后,有一群比丘四处游行教化人民。一天,他们来到一个村落,村里的长者、富豪及民众都争先供养比丘衣物、卧具、饮食等物品,不令他们有所缺乏。

当时有一对贫困的夫妇,丈夫知道有僧众来到村子时,心想:‘父亲在世时,家中财富无量,却没有机会得遇僧众,累积福德;现在虽有此因缘,却已贫困之极,没有能力供养!’

丈夫感到悲伤懊恼,不禁悲泣。妻子看见丈夫落泪,问他原因,丈夫说:‘你不知道有僧众来到村中吗?大家都争相供养,但是我们穷到连一斗米都没有,虽然有供养的心意,却无法如愿。我们现在如此贫困,又不能种善因,恐怕来世会更加困苦,我因此而难过哭泣。’

妻子告诉丈夫:‘你可以回以前的家中找看看,是否有钱财遗留下来。如果找到了,就可以用来供僧。’

于是丈夫回到以前的家中四处寻找,果然找到一枚金钱。于是两人买了一个水瓶,装满洁净的水,并将金钱置于瓶中,妻子也将自己仅有的一面明镜供养出来,放在水瓶上。

两人一起来到僧众前,至诚恳切的供养,众僧接受了他们的供养,有人将水用来洗钵,也有人取水饮用,贫人夫妇非常欢喜,日后命终则往生忉利天界。”

佛陀告诉阿难:“当时的贫人夫妇就是现在的金天比丘与金光明比丘尼。他们前世以一枚金钱、一面明镜及一瓶水供养僧众,所以九十一劫以来生生世世全身金色,光明照人,容貌端正,殊妙无比。

因为贫人夫妇以清净的信心及恭敬心来供养僧众,所以今日能远离生死,证得四果罗汉。阿难应知,应当广修一切福德,如同当时的贫人,行微少的布施也能获得无量福报。”

阿难和在座比丘听闻佛陀开示,都生起布施供养之心,欢喜奉行佛陀教导,勤修福德。

(出自《贤愚经》)

    补读前5日《一日一读》 补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