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性是众生本有的,不是谁给的
举个例子来说,病人感谢医生,“医生啊,谢谢你,你给了我健康。”这句话不对,因为你本来就是健康的,哪是医生给了你健康?怎么样说才是正确的?“感谢医生,你恢复了我的健康。”所以我们的佛性不是佛赐给我们的,而是本来就有,本来就清净的,今天因为我们佛性上,无始以来,这么长的时期,蒙上了灰尘,佛仅仅是经过教育,叫我们自己洗洗干净。
有烦恼,才会被外境所绑,
好比有贪心,才会去贪外面的境
同样的道理,如果没有烦恼,你怎么会被外面的境绑住呢?释迦佛当年在人间,也过人间的生活,眼睛也看人间的境,耳朵也听人间的声音,照样吃饭睡觉,可是释迦佛有被外面的境绑住吗?
我们被外面境绑住的原因,是由于我们自身有烦恼。因为我们自己有贪,所以才会去贪外面的境,里应外合,结果就形成了我们的心被外面的境所绑住了。如果我们没有烦恼呢?也不可能被绑。没有被绑,也不可能有什么解脱。比如说一个很健康的人,没有病,他也没有“病已经治好了”这种结果。如果我们没有病,我们也不会进医院,“我没有病,走进去干什么?”
贪喝酒,连买米的钱也会拿去喝酒
从前刚刚开放了一点点的时候,这是从前的话,我们上海淮海路,头一次出现一个酒店,就是卖酒的地方,还不是酒家,里边铺几张桌子,你可以到里边小桌子上喝喝酒,在当时来说,这还是一个新鲜的事物。假如一个人是喝酒喝得厉害,俗称“酒鬼”,那个时候经济条件大家都不好,假如家里人跟他说,“这五块钱,你回来的时候要买米哦,家里要等着煮饭。”他刚刚走过淮海路酒店门口,酒香飘出来——他们叫酒香,实际是酒气——一闻啊,就给绑住了,走不开了。想想嘛“我这五块要买米的”,再想想嘛,“唉,我留一点买米,先喝了再说。”结果,越喝越舍不得跑了,把五块钱全部喝光。喝了酒已经犯戒了,那么喝得醉醺醺的回去,家里问:“米呢?”“没有买。”“钱呢?”“被小偷偷走了。”(众笑)又打妄语了。
讨厌喝酒,就不会被酒绑住
假如是我,我根本不喝酒,对酒一点没有贪心的,我每次走过这个酒家,反而心里边讨厌,后来我干脆就不朝淮海路走,宁愿兜一个圈子避开这个酒店。一闻这个酒就讨厌,它能绑得住我吗?
内有烦恼,外有境,里应外合,就被绑住了
外境之所以把我们绑住,还是因为我们内心有被绑的一种可能,你对外境有贪瞋痴的一颗心,所以里应外合了。
无能缚所缚,就等于无能坏所坏
无能绑所绑就是无能坏所坏,没有能绑住你的环境,也没有所绑的这颗心,无能绑所绑就等于无能坏所坏。“能”“所”都是能坏的,如果“能”、“所”不能坏,咱们永远流转生死。“能绑”,对外境,咱们不受它迷惑,就等于把它坏掉;“所绑”,咱们的这个心如如不动,你也绑不住我。咱们一旦得到解放了,就是能绑所绑都不起作用了。没有能绑所绑,当然也没有能坏所坏。
绑住我们生死流转的绳子切断了,
没有生死的缚了,就叫解脱
“生死无缚”,我们之所以被生死绑住了,就是刚才讲的:内有贪瞋痴,外有迷惑的境,那么就流转生死。“生死无缚”,绑住我们生死流转的绳子切断了,解脱了,没有生死的缚,就叫解脱。
心始终定在觉悟中,不被外境迷惑,
所谓的缚就没有了,也就了脱了生死
“其心不动,诸缚了不可得”,我们的心有定力,我们的心有觉悟,始终在觉悟中,始终在如如不动中,“诸缚”,各种各样迷惑你的境,各种各样想把你绑住的方法,“了不可得”,也就没有了。比如说我们今天虽然走错了路,已经被绑住了,但是咱们今天觉悟了,能够从觉悟中离开一切缚。觉悟以后,咱们不再受迷惑了,就等于说无能缚所缚,等于说“诸缚了不可得”。咱们修就是修这个境界。所谓了脱生死,究竟是怎么样一个境界呢?就是刚才讲的境界。
境动心不动,一切如影如幻的种种动态看得清清楚楚、彻底明了,就成就了大圆镜智
这个境界为什么称为“大圆镜智”?一面圆镜就表示我们的心如如不动,圆镜一动也不动,即使外面的种种境界反映到镜子里来,镜子里的影子在动,镜子也不动。好比影子在动,我们心不动,而且通过这面大圆镜智,对于外界的种种动态,如影如幻,看得清清楚楚、彻底明了、彻底觉悟,那样子的境界就能够成就我们的大圆镜智。
好,今天就讲到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