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菩提心网—一日一读

首页 > 佛学讲记 > 《文殊五字根本真言念诵法》讲记

文殊五字根本真言念诵法》
讲记 (
69-6(总第402)

─────────────────────────────

◎ 傅味琴 讲于 2003.10.9

每个法门都要修慈悲喜舍四无量心,只有修好四无量心才能跟诸佛相应

提要:

  • 无量光无量寿就是空跟明,心小的人,对无量不适应

  • 心量大跟心量小合不来

  • 气量小、瞋恨心大,跟净土不相应,也达不到一心不乱

  • 长期听到的就是“只要一句佛号,方便、简单、稳当”,听不到佛讲的话,就形成了偏执

  • 每个法门都要修慈悲喜舍四无量心,只有修好四无量心才能跟诸佛相应

无量光无量寿就是空跟明,
心小的人,对无量不适应

阿弥陀佛无量光无量寿,到底有没有寿命啊?不是跟你说了“无量”吗?无量就是没有数字,有寿命而没有数字,那就等于没有寿命了。因为众生都喜欢长寿,佛就方便迎合你的心:好好,你既然喜欢长寿,阿弥陀佛就是无量寿,这个寿长得不得了的长,说不出来了。那么你就高兴了。其实无量寿无量光,就是空跟明啦。那么你心小,你对无量不适应的。

心量大跟心量小合不来

咱们不妨试试看,假如儿子气量大,妈妈气量小,跟儿子怎么也合不来,这个妈妈苦死了。儿子因为气量大,“唉,这个算了算了,就别计较了。”妈:“怎么能不计较啊?又不是差个一毛两毛,差十五块啊。”随时随刻要提醒儿子。儿子要想送一点东西,妈妈说:“孩子啊,你的钱辛辛苦苦也不容易啊,是不是你就少送一点啊?”儿子说,“这个没关系。”儿子偏要送,妈像割掉一块肉这样疼啊,合得来吗?

从前听我舅妈说,我舅舅什么都不动的,连给他做好了媒——因为是父母做主的,结婚办喜事,拜堂了,他也不动,两只手袖里一插,拜堂还要人家拖得去,他只是拜啊拜啊,就这样,拜过就算了。(众笑)我舅妈跟我说他的气话,他也跟我说气话,他气舅妈,“你舅妈这个人啊,人家帮了忙,你送一点东西感谢感谢嘛,这也是应该的。她送了一次,又送一次,又送一次。送一次嘛就够了。”所以他气舅妈,这也是心量小与心量大合不来。

气量小、瞋恨心大,跟净土不相应,
也达不到一心不乱

如果修净土的人气量这么小,瞋恨心这么大,气量小能跟阿弥陀佛相应吗?瞋恨心大能跟净土相应吗?气量小瞋恨心大,能到一心不乱吗?

长期听到的就是“只要一句佛号,方便、简单、稳当”,听不到佛讲的话,就形成了偏执

为什么不把怎么样往生的法义讲讲清楚呢?讲来讲去就是“只要念一句佛号,方便、简单、稳当”。这种话很容易听得进去,很容易得到认可啊,“一句佛号嘛是方便、是简单啊,而且阿弥陀佛大慈大悲,是稳当啊。”所以人家容易相信这些话。我不能说这些信的人不听佛的话,因为他们听不到。等到他听到的时候为期已久,思想上转不过来了,就形成了偏执。

每个法门都要修慈悲喜舍四无量心,
只有修好四无量心才能跟诸佛相应

所以“离瞋净土门”,你要想往生净土,就得修好四无量心,慈悲喜舍。这个慈悲喜舍不分什么法门,每部佛经里都有这个话,《药师经》里也有慈悲喜舍。

只有慈悲喜舍四无量心才能跟诸佛相应,诸佛慈悲圆满,心量非常广大,遍布法界,诸佛的佛土都是净土,你好好的修好慈悲喜舍四无量心,就跟诸佛的心相应了。

首页 > 海内外佛教 > 佛学问答

佛学问答 (一

有关菩提道次第所出问题解答

一七八问:所施之身、受用、善根,应如何修学舍、护、净、增?

答:如集学论所说:如身之舍。一,舍:平常应串习舍身之心,若真能作大悲助缘之时则施之;二,护:若无义非施之时,则不应舍,而须防护;三,净:不将自己身心,入于不善作业,则为清净;四,增:知现时大好人身,乃过去善业所感,为令此流,相续不断,辗转增上,当于净戒,加意守持。

受用亦尔。一,舍:先修舍心;二,护:次于对境无堪能者应守。谓非殊胜有情,不必妄施,然亦不应执着。若于受用起贪执时,则应随来随施。若无贪着,则不速施亦无过;三,净:所得钱财,非由造恶业、非由邪命而来;四,增:现时受用,由舍心而来,故应于布施勤精进,令受增长。

三为善根:一,舍:将三世善根布施有情;二,护:护此善根,令不唐捐;三,净:以善根回向圆满菩提,即能令善根清净;四,增:见人行施,心生随想,即令善根增长。

(摘自《灭除心暗曼殊意光论》郭和卿著述)

什么是平常心?
如何妙用平常心?①

如如不动,了了常知,知一切境相本空本幻本不可得,一切具足,一切圆满,众生本具,法尔如是。见一切境相不住着一切的幻相,明了知道一切的境相皆是灵知空性所显现的幻影。

看到境相影子的当下,不着影子而要认取镜子,在境相当下不取幻相,而认取知道明白显现幻相的灵知。无形无相、无名无字、无来无去、无生无灭的了了灵知,即是出生众生与诸佛的本性,又叫自性或佛性。

能见到明白空性灵知的人,名之为佛;不能见到空性、认取灵知的着相生灭心,名之为众生。众生心与佛心是有不同,妙用心是不一样,但本性灵知佛性是一体不二、没有任何差别的。

能明了通达平等无二之性的明理、证理、见理之人,即是一个开悟见性的出世圣人。出世圣人即是认灵知不着相的见性之人,这个很平凡的人,一般人称之为佛,自己认为就是一个很平凡的人。

(仁德大和尚)

    补读前5日《一日一读》 补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