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菩提心网—一日一读
首页 > 佛学讲记 >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讲解 (46-4) (总第253)

───────────────────────────────

傅味琴 讲于苏州 2017.6.7

(开经偈)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

(皈依三宝)

皈依佛 皈依法 皈依僧 (三次念)

(皈依愿)

自皈依佛 当愿众生 体解大道 发无上心

自皈依法 当愿众生 深入经藏 智慧如海

自皈依僧 当愿众生 统理大众 一切无碍(三次念)

(皈依戒)

皈依佛竟 宁舍生命 永不皈依天魔外道

皈依法竟 宁舍生命 永不皈依外道典籍

皈依僧竟 宁舍生命 永不皈依外道邪众


有福报才能去除业障,修行才修得起来

提要:

  • 愚夫愚妇照样打妄想,以为愚夫愚妇没有妄想,更容易往生,这是胡说

  • 有福报才能去除业障,修行才修得起来

  • 公修公得,婆修婆得,不修没得,福报要自己修出来的

  • 法布施也是布施,也是培福

  • 能救护众生也是布施,功德极大

  • 放生既能救众生的命,又能跟众生结法缘

愚夫愚妇照样打妄想,以为愚夫愚妇没有妄想,更容易往生,这是胡说

我年青时候,上海佛教青年会有个星期讲座,有一次我去,一看,黑板上写着“向愚妇愚夫学习”。这话错误到极点。为什么向愚夫愚妇学习?他的意思就是:聪明的人都打妄想,愚妇愚夫不打妄想,只知道一句“阿弥陀佛”。全是胡说八道了,连傻瓜都打妄想!

有福报才能去除业障,修行才修得起来

修行要有福报,做人也要有福报,身体健康、长命百岁也要有福报,你不培福,福报哪里来?要培福才有福报。修行没福报修不起来的,只有有福报,才能够去除你的业障,这是两股不同的力量。

公修公得,婆修婆得,不修没得,
福报要自己修出来的

今天就跟大家讲:黄金就是毒蛇,赶快修行,公修公得,婆修婆得,不修没得。既然信了佛了,觉悟了,懂得道理了,赶快布施修福。

法布施也是布施,也是培福

你说:“我布施修福,为什么我要布施他?为什么他不布施我了?要我给他,他就不给我?”(众笑)气不过呀!那么教你一个办法,我布施给你们,你们可能也不要,(众笑)只能给你们布施法。

能救护众生也是布施,功德极大

布施法是好的,那你又要说“我又讲不来法”。你讲不来法,人家快死了,你救他一命,愿不愿意了?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图啊,功德极大极大。“那么老师,我救鱼一命,胜造几级浮图啊?”这个我就不知道了,不过众生都是一条命了。

放生既能救众生的命,又能跟众生结法缘

你实在不想布施供养,也不能勉强你,那么救救众生的命吧!去放生去。我不是特意叫你们放生,是因为我喜欢放生,就叫你们放生。(众笑)将来这条鱼做了人,跟你有缘,你讲经说法,他就会来听了。为什么有许多人不来听啊?无缘呢,前世我没有把它放掉,(众笑)它肚子里怄气。

好,今天讲到这里了。

首页 > 海内外佛教 > 佛学问答

佛学问答 (一九五

有关菩提道次第所出问题解答

一九〇问:精进于身心生起之法?①

答:有四:一,思精进之胜利。经庄严论说:“善法聚中精进胜,由依此故彼随得,以精进后住胜乐,世出世所摄成就,精进当得世受用,精进能具极清净(谓十不善业清净,指下士道),精进超胜萨迦耶(得无我慧解脱生死,指中士道),精进成佛胜菩提(成就菩提心,指上士道)。”明灯颂自释中引颇公生起精进之教授说:若思如上所说之无数劫,不能如是长久精进,当思如菩提道次第所说,由精进励力善修自他相换菩提心者,远离十不善因,所得之果,身不生苦(今戒清净如下士道所说胜利)。更进而善巧通达诸法性空义(指中士道解脱生死),心无烦恼,当然无苦。如是身心二者,喜乐俱增,以乐除苦,无可畏境,故虽久住世间,亦无畏怠。此如入行论所说:“御菩提心良马,由法乐而趣无苦之乐——圆满菩提。”如是有情,谁复怠情(已无畏怠,长劫精进)。复次善修行者,尤能以所修诸善,回向为利诸有情,得利益与安乐。以此如前所说回向一洲,徉一洲之福报,回向一切有情,当得一切有情所有福德(成佛资粮)。于此基础上,更增以诸佛菩萨不可思议加持力,更能增长无量无边福德,而速圆满福慧二资粮。以是已无情之言。以此精进力于深度诸善法,身心完全能受持,而能安住于善道,得证无上菩提圆满佛位果(指上士道)。

二,思不勤发之过患。念住经说:“唯一烦恼本,何有如懈怠,谁有一懈怠,彼是无诸法。”月称菩萨说:“一切功德皆以精进为母(视精进为转移),有一懈怠,即无一切功德法。不能解脱及通达者,皆以懈怠故。”

昔释迦与吾等同是众生,固其心力强,故速得成佛。即较弥勒亦心力强精进尤大,故先之成佛。懈怠摧毁对三宝业果之信仰。无信则解不生,无解则无行证。从依止善知识起,至六度,每一法门,皆说其胜利与过患,令生决定信,然后能生起精进。

(摘自《灭除心暗曼殊意光论》郭和卿著述)

佛家慈悲与世俗善良有何不同?

中国的儒释道传统文化讲究为人处事要有道德,家庭、社会、国家都必须要有道德。儒家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中庸之道,不偏之为中,不倚之为庸。道家讲清净无为,要少欲知足,过淡泊生活,属天人境界。诸葛亮讲“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就是道家思想,比较超脱。

但是佛家讲慈悲为怀,出世而入世,是一种大乘菩萨境界。慈悲是佛法的中心,慈悲为本,方便为门。怎样才有慈悲?念众生苦,要救众生,这叫菩提心。菩提心必须要由慈悲来巩固,比如树根,必须要雨水滋润,才能发芽、开花、结果。大悲就像雨水一样,万事万物都离不开雨水,否则不能生长。只有大悲心的对象、空间、时间、目标才是广大的。

佛家的慈悲有何特点?

慈悲为怀的对象就是胎卵湿化,甚至包括一切飞潜动植物(飞的、潜藏的、动物的、植物的),植物里有生机,也是不能随意损害的。

空间很宽,指三千大千世界、无量无边世界,这么一个宽广的空间。我这个家、我这个集团、我这个民族、我这个国家,这个空间在佛教来说是很窄的,有“我”字在里面。

时间长,就是不但我现在要利益他,生生世世我都要利益他,都要救苦救难,时间很长。

目标远,什么目标远?使他不但得到衣食财物的解决,而且得到法身慧命,将来都成佛,入无余涅槃,证得菩提。

所以佛家的这一个慈悲啊,就不是一般的爱、一般的仁、一般的道德了,超过道家,超过儒家,超过一切宗教。《心经》的头一段:“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这个“一切”包括得很宽,度一切苦厄到哪里去呢?到涅槃境界、菩提境界。这个境界很广大,佛心就是广大心、清净心、正直心、平等心、慈悲心。若没有这些心,就不能度众生。

(惟贤法师)

    补读前5日《一日一读》 补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