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柔顺的行为、形态,就是慈悲心不够
柔就是慈悲。妈对自己的孩子总是慈悲的,哪有粗暴的?妈在抱着婴儿的时候,这个手臂非常柔啊!哪有一个妈因为爱这个婴儿,爱得非常欢喜,行动粗暴,(众笑)一抱,“卡”一下,婴儿就断气了?
一个人假如没有柔顺的行为、形态,这个人还没有调柔,他慈悲心不够的。你只要朝别人眼睛一瞪,你这个人慈悲心就不够。你看,所有佛菩萨都没有瞪眼睛的。护法神瞪眼睛,那是对破法的恶人。
要恒顺众生,只要众生没错,就恒顺一下
顺是恒顺众生,你的观点跟他的观点有些不一样,你想这么做,他想那么做,你也没错,他也没错,只要众生没有错误,就恒顺一下嘛。世俗人就是不肯恒顺众生,你不依我,我不依你,我要求你依我,他要求你依他,所以吵架呀。
恒顺众生不是世俗上的拍马屁,
佛弟子恒顺众生没有自私的目的
有人想了:有时候世俗人也很恒顺众生的,比如说拍马屁,就是恒顺众生。那个恒顺众生不一样的,他有他的目的的,他有一种自私的心态。我们佛弟子恒顺众生没有自私的目的。
要做到不恼害众生,首先要学会柔顺
你不柔,也不能恒顺众生,你这个人肯定会恼害众生。反过来说,你要想做到不恼害众生,你首先要学会柔顺。
持戒仅仅做到不犯戒,还是狭隘的,
要一步步深入、广大,才能圆满
拿我们持戒来说,不杀生,这是戒,你做到了,就算你持了不杀生戒,你做不到,你算犯戒。可是你即使做到了,你是狭隘的。学佛法不能光停留在狭隘上,否则怎么深入经藏?学佛法要一步一步广大,一步一步深入,才能圆满。
不但要做到不杀生,还要做到不恼害众生,
恼害众生就是持戒不清净
那么广义怎么说呢?你受了不杀生戒,还要做到不恼害众生。杀生是犯戒,恼害众生是戒不清净。你即使做到了不杀生,但你在恼害众生,性质一样的,不过有点轻重的区别。恼害众生使众生受苦,你去杀生害人家命,也使众生受苦,一样是受苦,不过是轻重不同罢了。好比重型精神病也叫精神病,轻型精神病也叫精神病,凡是精神病都不能叫做健康,都不能算正常人。凡是恼害众生,都不能算修行人,都不可能了生死。出离法都修不好,菩萨法根本不谈了。菩萨法不修圆满,你成佛就没希望。
占人家便宜,使人家不高兴,也是持戒没持好
偷盗也是如此,狭隘地来说:你不偷不盗,广义地来说,你占人家便宜,使人家心里不高兴,你也没修好。
那一天某同学跟工头闹矛盾,还不是因为说话上冲突?那么我找工头来谈话。据说他听到我要找他谈话,非常紧张,(众笑)他以为我要批评他什么,结果他听下来很受感动。我说:“我请你来做工,你受了很多委屈,吃了很多亏,请你谅解。咱们信佛的人应该让你多拿一点,可是实在由于经济困难,处处叫你便宜一点,这个非常惭愧。但是今天跟你说明白,即使你很好,愿意让步,但是千万不能够赔本。假如你赔本了,这不是我们佛弟子干的事情。你一家老小要养活,我们怎么能叫你赔本?所以你让步可以,你要坚持一个原则,少赚一点,不能不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