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菩提心网—一日一读
首页 > 佛学禅定 > 定学开导

定学开导(74-2)(总第601)

────────────────────────

傅味琴讲于浙江泰顺崇教寺 2010.8.18

众生都有希望,只要能听到佛法,就会生起觉悟,走上修行的道路,获得成就

提要:

  • 修行多年没有成就,要找自己的原因,根据事实根据道理,分析清楚

  • 精进的关键在于恒常,恒常就是不中断,中断了,就要退堕

  • 修行一放松,习气就会冒出来,乃至退到生死流转的家里

  • 贪家庭温暖、贪享受的习气起来了,修行就没有力量了,最后还是退回到世俗里去

  • 众生既有佛性也有烦恼,既想修行又舍不得放下世俗,在这样的矛盾中,形成了多重性格

  • 众生都有希望,只要能听到佛法,就会生起觉悟,走上修行的道路,获得成就

修行多年没有成就,要找自己的原因,
根据事实根据道理,分析清楚

拿我来说,我二十四岁就学禅定,一直到八十一岁没有停过,哪怕我生病也不停的。五十多年的禅定修下来,我早该有成就的。成就不难的,之所以没有成就,要找个人自己的原因。我没有成就,我不能叫释迦佛负责,也不能叫我师父负责,只有叫我自己负责喽。那我这五十多年到底在干啥了?只有自己心中有数。

所以要根据事实说话,事情么要根据道理分分清楚,而不要糊里糊涂的,好像乱七八糟的一团乱麻,理路不清。当年释迦佛在世的时候,那些弟子们证阿罗汉果很快啊,但是也有的人没证嘛,可能没证到阿罗汉果的还是多数呢。同样是人嘛,同样是释迦佛弟子,同样在修行嘛。要根据事实根据具体情况分析:他是怎么修的,你是怎么修的,正法时期的人是怎么修的,现在末法时期的人是怎么修的,分析分析清楚。否则你自己乱想一通,想到底还是一个糊涂虫。

精进的关键在于恒常,
恒常就是不中断,中断了,就要退堕

精进的关键就在恒常,恒常就是不能中断,一中断了,前功尽弃啊,前面的功夫你都白费了。中断了,不会使你停在原来的地方,中断了,马上要退的。

就好比一根牛皮筋,有伸缩性的,你假如要它长,你就用力拉,越拉越长,越拉越长。那么你放松了呢?它停留在原处啊?它马上就缩回去了。这种道理非常明白。

修行一放松,习气就会冒出来,
乃至退到生死流转的家里

你们有许多老同学,虽然留在这里,十年也不走,可是新同学看老同学就不像样,那不是奇怪了吗?也不奇怪,因为他放松了,又缩回去了。众生的习气非常厉害,无始以来流转生死,那是一生一生,说不清的长时期的流转,数都数不清了,这个习气会不厉害吗?你一放松,它当然要缩回去。

还有的缩得更厉害,缩到家里去了。从一个出离生死的地方,一放松,一缩,就缩到流转生死的地方。

贪家庭温暖、贪享受的习气起来了,修行就没有力量了,最后还是退回到世俗里去

说:“那个人怎么这么笨呢?难道他不想修行了?难道他喜欢流转生死啊?没这样的人吧?”只要他还有一点觉悟,是没有这种人的。那么他怎么会回去的?因为放松了,老习惯厉害得很,就缩回去了。他心里也明白:我这样做法不对呀,我这样修行修不成了。可是他虽然心里明白,他已经没有力量了,他已经恢复原来世俗的样了:贪家的温暖、被窝的温暖、老婆的温暖,贪舒服的快乐、享受的快乐。

众生既有佛性也有烦恼,既想修行又舍不得放下世俗,在这样的矛盾中,形成了多重性格

众生都有佛性,众生有时候心里都明白的,可是为什么不做呢?他没有力量了,软化了。所以释迦佛就称这个世界的众生叫“娑婆众生”。娑婆众生是两面性的,既有佛性也有烦恼,既想修行也舍不得放下世俗,两面性。在这样矛盾中,就养成了娑婆众生多重性的性格——还不是双重性,而是多重性。因为个人环境不一样,受的影响不一样,就形成娑婆众生的个性都不一样。两个人各有各的个性,你把他们搞在一起,从前有位漫画家写了一句话:结婚就是猫狗同笼。猫有猫的个性,狗有狗的个性,在一起,能不吵架吗?离婚就是因为个性不合。

众生都有希望,只要能听到佛法,就会生起觉悟,走上修行的道路,获得成就

那么众生到底有没有希望?有希望,因为有希望,所以众生能成佛,如果他有一天听到佛法了,他觉悟了,他修行了,还有很多人出家了,喏,这就是希望。

 

    补读前5日《一日一读》 补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