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菩提心网—一日一读
首页 > 佛学禅定 > 虚空观开示

虚空观开示(14-1)(总第71)

────────────────

傅味琴 讲于2001年6月7日

只有佛弟子能帮助父母众生跳出生死苦海

提要:

  • 度众生,必须要以戒为师

  • 不断烦恼是了不脱生死的

  • 只有佛弟子才能帮助父母众生跳出生死苦海

  • 僧团是度众生的核心,佛在世时的僧团,既自己修行了生死,还弘法度众生

  • 出家僧团也是自利利他,强调在家人的贡献,忽视出家僧团利他的一面,这是不对的

  • 广度众生,佛教才会兴旺,后继有人

  • 主张不讲法、关起门来修,即使念大乘经典,也是小乘

  • 挂着大乘的牌子,行动上表现的却是自私,就把大乘法搞乱了

度众生,必须要以戒为师

我们讲到四弘誓愿,“众生无边誓愿度”,要度众生,必须使众生安住在“律仪涅槃”中,尤其末法时期度众生,必须要以戒为师。

不断烦恼是了不脱生死的

烦恼无尽誓愿断”,昨天我们已经讲过了,自己被烦恼魔所扰乱,一切父母众生也是这样,如果不断烦恼是了不脱生死的。

只有佛弟子才能帮助父母众生跳出生死苦海

我们想到父母众生过去世对我们种种的恩,我们应该念念不忘。父母众生唯一能指望的是信佛的儿女,只有佛弟子才能使他跳出苦海。

僧团是度众生的核心,佛在世时的僧团,
既自己修行了生死,还弘法度众生

三皈依中说:“皈依僧,当愿众生统理大众,一切无碍。”为什么我们要皈依三宝、恭敬三宝?因为僧团是度众生的核心。

有人说:出家修行当声闻弟子,主要为自己了生死。自己了生死是必要的,但如果一个僧团、一个丛林不度众生的话,这个是很可怕的。佛在世的时候,比丘托钵乞食,众生都是衣食父母,众生供养你,他得福,如果你不报恩,你消福。佛在世的时候僧团都是度众生的,经书上都是这么记载的,佛每次讲经法会,听的人多多少少,并不光是随佛出家的声闻弟子在听,还有国王大臣、善男信女,包括天龙八部、人非人等,全来听法。

出家僧团也是自利利他,强调在家人的贡献,忽视出家僧团利他的一面,这是不对的

现在有人强调在家人的普遍性,强调在家人在佛教上有广大的贡献,而忽视了出家人的这一面,我看从前是没有的,只有近百年来才逐渐出生。这完全不对,也可以说他们根本不理解僧团是干什么的。很普通的一个道理,我们初进佛门的时候也经常听到:自利利他,出家人的僧团也是自利利他。

广度众生,佛教才会兴旺,后继有人

四众弟子不去度众生,佛教就很快被消灭了。要广度众生,佛教才会兴旺起来,后继有人啊!可能是近一百年来,当然一百年前什么情况我不知道,咱们就说近代吧,观念逐渐逐渐错误:强调出家人是自了汉,为自己了生死,好像菩萨只是在家菩萨,很久之前已经在宣扬这种观点了。

主张不讲法、关起门来修,
即使念大乘经典,也是小乘

而且还听说有一个影响很大的人,竟然标榜自己从不讲经,主张关起门来修,作为他修行人的一个标志。并不是你念了大乘经典就算你大乘,并不是你念了佛的名号就叫你大乘。

挂着大乘的牌子,行动上表现的却是自私,
就把大乘法搞乱了

像这样挂着“大乘”的牌子,行动上都是自私,逐渐就把大乘法搞乱了,逐渐逐渐变成关起门来修就叫大乘。还有一种,在佛门里边东跑西跑,不断烦恼,不肯学法,专门哄热闹,就叫大乘。真正大乘是这个样子吗?

首页 > 海内外佛教 > 修行人之路

修行人之路 (195

修行人应离欲,走清净出离道,走菩提大道

一梦漫言④

第二天,艾、吕二位护法,擎著一青一黄两把盖伞在左右,我身著道袍草鞋在中间,后面乡耆善信随行,把该镇大小街巷周游一遭,各自劝请亲友共成善事。当日所施之钱物,共计有银钱三百余两,米五百余石。

回寺后,即时聘请工匠,起造草房数十间;其它一应什物用具向各家借用,只有主管伙食一事,很难找到合适人选。到了下午,有一行脚僧来,相貌古朴,语言柔和而有力。问他从哪里来,说是前去朝礼了鸡足山而来,是寻甸府人,法名成拙。我请他相助,他当即允应,很有道念,他日夜操劳,全无一丝轻慢倦怠之意,彼此我俩成了志同道友。每天前来赶会吃斋的云水僧道,不下千人,孤寡男妇乞丐贫人超过百数。凡是前来设斋供僧的施主,我都劝请他们礼敬僧众求福。又向他们开示说,那些贫苦人中,不一定就没有我们以前多生多世的父母及眷属。因为他们前世不供养三宝,不济救贫苦,所以今生招来这样的报应。你我都是肉眼凡夫,看不到这一点,应当折服高傲我慢的习气,恭敬礼拜。他们听了都很信服,依言而行。这是滇南地区,自古以来罕有之事,也是我未习一经典,出自己意所作的教化开导因缘。到了法会将要结束时,听到各位会首私下议论,要准备礼物酬谢我。法会圆满的前一日,我就私下向成拙一人辞别,乘天色未晓,一人悄然返回浪穹县。

崇祯四年(公元1631年)我三十岁。二月中旬,剑川州当时有李君辅和李君弼弟兄,都是学界名士,笃信三宝,常和我会晤。他们有一书室,离剑川州城三十多里,青松苍古,赤岩奇秀,极其幽僻,想请我去那里静修。他俩与肖暗初交谊甚厚,就派人送信给暗初。暗初开始犹豫不决,从道友感情论,难于与我离别,从儒友交情想,又该满足李氏兄弟之求,因此两难。我说这里离剑川不远,还是舍己从人为美。我就辞别肖园而应请去李园。三月十五日抵达,在那里斋僧如前,修道益加精进。李氏兄弟增加了信心,其兄也发心毕生吃素了。

摘自《一梦漫言白话版》原文为见月律师口述)



为什么见性成佛很难?
不能有一念为己的自由心②

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为什么不能圆成佛道呢?原因只有一个,着相执着一个自以为是的我我我,自己的我我我最喜欢搞自我的自由。只要有自由心的人不可能得自在。因为自由与自在是对立的。

只有彻底放下自由、超越自由的人,才能够得到真正的安详自在;一个得到自在的解脱人,决定不会再执着自我的自由。执着自我自由的人,永远也不可能得到自在;只有真正见性不着幻相,达到心空无私无我的自在人,才能得到真正的安详解脱。

这里面的深奥的道理,一定要深刻地牢记在心中。放下自由得自在,执着自由难自在,要求解脱空自由,执着自由必动乱。这是万古不变的真理。

人人皆有佛性皆当做佛,为什么自己是佛而不能做佛呢?就因为自己心中的自我、自傲、自大、自私、自由、自以为是的我我我冒出来,障碍自己的灵知清净真心,使自己本能本具的清净灵知真心受得了自私、自傲、自由的障碍。

一切众生由于喜欢自由,就很难获得自在。自由与自在是两个对立的敌人,经常在开战,打得难分难解。有时想自在但又被自由打败,自己搞自由又感觉烦恼太多也不对,就这样翻来覆去地打来打去,难分出胜负来。

只有真正超越自由的人,才能得到真正的自在;也只有真正得到自在的人,才能明白自由的祸害。自在的人永远也不会再搞自由,而是如理如法地做一个无事人。

(仁德大和尚)

    补读前5日《一日一读》 补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