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菩提心网—一日一读

首页 > 佛学讲记 > 高洁大行

高洁大行因相门第二(45-3) (总第360)

───────────────────────

成就别解脱戒体之十一支颂

能海上师编集 傅味琴浅说 (2004.9.11)

自利利他,自利在前,只有提高自己,才能利他

提要:

  • 不清净的地方,把菩萨请来,菩萨也不会高兴

  • 不是出钱就有功德,出的钱被用来干了坏事,就没有功德了

  • 自利利他,自利在前,只有提高自己,才能利他

  • 修悲心,首先要对自己慈悲

  • 对别人很慈悲,对自己没有悲心,这是愚痴的人,等到矛盾产生了,对别人也慈悲不起来了

  • 为达到名利的目的,表现得对他人慈悲,这是装模作样,哄人骗人

不清净的地方,把菩萨请来,菩萨也不会高兴

咱们说句笑话,你修了一尊菩萨像,请菩萨来了,菩萨看见这种事情,心里也不高兴。譬如说这个地方乌烟瘴气,你不进去,你也不知道,你一进去,看到这种情况,只会摇头叹气。所以这个地方不清净,还发心请菩萨来,来闻闻里边的臭气,最后还是背罪过。

不是出钱就有功德,出的钱被用来干了坏事,就没有功德了

所以说老思想“出钱就有功德”,现在环境变了,不一定合适了。过去也许合适,因为过去人老实,过去甚至于路上人家遗失的东西也没人拿的。现在,你口袋里的钱,他还会用骗的方法骗出来,这跟强盗也差不多。我们不能使佛门的乌烟瘴气逐渐扩大泛滥,所以要看看实际,你出了钱,确实做的事有功德,那么“出钱就有功德”这句话行得通;你出了钱,这个钱被用来干了坏事,这句话就行不通。现时代的人跟从前时代的人完全两样,所以我常说:老一套是不能够照搬的。

恒顺众生也是如此,先弄弄清楚,然后再恒顺。只能恒顺善缘,不能恒顺恶缘。

自利利他,自利在前,只有提高自己,才能利他

我们讲“成就悲心”,这个也要讲得细致,这个悲心到底是针对谁?我们常说:“你要对他慈悲啊。”这个悲心是针对别人的。对别人,这是利他,可是你不能忘了自利呀!而且佛教讲自利利他,自利还在前面了。

我们讲的自利跟世间上讲的自利两样的,世间上利益自己是什么啦?名和利、种种享受,不择手段,甚至以伤害人来达到利益自己的目的。我们讲的自利不是像世间上人这样的自利,我们讲的自利是提高自己,首先要自利,然后利他。

修悲心,首先要对自己慈悲

也就是说你对别人修悲心的时候,你首先要对自己修慈悲。一个人不对自己慈悲,光给别人慈悲,是靠不住的呢。

对别人很慈悲,对自己没有悲心,这是愚痴的人,等到矛盾产生了,对别人也慈悲不起来了

对自己没有悲心,对别人很慈悲,这有几种情况:一种,他基本上是愚痴的,说:“他对别人修悲心,怎么变了愚痴?”他在一面表现了慈悲,另一面表现的并不慈悲,这种人世间上有的是。等到矛盾产生了,他仍然站在自己立场上,那时他对别人也慈悲不起来了,所以这种人还是愚蠢的。

为达到名利的目的,表现得对他人慈悲,
这是装模作样,哄人骗人

还有一种人,他对别人很慈悲,他是做做样子,装模作样,他有他的目的的,“我这样做了,人家就会表扬我,说我好,我的名声就会提高。”还有一种人,他也有目的的,他不得不这么表现,否则他达不到自己的目的,这种人客气点说,他是装模作样,严重一点来说是哄人骗人。因为一个人要干点坏事,首先要给人干点好事,所以他这种干好事是迷惑人,最后你相信他了,他就伤害你。所以一个人不对自己慈悲,光对别人慈悲,对这种人要小心。

首页 > 海内外佛教 > 佛学问答

佛学问答 (一九七

有关菩提道次第所出问题解答

一九一问:何者为静虑自性?

答:菩提道次第说:“于随于一妙善所缘,心一境性,心正安住。”

(摘自《灭除心暗曼殊意光论》郭和卿著述)

如何处理信仰
与家庭事业的关系?①

佛教讲修行的道路,离不开信解行证,什么是信解行证呢?

一、信

在佛教四众弟子里边,在家信众约占百分之九十,出家僧众只占百分之十,是少数。出家僧众专门讲修学佛法,就等于专业,这种专业比较单纯化,没有一切累赘,所以僧众是住持正法,居士是护持正法。作为僧众应该住持正法,居士或者广大的群众具有各种能力,很多事情僧众不能做,居士可以做,所以居士作为护法是很恰当,而且很实际,很有力量。我就希望我们在座的大家都作为护法,来护持正法。正法是人天眼目,你们护持正法,也就是使众生的法身慧命得到保护,这个功德是很大的。那么作为这一群力量,比较特殊,是在家修行者。

所以从信仰方面上来讲,信仰三宝、信仰因果、信仰业报,有因必有果,有功就有德,要坚定这个信仰。从信方面来讲,这个信是正信,不是迷信,也不是邪信,而是智慧的信仰、理智的信仰。所以首先要确立这个观点,建立这个信仰,养成正信,巩固正信。

(惟贤法师)

    补读前5日《一日一读》 补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