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满身烦恼的肮脏去度众生,众生接受不了
从前上海马路上经常有要饭的——现在要饭的怎么样我就不说了,我是说从前要饭的——脏啊,肚子也饿,即使他肚子不完全是饿,他看到卖馒头的,尤其是小笼馒头、大的肉馒头,一阵一阵香味飘过来,他实在忍不住,又没钱,他就用一只非常脏的黑手去抓馒头。卖馒头人看到了,就把他抓住:“你干什么?你偷我的馒头。”他说:“那我就还你吧。”雪白的馒头上有五只黑手指印子,这个馒头还有谁要吃?结果这个卖馒头的:“算了算了,我就给你吃吧,给你。”馒头是好的,你抓馒头这只手可肮脏了。同样的道理,佛法是好的,你度众生的这个人可肮脏了,众生也接受不了啊。
心态不平衡,与众生发生矛盾了,
就倒向自己的烦恼
这种不平衡的心态就有偏向,偏向在哪里?你烦恼没有断,就是偏向在贪瞋痴上。经书里说:有情众生唯爱自己。你去度众生的时候,如果没有矛盾,你还会平衡一下;出了矛盾了,你平衡不了了,你又倒向自己的烦恼去了。这种种的表现,有的很明显,有的不明显;有的别人看出来,自己看不出来;有的别人认为你这样不好,自己认为很好。
“不伺他非不放任”,就是度众生的原则
所以“不伺他非不放任”,这句话就是教导我们怎么度众生的原则。度众生要平衡:不伺他非,也不能放任。“不伺他非”,不要老是专心一意的、专门去看人家小小的毛病,看到了还抓住不肯放,弄得众生看见你都吓得逃走。那么叫你放松一点,放松放松,放得太松了,你样样都不管了,“放任”就是随他去,“哎呀,这个徒弟管不好,随他去。”就对他放任了。
抓住众生的小辫子不放,动不动就冒火,
这令众生非常苦恼
两个都对众生有害,你老是去抓众生的小辫子,抓得他寸步难行,苦恼无比啊。真好比从前封建社会当媳妇的,是最苦的呢,尤其是童养媳,婆婆三角眼是盯着她看,稍有不对,就打骂。人家说“十年媳妇十年婆”,等到她做婆婆了,也去欺负媳妇,这是报复。你报复错了呀,媳妇可没有欺负你,是你的婆婆欺负你呀。封建社会她又不能欺负婆婆,那么媳妇做替死鬼、替罪的羔羊。“再过十年做太婆”,做起太婆来好一点,因为七老八十了,也没精神再发挥她的贪瞋痴了。
连个瞎子也厉害,你别看他是瞎子,贪瞋痴可没有瞎掉。从前小姑娘去学唱戏,称为学艺,教她弹唱的是一个瞎子,他照样能教,他的耳朵听得非常清楚。有一次他发脾气,眼睛看不见,瞋恨心可厉害,他凭耳朵听:“你们欺负我瞎子,要知道我眼睛瞎了,心可没有瞎呀!”很厉害,这些小姑娘稍微有点差错,他全知道。假如咱们这样子去度众生,咱们还不是瞎子呢,那么专门去找人家小毛小病的差错,抓住了不肯放,非要把人家打死不可。
佛弟子的烦恼,大多表现在语言上,嘴巴不饶人
有时候看看,人们一句来一句去,一句来一句去,表现无非在语言上。现在做老师的也好,佛弟子也好,度众生的也好,动手打人还比较少,就是表现在语言上,这个嘴巴不饶人厉害。
内心傲慢,从不看自己的缺点,
凭着地位、身份,尽挑人家的错
有几种情况,有一种,他非常傲慢,有了点地位,或者是当了师父,当了老师,自己的缺点看不到,专门集中力量找这些徒弟、学生,或者同学的缺点,搞得这些徒弟学生或者同学,真好像《红楼梦》里边有句话:进了贾府,步步走在路中央,稍微偏一点就不得了了。林黛玉进贾府的时候,本来个性已经是比较脆弱的了,进了贾府之后更是自我封闭,走路都要心“怦怦”跳的,日子难过,尽怄气,结果最后生病死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