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自己“不为五斗米折腰”,
宁愿脱离大众,不为百姓谋利益
学儒教的人,他“不为五斗米折腰”,傲慢得不得了,宁愿从广大的人民群众中脱离开来,也不愿意做官。官也要一分为二,贪官是剥削人民,清官是为人民办事。因为做了官了,有时候必须要弯腰,每个月的工资只有五斗米,他不愿为了这点工资去弯弯腰,所以叫“不为五斗米折腰”,也不想做为人民办事的清官。
到世外桃源享清福,一支菊花一杯酒一个人,这就是孤高的人向往的生活
那么他到底给社会给人民做了多少贡献呢?什么也没有,仅仅发现了一个地方,这个地方他走进去,发现了世外桃源,世外桃源不是他创造出来的,他是到里边去享受的,享受里边的清福,手也不织布,也不耕田,脑子也不为老百姓着想,可以喝酒赏菊——孤高。而且菊花只是一支,叫孤菊。喝酒,一杯,一个人喝,都是一个人,写出诗来全是孤高的姿态。我们的家庭环境就是给我们这么样的影响,一代传一代,形成习气的等流。
孤高和自卑都是心理病态
当然喽有些人不合群,那不一定是孤高,有一种情况,也会造成他不合群,他是有心理病态,因为他对群众不感兴趣,因为他看见人就紧张。真正说起来,孤高性格的人也是属于心理病态,好紧张的人,心理病态好比属于抑制型,孤高的人心理病态好比属于兴奋型,仅仅他是自我兴奋罢了。
我那个时候到底是哪一种?两种都有,但是病态居多,因为我念书多少也念到初中两年级,也算是一个知识分子,知识分子个个傲慢,因为有资本可以傲慢,他学到的知识就是他傲慢的资本。我的心理上绝大部分是很自卑,看见人不容易合群,有时候还紧张,所以一个人比较舒服一点。
受儒教思想影响太深,就不容易接受佛法
我那个时候二十二岁进佛门,在上海佛教青年会,我只跟一个人说话,真的只跟一个人说话,其他人我没跟他们说过话,那个人姓董,叫董健身。由于这个关系,我到他的家乡也去过,他还有个大哥,我们也谈了几句,可能我给他看了一本我们现在学的《律海十门》,他一看以后,就有点吃惊,说:“要求太高,要求太高。”他大哥肯定比我年纪大,可能受儒教的影响也比我深吧。
其实我从小长到大,我的家庭里几乎没有儒教思想影响。因为我六岁死了父亲,妈妈是个文盲,她根本不懂得什么儒教不儒教的,所以我的思想还好一点,容易接受佛法。
充斥着大杂烩思想的《安士全书》,在佛门里广为流传,说明中国佛门从很早年代开始就大变样了
我又想起一件事情,当年有个老和尚跟我说,“你有没有一部《安士全书》?”这部书,我以前也听到过,可能在汉地的佛门里这部书流传比较广吧?我那个时候也没有看到过。他很想看,后来没多久,老和尚就去世了,也就是说他在临终前还羡慕着《安士全书》,想看一看。
后来很多地方给我们寄来一些书,我偶然看到有一部《安士全书》,我是以崇敬的心情翻开来看的。一看,乱七八糟,垃圾堆了,三皇五帝,三婆六姑,什么都有,所以称为“全书”,而竟然在佛门里边这么样子流传。
里边还有:如果你做了某一件好事,你能得到十万个功德,比如说,马路上冻死的人,你把他收起来埋葬了,你就得到三十万功德——这个功德是他开条子开出来的。由此可见,中国佛门很早年代就大变样喽,头脑里全是一堆大杂烩啊。难怪这位大哥看到真正佛法的书,要说:“要求太高了,要求太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