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菩提心网—一日一读

首页 > 佛学讲记 > 初发菩提心修行观法

初发菩提心修行观法 (80-7) (总第636)

(初发菩提心修行观法方便颂)

──────────────────────────────

傅味琴讲于太湖吉祥寺法雨山佛学苑 2009.3.28

要能摄受众生,才能利益众生

提要:

  • 结婚只能是双喜,心里只有两个人

  • 夫妻就是猫狗同笼

  • 离开小家庭的渺小,把一生都贡献给释迦佛的事业,贡献给一切众生,这才是伟大

  • 要能摄受众生,才能利益众生

  • 关起门来修,把众生关在门外,这是口说大乘

  • 念的是大乘经典,可是行为上越来越小,乃至连小乘的修行都谈不上

结婚只能是双喜,心里只有两个人

为什么说结婚是自私?窗户上贴的“囍”字,两个喜,叫双喜,如果再加一个喜,肯定要离婚,叫第三者。只准两个,不准三个。我们呢,不光是两个,我要使一百多个人欢欢喜喜啊,心量多大呀,这种心量,结婚的人是做不到的。结婚的人,你稍微去关心一下别人,马上出事情:“你啥个意思?”一结婚,就只好甘心情愿做一个渺小的人吧,再也不能去关心人家了。特别是情人节那一天,老老实实呆在家里,一出门就要出事情:“你到哪里去?是不是去买玫瑰花了?你外面有情人啊?”

夫妻就是猫狗同笼

而且夫妻之间没有共同语言的,这个日子咋过呢?有一年我出门,弄堂里就听到两夫妻在吵架,“怎么你跟我总是没有共同语言的?”我听了就在想:这啥意思?意思:你跟我说话,怎么老不能说在一块儿啊?也就是说,怎么你老不照我的意见说话呢?要他怎么说,你也怎么说,才叫共同语言;你这么说,他那么说,就是“咱们没有共同语言”。所以夫妻不吵架才怪呢,真是“猫狗同笼”。

离开小家庭的渺小,把一生都贡献给释迦佛的事业,贡献给一切众生,这才是伟大

你们请探亲假回去,我真是心怦怦跳,可能你一回家,第一个到你家来看你的就是媒婆。(众笑)媒婆这么起劲干什么?为了吃十八只蹄膀。而且很容易把人勾住,因为今天说到底我们不是阿罗汉,一勾,男女心就起来了。出家人为什么伟大?因为他不卑鄙也不狭隘也不渺小,他不再成立小家庭,他是把一辈子都贡献给释迦佛,贡献给释迦佛的事业。贡献给释迦佛的事业,就是贡献给一切众生,所以伟大。“我”是渺小的,必须要以伟大去消除渺小。

要能摄受众生,才能利益众生

今天跟你们讲法供养的第三句,“摄受于有情”。你要利益诸有情,如果你没有有情——有情就是众生——你怎么去利益?好比说医生是治病救人,医院里没有病人,怎么利益病人啊?所以要病人进来,才能给他治病。那么医院有医院的办法:把门打开,门不打开,病人怎么进来?门么打开,牌子么挂起来,现在么挂一块红十字,不识字的人看见红十字也知道,这是医院、诊所;古时候没有红十字,挂一把茶壶,叫悬壶行医,这是象征性的语言。

关起门来修,把众生关在门外,这是口说大乘

我们也应该这样,门么打开,挂块牌子,“佛学苑”,人家才会来啊。如果你关门,是不是你家倒了霉了?还是你退心不度众生了?发菩提心的人能关门吗?我们中国是大乘佛教,大乘就是发菩提心度众生,能关门吗?很多人口说大乘,实际上关闭了大乘的门,所谓关起门来修,把众生关在门外,这叫大乘吗?大乘是开门,让众生进来,跟众生一起修,将来一时同证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这才叫大乘呀。

念的是大乘经典,可是行为上越来越小,
乃至连小乘的修行都谈不上

中国的佛教号称大乘,念么念大乘经典,实际上的行为越来越小,从大丛林缩到小丛林,从小丛林缩到小庙。小庙收了一两个徒弟,就把徒弟当女儿、儿子,为了老了有照顾。小得这么样,里边只有两三个人,还有什么丛林规矩?既不像丛林,又不懂法。

 

    补读前5日《一日一读》 补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