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菩提心网—一日一读

首页 > 佛学讲记 > 《文殊五字根本真言念诵法》讲记

文殊五字根本真言念诵法》
讲记 (
71-8(总第422)

─────────────────────────────

◎ 傅味琴 讲于 2003.10.16

看到他人的缺点,要以恭敬心去帮助,不能有轻慢心

提要:

  • 真人不露相,对每个人都要恭敬

  • 你知道哪个是菩萨,哪个不是菩萨?

  • 看到他人的缺点,要以恭敬心去帮助,不能有轻慢心

真人不露相,对每个人都要恭敬

他什么水平,他会让你知道吗?从前法师说,“每个人都不会脸上贴字的,‘我是正的’,‘我是邪的’。”真正菩萨不露相的,所谓叫“露相不真人,真人不露相”,谁看得清楚啊?可能一直到老,你也看不清楚。他这一辈子做了很多的事情,你还以为他是凡夫,因为他就好像士兵那样,帽子上插满了草,你远看“这是一堆草”,其实这是一个人。看不出来的。

你起恭敬心,你就便宜了,你就对未来佛恭敬了,你对菩萨恭敬了。十六大阿罗汉现在还在人世间了,他会跟你说吗?“唉,我就是十六大阿罗汉的第十六尊。”说的是假的!什么“六命菩萨”、“九世观音”,全是假的,菩萨会让你知道?菩萨会让你看清楚啊?你看清楚了,他就跑了,菩萨一露相,他就走了。

你知道哪个是菩萨,哪个不是菩萨?

当初能海上师传一些法,传的人很少,比现在传的是少得很多了。像能海上师那样的大善知识,别人照样要说他闲话——这个是必然的,提婆达多还说佛闲话了。说能海上师什么闲话呢?“老上师啊,总是给人家修这种法,这是七地菩萨修的了。”意思是老上师那么做不妥当。能海上师就在讲经时候提起这件事情,他就说了,“你知道哪个是七地菩萨?哪个不是七地菩萨?”

看到他人的缺点,要以恭敬心去帮助,
不能有轻慢心

你即使看不清楚,你看到现象上他有缺点,你就以恭敬心去帮助他改正改正,不要看不起人家。如果他是一个很好的修行人,你管他证果不证果啊,你把他们个个看成未来佛总没错吧,你能够做到这样,恭敬心就起来了。所以我们在这儿都讲“一心顶礼”,顶礼也是恭敬,一心也是恭敬。

好,今天讲到这里。

首页 > 海内外佛教 > 深入经藏

礼敬彼世尊、阿拉汉、全自觉者!

无垢优婆夷问经②

元魏三藏瞿昙般若流支译

无垢当知。若人信佛。作圆轮形。涂佛塔地。散花烧香。如是供养。我说彼人身坏命终。生弗婆提。富乐自在。于彼寿终。生化乐天。

无垢当知。若人信佛。作半月形。涂佛塔地。散华烧香。如是供养。我说彼人身坏命终。生瞿陀尼。富乐自在。于彼寿终。生兜率天。

无垢当知。若人信佛。于佛塔边。四方涂地。散花烧香。如是供养。我说彼人身坏命终。生郁单曰。富乐自在。于彼寿终。生炎摩天。

无垢当知。若人信佛。作人面形。涂佛塔地。散华烧香。如是供养。我说彼人身坏命终。生阎浮提。富乐自在。寿终生于三十三天。

无垢当知。此涂塔地。散华烧香。所有善根。果报如是。

无垢当知。若人入禅修四梵行。归佛法僧。受持五戒。我说彼人无量无数。善根福报。无穷无尽。后得涅槃。

无垢当知。若人归依声闻缘觉。修集戒聚。不能如是无尽涅槃。何以故。受持五戒。禅四梵行。所得果报。唯除涅槃。更无处受。以福多故。



毗耶娑问经卷上⑤

元魏三藏瞿昙般若流支译

如是说已,毗耶娑仙,合掌向佛而作是言:“如来世尊一切智人,以相应语说布施报,已作利益安乐众生。又复世尊,云何布施不失果报?有人持戒,有不持戒,二俱施与,此义云何?”

佛言:“大仙,汝今善听布施报法。若有心信一切施与,故名布施。不畏未来而行布施,不轻毁他行布施者,乃名布施。大仙当知,若复有人不简福田,若有戒人、若无戒人,心信开眼生爱念已,舍物施与,心常普缘一切众生。大仙当知,彼人施主。大仙当知,有五种施,施主满足。何等为五?一者、时施,二、施行人,三、施病人及瞻病者,四、施法器,五、施欲行异国土者,是为五种。复有五施。何等为五?一者、法施,二、资生施,三、屋宅施,四、灯明施,五、香鬘施,是为五种。”

大仙问言:“何者净施?”

佛言:“大仙,若人有信缘于众生,而生慈心、常心、喜心,舍物布施,彼一切净若愿解脱,如是布施则为清净。复有五种无上布施。何等为五?一施如来则为无上,二施众僧则为无上,三施法器则为无上,四施父母则为无上,五施王者失位贫穷则为无上,如是施者是上布施。若施老人孤独病急,是大布施。若为王嗔一向舍弃系缚欲杀,若诸急难为救彼故不顾自命,为舍财物是大布施。施病人药是大布施。若于持戒具足众僧,随时施与是大布施。施求智人是大布施。若施畜生有怖畏者,所谓训狐乌鹿等畜是大布施。若人贫急施随所须是大布施。大仙当知,此为大施,常应正修。若复有人为他所遣持物布施,即有净心同得施福。若复有人见他布施,心生随喜,亦得施福。若人劝施,若人施物,如是等人,皆得大福。

“复次,大仙,如汝问言,云何世尊入涅槃已供养塔等得福报者?大仙当听,若人于我入涅槃已,当设供养;若复有人我未涅槃,今现在世供养我者,所得福报,此二平等。何以故?法身如来非是色身。若人于今现在供养,若我灭后而为供养,心平等故得福无异。大仙当知,如转轮王遍敕诸国,一切人民从今日始,勿复杀生,莫作妄语。彼有一人闻王敕已,虽不见王善护王敕,如是之人虽不供养转轮王身,王于彼人心生欢喜。如是之人,善护王敕,以不杀生善业因缘报生天处。大仙当知,若人不见我身色相,不学戒句,为何所得?若人见我而心邪见,如提婆达入地狱故。若人于我入涅槃已善学戒者,彼胜应知。大仙当知,今我色胜证一切智,无信众生能令学戒,况有信者!若人于我入涅槃已而为供养,与现供养等无有异。”

    补读前5日《一日一读》 补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