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菩提心网—一日一读

首页 > 佛学讲记 > 初发菩提心修行观法

初发菩提心修行观法 (75-7) (总第592)

(初发菩提心修行观法方便颂)

──────────────────────────────

傅味琴讲于太湖吉祥寺法雨山佛学苑 2009.3.15

邪见投末法时期众生所好,容易普及,到处传播,使得正法传不开,邪法走千里

提要:

  • 邪见的话往往和佛陀的话混杂在一起,很迷惑人,使人很难发现

  • 邪见投末法时期众生所好,容易普及,到处传播,使得正法传不开,邪法走千里

  • 讲理讲不过,就逃避,不肯改正

  • 都说自己是正法,难道邪师邪说都消失了?

  • 只看他所崇拜的某人的书,其他人讲法一律不看,这都是受了“听法只能听一个人讲”的危害

  • 看到观点不同的书,甚至要烧掉,邪得也太厉害了

  • 不是自说正法就是正法,正跟邪要根据佛讲的话为标准

邪见的话往往和佛陀的话混杂在一起,
很迷惑人,使人很难发现

但是你碰到邪见的人,一下子很难发现他是正是邪,因为邪见的人,他说的邪的话跟佛法里的话混杂在一起,所以很迷惑人。你听听这个话是不错嘛,你以为他不错,后面他插一句自己的话进来,你很容易疏忽。就好像画画那样,他不是整个地给你看,他给你看这么一钩,那么一笔,那么一划,这样子一钩一笔一划,到后来才知道是个牛鬼蛇神,开头你发现不出来的啦,否则邪见势力会这么大吗?他们手法很巧妙,所以很容易普及。

邪见投末法时期众生所好,容易普及,到处传播,使得正法传不开,邪法走千里

这种邪见的人说的话都是非常通俗,很容易被接受,那么更容易普及,比佛法还容易普及。因为佛法有时候法相名词不好懂,也不大容易记住,他们几句话通俗得很,而且迷惑性很大,好像处处为你考虑,那么一传就传开去了,实际上错得不得了。所以到了末法时期,正法传不开,邪法走千里。因为佛门里的人都会串门的,一会儿走这个庙,一会儿走那个庙,一会儿走这家,一会儿走那家,一下子传开来了。何况现在有什么VCD、光碟,非但全国,全世界都会传播,很可怕。

讲理讲不过,就逃避,不肯改正

而且他们还有一种方法,说理说不过你,他就跟你远离,也不来请教,也不来跟你谈谈,也不来跟你交流。这种情况我们碰到过,我们想跟这些人团结,他们不想跟我们团结。有人就劝他们:“你们何不到傅老师那里去交流交流?这样有利于团结。”他们始终没来,为什么?他们说了:“我们到傅老师那里去,我们说不过他呀,所有道理都是他的,说不过。”说不过,就不来了,也不肯改正。

都说自己是正法,难道邪师邪说都消失了?

还有一种办法,说:“我们这儿是正法。”以此保护自己。我们可以看出来,现在每个地方都说“我们这儿是正法”,这个地方也说“我们这儿是正法”,那个地方:“我们这儿是正法。”都是正法,那么邪法就没有了,那么释迦佛的话说错了?释迦佛说:末法时期邪师邪说多如牛毛,怎么一根也找不到了?

只看他所崇拜的某人的书,其他人讲法一律不看,这都是受了“听法只能听一个人讲”的危害

还有一种,我们也遇到了,他本来不知道这个书是谁写的,那么说:“好吧,你们把书寄过来吧。”一收到书,他们首先看是谁写的,一看,不是他所崇拜的人的书,就往仓库里一丢。即使你自己送上门去给他,他们说:“我们只看某个人写的书,其他人都不看。”水都泼不进。即使你跟他说:“这个书都是正法。”他们回答你:“我们不看,我们只看一个人的。”他们所指的“一个人”,也不见得很清净吧,也不见得没执着吧,也不见得能够懂得大般若的一切法性空吧。

过去有这么一句话传布很广,这句话就是这个人讲出来的,“听法只能听一个人讲,如果听两个人讲,两条路线;听三个人讲,三叉路口;听四个人讲,十字路口,你反而不知道咋办好。”所以信仰他的人:“我们只看一个人的书。”那么请问他:“释迦佛讲法的书,你看不看?”“看的。”释迦佛的书你也看,那么变了两个人。那么说:“他是佛呀。”我们这本书里都是讲佛的话呀,你为什么不看?

看到观点不同的书,甚至要烧掉,
邪得也太厉害了

还有的人更厉害了,咱们过去也碰到过,这些人看到跟他们观点不同——正跟邪的观点怎么相同呢?正的观点是释迦佛的观点,他们的观点是人的观点,他们是信人而不信佛的,他们也信佛,不过他们是信人口里讲的“佛”。这批人跑到一个大庙里,跟大庙里的人说:“我们这些书都烧掉了,你们赶快烧掉烧掉。”这个大庙里的人说:“我们看下来挺好嘛。”所以没有听他们,没烧,还是放在佛物流通处,他们也没办法。

不是自说正法就是正法,
正跟邪要根据佛讲的话为标准

一直到现在,邪知邪见还是普遍的存在,因为他们有各种各样办法来不接受释迦佛的正法、不转变他们的观点,“你说你们是正法,我也说我是正法;你说我是邪的,我说你是邪的。”搞得第三者搞不清楚。所以说到底,正跟邪要根据佛讲的话为标准。

今天因为是观世音菩萨的生日,大家都很忙,催了我好几次。今天就讲到这里,明天再给大家讲。

首页 > 海内外佛教 > 无常

无常(43)

[泰]  阿姜查著  赖隆彦译

四、最后几点忠告

心未调伏时,我们很容易受到自己的爱憎所左右。我们喜欢的东西是善,而不喜欢的东西则是恶,我们甚至可能将有害的事物判定为善。它是真的,但只适用于自己不可信赖与善变的心,它和“法”完全无关,且不符合实相。

将心推向“法”让一切活动都是“法”

因此,经上说我们应把心导向“法”,趋入“法”,别尝试把“法”导向心。就如在社会习俗中,地位较低的普通人会主动去找重要人物,而重要人物无须去见普通人一般。若我们希望完成佛道,应主动去找佛陀与他的教法,并服从他们。我们不期待佛陀前来,并服从他的学生。这是自古以来便受人尊敬的方式。

难道只因为你喜欢某件事物,就可因此决定它是“善”或“对”的吗?它只因为你的习惯才是善,那是未调伏心的困惑见解。因此,在心受到妥善调伏之前,我们必须把它推向“法”,并逐渐让它符合“法”,一直到心是“法”,而“法”是心为止。然后,一切活动都是“法”,思想是“法”,一切所做的事都是“法”,它是真谛。

从前一直乌龟与一条蛇住在森林里,森林着火了,它们设法逃跑。乌龟笨拙地爬行,随后看见蛇从旁滑过。它为那条蛇感到难过,为什么?因为蛇没有脚,所以乌龟猜想它无法逃过火灾,而想要帮助蛇。但是随着火势持续蔓延,蛇轻易地就逃走了,而乌龟则办不到,即使有四只脚也一样,它就死在那场火里。

那是乌龟的无知,它认为要有脚才能移动,若无脚则哪里也去不了,因此为蛇感到忧心。它认为蛇会死,因为它没有脚。但蛇对此保持冷静而不忧虑,因为它能轻易地逃过危难。

这是一个以困惑观念对人说话的方式,他们可能因为你不像他们,并和他们知见不同,而为你感到难过,且认为你是无知的。但谁才是真的无知呢?

    补读前5日《一日一读》 补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