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不能脱离生活,指导生活中修行的法就是佛法,要在生活中实践佛法、断烦恼
你们将来度众生,这些都要注意啊。而这些偏偏在佛门里没人讲,好像总认为这些话都不是佛法。完全搞错了,这刚刚是真正的佛法。所以我讲法的时候,这些讲得特别多。但是听说有些人烦恼起来了,想要走了。那么你走嘛就走吧,他偏要说几句闲话,表示他走得有道理。
他怎么说呢?“我在这儿学了几年,真正的佛法倒没有听到什么,也没有什么收获。”他把我讲的这些话当成好像聊天那样,以为是家常便饭说说。这就是佛法呀。今天事实证明,经书上就是这么说的嘛,你怎么能说这不是佛法呢?而且佛法脱离了生活,你怎么修行啊?你怎么在生活里断烦恼啊?咱们佛教到底不是茅山道士,一天到晚躲起来打坐,尤其是菩萨法,要广度众生的。
要守护好戒,使功德越来越增上
“守护而转”,刚才讲的这些话,你们受五戒的居士应该要守护好,非但要守护不打妄语,还有这些应该要知道的、要做到的,也要守护好。“而转”,希望大家越转越上,功德要不断增上,要在如来讲的话里边越转越上。
遇到危及自身生命的情况,也不应打妄语
“乃至虽为生命故,亦不知而妄语也”,乃至你碰到生命危险,为了保全自己的生命,也不应该说妄语,不知道的就说不知道。比如佛以前行菩萨道的时候,国王打猎,有一个小动物吓得逃啊,等到国王的卫兵追过来,问释迦菩萨说,“你看到吗?它往哪里跑的?”假如告诉他们,这个小动物就保护不了了。但是不能打妄语呀。假如你好心,这个小动物明明往这边跑,你指错路,往那边指,你也是打妄语。这个时候释迦菩萨也不打妄语,也要保全小动物的生命,他就不开口。随便你国王动瞋恨心,怎么样对付他,他也不开口,意思就是:“我死可以,要我打妄语,我不打的,要我给你指路,害这个生命,我也不干。”在《阿含经》,还有其它的经典里,比如《本生经》,这种释迦佛从前行菩萨道时的故事多得很啊。
为了法身慧命,宁舍生命,永不犯戒
在律仪戒里边——律仪戒,人们称小乘戒。小乘,意思他心量很小,专门为了解脱自己——有这么一句话“宁舍生命,永不犯戒”,我这个皮肉的身体可以死掉,你要我犯戒,办不到!因为我生命虽然舍掉了,可是我法身慧命保留了。一犯戒,法身慧命死掉了。所以宁舍生命,永不犯戒。
为了广大众生的利益,为了正法的弘扬,
需要开戒时可开戒
在大乘菩萨戒里,又两样了。所以各种戒不同,各种戒的要求也不同。因为大乘菩萨戒,他目的为了弘扬佛法,广度众生。他是给发大心、发菩提心的人受持的,他不仅仅是保护少数人,而是要保护很多的人。在菩萨戒里,有需要开戒的就可以开戒。但这不是为了你个人,而是为了保护广大的众生,为了保护正法能够得到弘扬,为了保护整个的佛教能够在娑婆世界永存,要牵涉到千千万万众生的利益,这种原则下,你可以开戒。像这种情况下,你说几句方便妄语,这是属于开戒。
这儿呢是讲律仪戒,而不是讲菩萨戒。所以讲律仪戒就要照律仪戒的原则讲。所以“乃至虽为生命故”,为了保全我的生命,我就打妄语了,这在律仪戒里边不许可的。你打起妄语,你就是“知而妄语也”。
未得言得,未证言证,是大妄语
妄语这一条戒,最后要告诉大家,妄语中有大妄语,当然大妄语罪过更加重。什么是大妄语?未得言得,未证言证,这算大妄语。你没有得到,你说“我得到了”,你没有证到,你说“我证到了”。比如有些人经常说自己,或者说别人,“他已经开悟了,他已经得到什么境界了。”如果他没有开悟、他没有得到,你这是大妄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