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菩提心网—一日一读

首页 > 佛学讲记 > 初发菩提心修行观法

初发菩提心修行观法 (75-1) (总第586)

(初发菩提心修行观法方便颂)

──────────────────────────────

傅味琴讲于太湖吉祥寺法雨山佛学苑 2009.3.15

一切成就皆从定生,释迦佛也是在禅定中成佛的

提要:

  • 众生动摇的习气根深蒂固,不通过修禅定,很难拔除

  • 修禅定时,要身心俱不动,不动就叫寂静

  • 念佛也能达到一心不乱,达到一心不乱才能往生净土

  • 一心不乱就是定,一心不乱层次的深浅,就表示定力的深浅

  • 一切成就皆从定生,释迦佛也是在禅定中成佛的

  • 发心也靠定力。为了使发心不动摇,常继不退,就要经常讲法

众生动摇的习气根深蒂固,
不通过修禅定,很难拔除

修行全靠发心,“发心非难难常继”,“难常继”是因为众生的定力不够。定就是决定,决定了就不动摇。可是众生无始以来,在生死流转里所过的生活一直是动摇,这个动摇的习气根深蒂固,如果不修禅定,很难拔得掉动摇的习气。

修禅定时,要身心俱不动,不动就叫寂静

修禅定的时候,非但心不能动——心的动就是打妄想,心飘来飘去;身子也不能动,你眼睛轻轻地闭着,当然眼睛也不会动,连舌头也不能动,要在不动的培养下,身心俱不动,按照严格要求是这样。所以在修禅定的时候,嘴巴不动,舌头不动,不能念,因为你一念,嘴巴、舌头就要动,要身心俱不动。不动就叫寂静,动就叫热恼。

念佛也能达到一心不乱,
达到一心不乱才能往生净土

有一个问题:念佛能不能念到一心不乱?能念到一心不乱,念佛的要求就是一心不乱,所以能够念到一心不乱。如果念佛不能念到一心不乱,那么念佛法门怎么往生净土?

一心不乱就是定,一心不乱层次的深浅,
就表示定力的深浅

一心不乱还有层次的深浅,层次的深浅就表示定力的深浅。一心不乱就是定,定就是一心不乱。如果你要功夫很深,最好一动不动,就是跟禅定一样,身不动心不动。心不动就没有一个妄念,这就叫一心不乱;身子不动,眼睛不要东看西看,头不要东转西转,身子不要摇动,手也不要动,念佛最好心里念,嘴巴也不动,也不拨念珠,因为你一拨念珠,这个指头就在动。指头有末梢神经,末梢神经会触动中枢神经,我们平时粗心,感觉不出来,但是真正你功夫深了,心细了,你稍微动一动,情况就两样,但是初修的人是感觉不出来的。

一切成就皆从定生,释迦佛也是在禅定中成佛的

所以我们特别强调禅定,因为释迦佛成佛就是在菩提树下入的禅定成佛的。方便法门念佛往生净土,也要一心不乱。可是很多人定力太差,经常会动,当然,初学这种情况也是正常。总希望一步一步提高,越修越好啊。

发心也靠定力。
为了使发心不动摇,常继不退,就要经常讲法

就好比发心,发心也靠定力,没有定力的发心经常会动摇,乃至于会退心。所以“发心非难难常继”,难在经常不断地继续下去,那么怎么办呢?就是下一句,“常继方便应当说”,要使发心继续不断地常继,唯有一个办法,“应当说”,就是应当经常要讲法,经常要听法。“常继方便应当说”,既然经常要讲,那么我开始要说了,就是为了你们发心不要退

首页 > 佛教故事 > 佛教故事

佛教故事 (164)

散檀宁缘②

世尊给祇陀太子讲了这样一段往事。过去久远、无量无数、不可思议阿僧祇劫以前,此阎浮提世界上有一个名叫波罗柰的大国,国内有一座山叫利师(仙山),往昔诸古佛大多住在其中。没有佛的时侯,便有辟支佛居住其中。假如没有辟支佛的时侯,便有许多具备五种神通、修学仙道的人在那里居住。总之,那里始终没有空废的时候。

那时,有二千多位辟支佛常在此山居住。有一次,国中有火星出现,预示此国有凶险的灾难,在此星出现后的十二年中,国内将干旱无雨,无法种植,国家肯定要灭亡了。这时国内有一个名叫散檀宁的长者,家中巨富,钱财粮食无以计数。他经常陈设供具供养众位辟支佛。

有一千名常住此山的辟支佛来到长者家中请求供养,并说道:“我们住在那座仙山中,遇到国内大旱,乞不到食物。长者如果能供给我们食物,我们就会住在这里;如果不给与我们食物,我们将去其他地方。”

长者便问仓库管理员:“如今我仓库中储存的谷米,够不够供应诸位大士食用?我想供养他们。”仓管员回答:“随时都可以迎请他们,咱们的粮食非常多,足够供应。”长者随即迎请这一千名辟支佛,供养他们美味佳肴。

那另外的一千辟支佛也来到他们家,也请求供养。长者又问仓管员:“咱们仓库里还有多少粮食?又来了一千位大士,我也想供养他们,粮食够吗?”管仓库的人回答:“所藏的谷粮想必够用,如果想供养的话,随时可以迎请他们。”

于是长者立刻迎请这一千名辟支佛,并派五百名仆人用于置办饮食。这五百名仆人们天天操办饮食,日久天长,便生起了厌烦心,怨声载道:“我们这些人之所以如此辛苦,都是因为这些乞丐的缘故啊!”

当时长者常派一个仆人去告知辟支佛吃饭的时间到了。这个仆人养着一条狗,他每天去通告的时候,狗也跟在后面,每天都这样。忽然有一天,仆人忘了,没有前去通告,而时间一到,那条狗便单独去了常去的地方,向大士们高声吠叫。众辟支佛听到狗叫便知道是来迎请,他们便来到长者家中如法接受食物供养。

有一天,大士们对长者说:“现在将要下雨了,适合播种。”长者按照大士教言,立即让仆人们拿着工具,辛勤地耕耘播种,大麦小麦等所有的谷物都种植上了。

经过一段时间,所种的东西都变成了葫芦。长者见后,感到奇怪,便向大士询问是怎么回事。众大士说:“这不是坏事,只要勤加管理,随时浇灌。”长者按诸大士们的教导辛勤灌溉,葫芦渐渐成熟,果实硕大,繁密茂盛。劈开一看,干净饱满的麦粒充满了葫芦!当初所种之物,都在葫芦里面长成熟了!

长者十分欢喜,全家到处收藏堆积,家里都装满后,又分给他的宗族亲戚,最后全国的人民都得到了粮食,蒙受了恩泽。这时五百名负责操办饮食的人心里想:收获这些果实的善报,必定是因为大士们的恩德。我们为什么要对他们恶言相向呢?

随即,这些仆人来到大士们的住所请求忏悔,大士们接受了他们的忏悔。忏悔过后,他们又立下誓言:愿我们在来世能够遇到贤圣,获得解脱。

由于恶言骂大士的缘故,他们在五百世中常做乞丐;因其悔改而又立誓的缘故,如今遇到我出世,得受度脱。太子你应当知道,当时的大富长者散檀宁,不是别人,就是现在的我身。那位管理仓库的人,就是现在的须达多长者。天天去通告吃饭时间已到的人,就是现在的优填王,当时的那条狗,由于吠叫的缘故,世世有好嗓音,就是现在的美音长者。当时五百名做饭的人,就是现在的五百阿罗汉。

这时祇陀太子及与会大众,见到众罗汉的神变,感念佛的功德,大家都用心精进修行。有些听者证得了初果乃至四果不等,又有些听者专修辟支佛道,更有些听者萌生菩提心愿求取佛道。各各精进勤奋,以求实现自己的心愿,大众欢喜踊跃,恭敬地依教奉行。(完)

(出自《贤愚经》)

    补读前5日《一日一读》 补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