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菩提心网—一日一读

首页 > 佛学讲记 > 初发菩提心修行观法

初发菩提心修行观法 (78-11) (总第620)

(初发菩提心修行观法方便颂)

──────────────────────────────

傅味琴讲于太湖吉祥寺法雨山佛学苑 2009.3.19

排斥他宗,唯尊自宗,这是谤法

提要:

  • 只要是佛教的宗派,讲的是佛法,都要赞叹

  • 排斥他宗,唯尊自宗,这是谤法

  • 不能强调自己宗派的观点,把佛法改变,推翻佛的教导

  • 去学天魔外道,三皈依戒的戒体就破掉了

  • 皈依佛,还要发菩提心

  • 不学智慧去学愚,以钝根为由不学法,就把佛要求“深入经藏,智慧如海”的教导推翻了

  • 在释迦佛圆满的教导里,不能够强调宗派偏见

  • 皈依僧,就要和合团结,统理大众,一切无碍

只要是佛教的宗派,讲的是佛法,都要赞叹

再摆摆现实来看,佛教传到中国来,中国人分成了宗派。只要这个宗派是佛教的宗派,只要这个宗派是讲的佛法,我们全要赞叹,全都好,法无高下。

排斥他宗,唯尊自宗,这是谤法

不要老是说:“现在末法时期了,这个宗派已经不行了,我们根机不对了,那个宗派也不行了。”那么“唯有我修的宗派最好。”这么样可能有谤法的嫌疑吧?你谤了法了,阿弥陀佛也不要你了,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中说谤法的人除外,把你除外了。

不能强调自己宗派的观点,
把佛法改变,推翻佛的教导

所以每个宗派都好,不能以宗派把佛的教导推倒,不能强调自己宗派的观点,把佛的希望扑灭,使自己将来不能够圆满成就。不能把原则做交易,宗派都好,但是不能改变佛法。

去学天魔外道,三皈依戒的戒体就破掉了

佛法怎么教导?“法门无量誓愿学”,你不能改变。三皈依里就有,“皈依佛,永不皈依天魔外道”,天魔外道的东西一律不准学、不准看,更不能接受他们的影响,否则三皈依的戒体就破掉了。

皈依佛,还要发菩提心

还有,“皈依佛,当愿众生,体解大道,发无上心”,你不能说“我修的是大乘,不过跟你们修的大乘不一样,你们修大乘是发菩提心,走菩提大道,我修的大乘,我要出国旅行。”

不学智慧去学愚,以钝根为由不学法,就把佛要求“深入经藏,智慧如海”的教导推翻了

“皈依法,当愿众生,深入经藏,智慧如海”,你不深入经藏已经错了,反而去学愚,那是错上加错。愚跟智慧是极端相反的。佛度众生,就是把愚痴的众生度到智慧的觉悟里来,能去学愚吗?你把这一条推翻,“我们都是钝根,像我们这样的钝根,能深入经藏吗?让别人去深入好了。”那么你把“深入经藏”推翻了。

在释迦佛圆满的教导里,不能够强调宗派偏见

在释迦佛圆满的教导里,不能够强调你宗派的偏见——我不是说宗派不好啊,是说宗派的偏见。而这种偏见随着朝代的演变,越到今天越严重,比如说“我这个宗派就是这样子的。”你这个宗派就是这样,这个宗派是你的宗派还是佛教的宗派了?如果是佛教宗派,那么一律按照释迦佛的教导。你把释迦佛的教导推翻了,那就不是佛教的宗派,是你的宗派了。

皈依僧,就要和合团结,统理大众,一切无碍

“皈依僧,当愿众生,统理大众,一切无碍”,如果你不肯改变自己,跟僧团不能和合,破坏僧团的和合,把无碍变成有碍,你还得走。因为我们这儿都是皈依僧的,就是你一个人不皈依僧。你假如是皈依僧的,应该记住,“统理大众,一切无碍”,哪能由你在僧团里吵吵闹闹的?哪能由你在僧团里搞分裂的?哪能由你在僧团里搞小团体、结帮结派、扰乱大众的?即使你修你这个宗派,他修他那个宗派,也不能够违反佛的教导。僧团里边,你修净土宗,他修禅宗,他修法相宗,不能闹矛盾,不能结党结派。

首页 > 海内外佛教 > 佛学问答

佛学问答二〇五

如何处理信仰
与家庭事业的关系?⑤

三、行

最重要的就是以因果思想,明因识果,修五戒十善之行,结合五戒十善发菩提心,以四无量心,修四摄之行。发扬般若宗的第一代祖师龙树菩萨在《菩提资粮论》里提出菩萨四种真实行,哪四种呢?第一:知性空而求业报;第二:知无我而生慈悲;第三:乐涅槃而行生死;第四:广布施而不求报。

第一、知性空而求业报。菩萨四真实行是很重要的,修学菩萨行要以这个为标准,我们要相信空的道理,但是不要否定因果业报的道理。由真空而妙有,由妙有而真空,这是辩证的统一,不能说“空”是什么都没得了,业报都没得了,那是错误的,所以“知性空而求业报”,那么在因果方面,我们就不能违背,处处要从因上着想,有好因必有好果。

第二、知无我而生慈悲。能够达到了解空的道理,就可以证无我的道理。无我就能达到身心广大,境界广大,视众生平等,他忠于我,我忠于他,你忠于我,我忠于你,平等平等的,相资相助。那么众生在苦痛中,我们就要救拔众生,要有慈悲心,要修四无量心,所以知无我而生慈悲,不能只顾我,要顾众生,一方面无我,一方面要生慈悲。

第三、乐涅槃而行生死。这也是菩萨行,我作为菩萨,希望清静解脱,涅槃就是清静解脱的境界,但是乐住于涅槃、耽住于涅槃,那是小乘思想,大乘菩萨他就不乐住涅槃。在生死之中度脱众生,这是一种无住涅槃,什么叫无住啊?由于大智慧他不染生死,由于大悲心他就不住涅槃,这是莲花精神。度众生成佛,求菩提,证菩提,就在生死中求证,不是在生死之外,另外找个菩提,找个涅槃,这种莲花精神是最现实的,不能忽略这个现实。

第四、广布施而不求报。在行动上要修六度行,六度以布施为首,修财施、法施、无畏施。虽然行布施啊,但是不要执着,能施、所施、施果三轮体空,不求报,这是真正的布施。《金刚经》上讲:“布施者即非布施,是名布施”,行布施你不要执着布施,有执着就不是真布施,没得执着,三轮体空才是真正的布施。

四、证

证就是果了,有了上面的解和行,就能得到什么果呢?身心得到了受用,心胸就广大、安静,智慧高,看得远,自己的身心就可以得到解脱,与平常人不同,等于脱胎换骨。进入因位菩萨境界以后,就与果位菩提相应,彻悟禅师讲:“以佛果地之觉彻我因地之心,以我因地之心证佛果地之觉,因该果海,果彻因源”。念佛都是种这个因,念一声佛号,这个佛就是果觉的佛,我们念就是因位的念,果觉的佛与因位的佛心相应,因果相应,就可以走入佛位,走入成佛的因位。因该果海,果彻因源,就是这个道理。

以上就佛教修行次第的“信解行证”,简单讲了一下,希望大家听到以后得到法喜,开启智慧,能很好地处理信仰与家庭事业的关系,在现实生活中悟到法性,证得涅槃,得到解脱!(完)

(惟贤法师)

 

    补读前5日《一日一读》 补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