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菩提心网—一日一读

首页 > 佛学讲记 > 学修三皈依

学修三皈依(66-4(总第576)

────────────────────────

学好三皈依戒 修好三皈依定 圆满三皈依慧

────────────────────────

傅味琴讲于泰顺崇教寺 2011年8月11日

经文: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皈依戒
皈依佛,永不皈依天魔外道
皈依法,永不皈依外道典籍
皈依僧,永不皈依外道邪众
皈依愿
自皈依佛,当愿众生体解大道发无上心
自皈依法,当愿众生深入经藏智慧如海
自皈依僧,当愿众生统理大众一切无碍

心不离开释迦佛,就有力量了

提要:

  • 心不离开释迦佛,就有力量了

  • 去掉盲目崇拜引生的自卑,自尊心起来了,讲话就不磕巴了

  • 个个都是未来佛,即使对人崇敬,也不能丧失自尊心

  • 有自尊心的人头脑容易灵活

  • 中国很容易出人才,玄奘法师精通三藏,全世界都非常尊重他

  • 提倡“念经不必求懂”,“深入经藏是人家的事”,就不可能再有三藏法师了

心不离开释迦佛,就有力量了

我给大家讲个磕巴子的故事,你看心理力量多大。有个磕巴子,讲话基本上可以了,可是他自卑感没有消灭,心理力量薄弱。他在打电话,我看他说话有点不对劲,我就慢慢走过去,在他身后一站,他也知道傅老师来了,在他身后,他说话马上就流利了,因为他有信心:老师就在我背后。所以你们要悟一点啊:心里不要离开释迦佛,你就有力量了。

去掉盲目崇拜引生的自卑,
自尊心起来了,讲话就不磕巴了

再讲个故事,因为我给病人治疗不用吃药的,全靠我一张嘴巴治病,所以病人也称我“老师”。有一天,有个病人跟我说:“老师啊,我这几天一向说话很流畅,我就去约会了。可是咋搞的?我在约会的时候,就说得不好,我很苦恼,老师,你有什么办法?”我说:“办法是有啊,你必须照我的办法去做。我告诉你,你不做,有什么用啊?”她说:“一定做,一定听你话。”我告诉她,“你一路去约会,一路想:天下男人多的是,我又何必一定要你?”(众笑)你知道这是什么奥妙?把她过去崇拜的人——其实是一个愚蠢的凡夫——不要看得那么高,不要把自己看得这么低。后来她真的听我话了,约会的第二天高兴得跑来跟我报告,“真灵啊,真灵啊。”(众笑)

劝劝你们女孩子啊,有的人恋爱之后痛苦啊痛苦,天下男人多得是,你痛苦什么呀?何必一定要他?

个个都是未来佛,
即使对人崇敬,也不能丧失自尊心

这就是自尊心。即使我们对人恭敬,即使我们对人崇敬,也不能丧失自己的自尊心。佛法是平等的,个个都是未来佛,你也是未来佛,我也是未来佛,为什么我在你面前矮个几分?这是我们学菩萨法的人应该培养的个性。

有自尊心的人头脑容易灵活

昨天我们已经讲到灵活,这跟自尊心也有关系,有自尊心的人头脑容易灵活,苦恼的人头脑不灵活的。

中国很容易出人才,玄奘法师精通三藏,
全世界都非常尊重他

历史上有个佛弟子,叫玄奘,他是三藏法师,精通律藏、论藏、经藏,全世界都非常尊重他。前几年,我就有个感想,玄奘法师是中国人,中国人就是很容易出人才。中国人古时候聪明啊,外国人都比不上,指南针是中国人发明的,造纸是中国人发明的,火药是中国人发明的,四大发明都是中国人发明的。

提倡“念经不必求懂”,“深入经藏是人家的事”,就不可能再有三藏法师了

我总希望我们中国是不是能在现代,再出几个三藏法师,那多好啊。我想想,我这个希望也有点不现实,看看佛门里现在啥个样子啊,能出三藏法师吗?很多名望大的人、很多流通的书,拼命叫你最好不要懂法,所谓“念经不必求懂”。佛法不要懂,怎么出三藏法师?三藏法师要深入经藏的。佛门里一片“我们用不着深入经藏,让人家去深入吧”。每个佛弟子都这么想,那么人家是指谁呀?当然是社会上的人喽。佛门败坏到这个地步了,能出三藏法师吗?

说:“傅老师,你能不能成三藏法师?”我八十二岁了,我也不打这个妄想了,每天给你们讲法,已经忙得不得了。

首页 > 海内外佛教 > 深入经藏

礼敬彼世尊、阿拉汉、全自觉者!

无垢优婆夷问经①

元魏三藏瞿昙般若流支译

如是我闻。一时婆伽婆住舍婆提城寂静宫殿重阁讲堂。尔时无垢优婆夷。贤优婆夷等。诸优婆夷。往诣佛所。到佛所已。头面礼足。礼佛足已。退坐一面。

尔时世尊即告无垢优婆夷言。汝优婆夷。不放逸行懈怠心不。优婆夷言。我不懈怠。不放逸行。

佛告无垢优婆夷言。汝常云何不懈怠耶。又汝云何不放逸行。无垢优婆夷白佛言。世尊。我常早起扫佛塔地。扫已涂治四厢四处。清净涂已。散华烧香。如是供养。然后入房。既入房已。次复入禅。修四梵行。不离三归。受持五戒。常恒如是。我不懈怠。不放逸行。

无垢优婆夷作是语已。复白佛言。世尊。我今未知扫佛塔地所有善根得何福报。四厢涂治。所有善根得何福报。散华烧香。供养佛塔。所有善根得何福报。禅四梵行。三归五戒。所有善根得何福报。唯愿世尊为我解说。

佛告无垢优婆夷言。扫佛塔地。得五福报。何等为五。一者自心清净。他人见已生清净心。二者为他所爱。三者天心欢喜。四者集端正业。五者命终生于善道天中。无垢当知。扫佛塔地。福报如是。



毗耶娑问经卷上④

元魏三藏瞿昙般若流支译

尔时,世尊语毗耶娑大仙人言:“汝听施报,复有施分。何义布施?既布施已自食自净,施已报转故名布施。以何义故名为施主?如是问者,大仙当听!若人有物彼信心生,信心生已以财付人遣向他国,彼人将物向他国施;彼人布施,财主得福,非施者福。彼所遣者,虽持物施而非舍主。若人自物自手施者,则是舍主亦是施主。大仙当知,有三十三不净布施。何等名为三十三耶?一者、有人邪心倒见,无净信心而舍财物,如是施者非净布施;二者、有人为报恩故而舍财物,则非布施;三者、有人无悲愍心而舍财物,亦非布施;四者、有人因欲心故而舍财物,亦非布施;五者、有人舍物与火,亦非布施;六者、有人舍物与水,亦非布施;七者、有人生如是心,舍物与王望王识念,如是舍物非净布施;八者、有人以畏贼故舍物与之,如是施者亦非净施。又复更有五种舍物,皆非净施。何等为五?一者、施毒,非净布施;二者、施刀,非净布施;三者、教人取肉而施,非净布施;四者、有人所摄众生平等施与,和集养育望得其力,非净布施;五者、有人为名闻故而舍财物,非净布施。十四、有人为歌戏故与伎儿物,非净布施;十五、有人年终月尽破散财物,非净布施;十六、有人屋舍因缘而舍财物,则非布施;十七、有人善友因缘,以他财物受与余人,非净布施;十八、有人或有田地,或在舍宅,或有谷聚,或有麦聚,鹿鸟所食、鼠等所食,无清净心非净布施;十九、有人为学作故与工匠物,如是施者非净布施;二十、有人身有病患,恐命尽故舍物与医,非净布施;二十一者、若人打他若骂他已心悔生愧,舍物与之非净布施;二十二者、若人施已,心则生疑为有报不,如是施者非净布施;二十三者、若人施已心中悔热,如是施者非净布施;二十四者、若人舍物与他人已,如是思量,若其有人取我物者,皆悉属我为我所秉,如是施者非净布施;二十五者、若人施已如是思量:‘如是施福,唯钟我身不属他人。’如是施者非净布施;二十六者、若人年老舍物而施,又非中年后时病困,死时欲至,脉节欲断,苦恼所逼欲入死道,无清净心,无信净心,阎魔罗使见之生笑,兄弟诸亲啼哭悲泣,至如是时舍物而与,非净布施;二十七者、若人为名舍物布施,如是我名他国遍闻,某国某城大施之主,彼如是施非净布施;二十八者、若与余人迭相憎嫉,见彼舍物多行布施,见已心慢不能堪忍,以嫉彼故舍物布施,非净布施;二十九者、食他女故,为种姓故,舍珠舍金、若银金刚、若毗琉璃、缯绢衣裳及兜罗绵、造作敷具,如是舍物非净布施;三十者、有人如是思惟:‘舍物与人,我无儿息,大富饶财应当舍物而行布施。’如是施者非净布施;三十一者、若复有人心生简择,如是念言:‘若与此人则有福德,若与彼人则无福德。’如是施者非净布施;三十二者、若人布施,舍离贫穷衣裳破坏垢腻之者,与多丰乐大富之人,非净布施;三十三者、若复有人望好花果,舍物而与,非净布施。大仙当知,此三十三垢染布施,而舍财物彼施报者,如以种子种之碱地烂坏不成。大仙当知,如是之人非不布施不得果报。复次,大仙,譬如有人随何所取,得种子已种之荒田,彼种子界,地界相依须得天雨。种子变坏,虽有芽生不得花果;此布施分不得花果,亦复如是。”

    补读前5日《一日一读》 补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