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要依戒依法,没有戒没有法,
就不存在修行,也不是修行人
修行要依戒依法,如果没有戒没有法,就根本不存在修行。一个佛弟子如果没有戒没有法,就根本不能算修行人。佛弟子不修行,仍然下三恶道,流转生死,证不到阿罗汉果,也成不了佛,只是挂了一个空名“我是修行人”,而没有实际。
对戒的重要性、戒的作用、性质和持戒的目的都不明白,就如同一个失去灵魂的人
依戒依法,虽然戒本身就是个法,但是所有的法中以戒为先。所以我们应该要明白戒的重要性,更应该明白戒的作用、戒的性质和持戒的目的。如果你仅是对戒重视,其他你都不明白,就好像一个失去灵魂的人。
自利利他都要以戒为准则
我们修行,自利,也以戒以首;利他,也必须要依戒行菩萨道。所以行菩萨行的人必须受菩萨戒,行菩萨道也得有个准则,就是以戒为准则。
自利以律仪戒为准则,利他以菩萨戒为准则,戒律有开遮持犯,为了利他,戒律可开
自利,我们是以律仪戒为准则,利他,我们是以菩萨戒为准则。两种不同的戒,中间有时有矛盾,比如说律仪戒里有这个戒条,可是到菩萨戒了就要开许,为了解决这个矛盾,所以戒律有开遮持犯。要不然的话,自利跟利他,有的地方是有抵触的,过于强调自利,你就做不好利他。所以大乘佛法,受了律仪戒还要受菩萨戒。等到密乘戒,又有抵触了,你要圆满密乘戒,对某些方面又得开许。开许不算犯戒,开许是一个善巧方便。
度众生也要以戒去度,度众生能成就悲心,
要度众生,就要恒顺众生
我们自己持戒,它的作用就是调柔自己,成就悲心。我们去度众生,也要以戒去度众生。我们度众生就是成就悲心,因为悲悯众生,方才去度众生。我们去度众生的时候,以戒去度众生,使众生离苦得乐,那必须不要恼害众生。如果你恼害了众生,众生苦恼了,这跟你度众生的目的就相反了,那么要恒顺众生,所以叫“成悲和顺”。只有恒顺众生,才能跟众生合得起来,所以恒顺众生非常重要。
要依戒去恒顺,恒顺善法,不恒顺恶法
但是怎么样去恒顺?要依戒去恒顺。如果众生有种种恶法,完全跟戒有抵触,我们就不能恒顺。不能恒顺咋度众生呢?也能度众生,你这方面不恒顺他,别的方面可以恒顺他——在种种的善法上、在种种的功德上你可以恒顺他,那个时候众生也会跟你合得起来。在这个基础上,你再去引导他、教育他,让他明白是非,众生也会转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