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法的是众生,要以供养众生的功德,
以修行的功德、成果来供养佛
再说得详细一点,假如有人说:“我修法供养,我是供养佛,譬如我以念经的功德供养佛,我以修行的功德供养佛。”这个话也不错,可是你要理解得正确。如果你说:“我以讲法来供养佛。”佛的法都圆满了,还要你去供养?这不是笑话吗?法供养是供养众生。这里边怎么统一起来?我以供养众生的功德来供养佛,我以修行的功德、将来修行的成果来供养佛,这么讲才讲得通。所以说话不能太简单,太简单了,人家就想不通。
学法的目的,是为了报佛的恩、报众生的恩,以法使众生离苦得乐
你没有法,你怎么修法供养?你们现在在听法,你们将来要报佛的恩、报众生的恩,听了法要把法去供养众生,目的还是为了让众生离苦得乐,跳出生死苦海。
法供养第一
在六波罗蜜里,布施波罗蜜其中就有一个法供养,法供养第一,最最殊胜。
只抓法供养,能当法师,
可是福报不够,也要饿肚子
那么又有一个问题了:“老师,我很聪明,我只抓最殊胜的,行不行?”都有因果的,你抓什么就得到什么果,有因必有果。你专门抓法供养,你将来能成大法师。从前有个大修行人,他只抓一件事情——法,他整天地修法,法力无边啊,结果经常饿肚子,为什么?没有福报,没有人供养他。他气坏了,想想:我是人天师表,受人天供养,人不供养我,为什么天也不供养我?
这个人厉害啊,他把毗沙门天王抓来,抓在锅子里,盖子一盖,底下烧火。毗沙门天王:“你干啥呀?快开开来,把我闷死了。”他说:“人不供养我,你也不供养我?我天天精进修行,你没眼睛吗?”毗沙门天王说:“你把我放出来,我讲给你听,我已经供养你了。”“放出来,你不要跑掉啊?”“你有本事把我抓来,我跑掉,你还是抓得到我的呀。”他一想对呀,就把毗沙门天王放出来。
“你供养我,在哪里?”毗沙门天王陪他到山门口去看,“本来这是平地吧,现在怎么有土堆堆啦?”他一想:这个我倒没注意。毗沙门天王说:“我天天供养你,每天在你山门口丢一块黄金,谁知道黄金变了泥土了,你没有福报啊,不能怪我啊。”
四种布施都要全,才是功德圆满
所以不要钻空子噢:只要我念念经,法供养是最殊胜供养,钱财还是我自己用吧,不供养三宝了。四种布施要全,才是功德圆满。所以在利益众生上,虽然是讲法供养最殊胜,你在物质生活上,还是要修修布施供养。
讲法多讲故事,讲得风趣幽默,
目的是引导众生进佛门
有人说:“听老师说法,我心情开朗,一方面老师说的法蛮好听的,一方面故事特别多,而且很幽默。”听说有的同学就是因为我讲法时故事多,专门为了听故事,所以到这儿来了。讲故事也算是引进法门。可是有人又说了:“老师总是经常讲批评话,很少听到表扬话。”那么今天也给你们表扬表扬,表扬就不指名了,也许我指了名,你也不认得是哪个。
来学法,还供养三宝,既有法供养,又有财供养
汉川有个同学自己太调皮,腿骨跌断,进行的手术不小啊,医疗费还算便宜的,多少?三万块。家里很穷啊,母亲到处借钱,母亲是信佛的,所以也不想多花三宝的钱。结果同学们马上发心,三万块就解决了。又是法供养,又是财供养,能舍得布施供养钱财。
修行最好还是做无产阶级,
切断后路才能打胜仗
还有一位同学,朋友供养他一笔钱,他马上供养三宝。
修行最好还是做无产阶级,切断后面的退路,你肯定打胜仗;有后面的退路,这个人肯定摇摇摆摆。打败仗的军人,箱子里有两套衣服,一套军服,一套民间的便装,打胜仗了穿军服,凯旋回来;打败仗了,衣服一换,马上往后逃。
所有的念头、观点都为众生考虑,没有自己了
为什么你修“利益诸众生”,就容易消除我执、我见?因为你所有的念头、所有的观点都在为利益众生考虑。利益众生的人不大为自己考虑的,即使自己个人的利益跟众生的利益发生矛盾了,他也会放弃自己的利益,因为“我的发心就是要利益众生啊”。你这样子一颗心、这样子一个头脑,全部为了众生,为了众生,就没有你了。
一滴水溶化在海洋里,
整个的海洋里都有这滴水一份
就好比一滴水丢在海洋里溶化了,这滴水就不见了。不见了,那么就没有了?比一滴水还要大,大到怎么样?整个海洋里的水都有你一份,这是一个最聪明的人干的事情。这个最最聪明的人也是教我们这么干的,这是谁?就是释迦佛。
好,今天讲到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