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菩提心网—一日一读

首页 > 佛学讲记 > 学修三皈依

学修三皈依(62-3(总第551)

────────────────────────

学好三皈依戒 修好三皈依定 圆满三皈依慧

────────────────────────

傅味琴讲于泰顺崇教寺 2011年7月28日

经文: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皈依戒
皈依佛,永不皈依天魔外道
皈依法,永不皈依外道典籍
皈依僧,永不皈依外道邪众
皈依愿
自皈依佛,当愿众生体解大道发无上心
自皈依法,当愿众生深入经藏智慧如海
自皈依僧,当愿众生统理大众一切无碍

不为名不为利,只为众生能离苦,就是我们的理想

提要:

  • “江山易改,秉性难移”,转变个性要花长期的努力

  • 父母不像样,孩子往往个性也不好

  • 环境是个熔炉,所以要离开世俗的污流,在清净、觉悟的环境里熏陶

  • 不为名不为利,只为众生能离苦,就是我们的理想

  • 年轻人是早上八九点钟的太阳,佛门的希望寄托在年轻人身上

  • 伟大的母亲再苦再累也不舍弃自己的孩子,发了菩提心的人,哪能只顾自己不顾众生?

“江山易改,秉性难移”,
转变个性要花长期的努力

你不花长期的努力,个性很难变的了。人们常说:“这个人不是前两天好了,怎么又这样了?”“哎呀,她的个性就是这样啊。”所以说,“江山易改,秉性难移”。要改变一个人的脾气个性,很多人都失望了。我妈还说了一句话:“三岁意见看到老”。这是宁波话,意思就是三岁的小孩子,他表现的个性脾气,一直可以看到老,到老,他仍然是这个个性脾气。

父母不像样,孩子往往个性也不好

越到末法时期,尤其是现在,老师也不像老师,父母也不像父母,周围的一切,包括亲戚朋友,也都不像样了,你说孩子会有好个性吗?

环境是个熔炉,所以要离开世俗的污流,
在清净、觉悟的环境里熏陶

我们有一位同学,非常有智慧有觉悟,她对这些事是看不惯的。所以从去年来到崇教寺,就很发心投入到我们这儿来。虽然她还不懂佛法,可是她有一个良好的心愿:我想给更多的人做点好事。她的妈还有点顾虑,同学们给她妈启发启发,再加上她的妈天天听我讲法,后来也说了一句:我是支持她的。

别的都不说,就说一件事情,这位同学为什么会这么发心?她说:大学里经常搞聚餐,到外面馆子里去吃。而老师呢,就叫一大堆女学生去陪一桌,叫女学生一起喝酒,还要女学生给他敬酒,就搞这一套。她有觉悟:我再呆下去,难道我不会受影响吗?环境是个熔炉啊,跟他们在一起,成了同流合污了,所以她今年又来了。当然另外一方面,她也能觉悟到佛法的伟大。

不为名不为利,只为众生能离苦,
就是我们的理想

所以我要鼓励你们:已经离家了,为释迦佛打工,是一个伟大的佛弟子,不要名不要利,只要众生能离苦,就是我们的理想。

年轻人是早上八九点钟的太阳,
佛门的希望寄托在年轻人身上

我们这儿年轻人特别多,年轻人是最容易觉悟的,你们是早上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都寄托在你们身上。说:“希望寄托在老师身上。”我老师靠得住吗?你还活着,我已经死了,死人都靠不住的。我今年82岁了,什么希望寄托在我身上?我唯一的贡献,是培养你们佛门里的年轻人成为伟大的人物。

伟大的母亲再苦再累也不舍弃自己的孩子,
发了菩提心的人,哪能只顾自己不顾众生?

我也劝你们常住同学几句,“既来之,则安之”。我妈是文盲,又是小脚女人,从前封建社会儒教思想、男尊女卑的思想,我妈特别重。我爸死的时候,妈是非常年轻的,我是6岁死了父亲,多少人劝她,“把四个孩子送到孤儿院去,你可以改嫁了。”我妈是谁说都不听,自己再怎么苦,还是把我们四个孩子带大,吃了多少苦?所以我妈是非常伟大的。后来我们四个孩子都大了,大哥二哥都工作了,我也工作了,妈说了一句话,“总算苦出头了。”结果怎么样?她住在医院里的时候,护士医生都看得清楚,护士说了一句话:“这个老太太,没有一个儿子不孝的。”很受感动啊!

你们今天都是发了菩提心的人,你今天在学菩萨法,一切众生都是你儿子,你还想改嫁啊?(众笑)还想回家?不顾众生,只顾个人的利益,私心杂念很重,能行菩萨道吗?能成为一个伟大的人物吗?

首页 > 海内外佛教 > 深入经藏

礼敬彼世尊、阿拉汉、全自觉者!

诸德福田经②

西晋沙门释法立法炬译

佛告天帝。复有七法。广施名曰福田。行者得福即生梵天。何谓为七。一者兴立佛图僧房堂阁。二者园果浴池树木清凉。三者常施医药疗救众病。四者作牢坚船济度人民。五者安设桥梁过度羸弱。六者近道作井渴乏得饮。七者造作圊厕施便利处。是为七事得梵天福。尔时世尊。以偈颂曰。

  起塔立精舍  园果施清凉
  病则医药救  桥船度人民
  旷路作好井  渴乏得安身
  所生食甘露  无病常安宁
  造厕施清净  除秽致轻悦
  后无便利患  莫见秽恶者
  譬如五河流  昼夜无休息
  此德亦如斯  终得升梵天

于时座中有一比丘。名曰听聪。闻法欣悦。即从坐起。为佛作礼。长跪叉手。白世尊曰。佛教真谛。洪润无量。所以者何。我念宿命无数世时。生波罗奈国。为长者子。于大道边。作小精舍。床卧浆粮。供给众僧。行路顿乏。亦得止息。缘此功德。命终生天为天帝释。下生世间为转轮圣王。各三十六反。典领天人。足下生毛。蹑虚而游。九十一劫。食福自然。今值世尊。顾临众生。蠲我愚浊。安以净慧。生死栽枯。号曰真人。福报诚谛。其为然矣。尔时听聪。以偈颂曰。

  惟念过去世  供养为轻微
  蒙报历遐劫  余福值天师
  净慧断生死  痴爱情无遗
  佛恩流无穷  是故重自归

于时听聪。礼已还坐。复有一比丘。名曰波拘卢。从座而起。整服作礼。长跪叉手。白世尊曰。我念宿命。生拘夷那竭国。为长者子。时世无佛。众僧教化。大会说法。我往听经。闻法欢喜。持一药果。名呵梨勒。奉上众僧。缘此果报。命终升天。下生世间。恒处尊贵。端正雄杰。与众超绝。九十一劫。未曾有病。余福值佛。光导痴冥。授我法药。逮得应真。力能移山。慧能消恶。善哉福报。为真谛矣。尔时波拘卢。以偈颂曰。

  慈泽润枯槁  德勋济苦患
  一果之善本  享福迄今存
  佛垂真谛义  蒙教超出渊
  圣众祐无极  稽首上福田

    补读前5日《一日一读》 补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