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菩提心网—一日一读

首页 > 佛学讲记 > 五戒

五戒近事分别门第五(20-2) (总第182)

───────────────────────

五戒偈种种解释及授受仪式布萨略法

能海上师编集 傅味琴浅说 (2006.8.1)

 

不执著别人的过失,不执著自己的功德,一切都要放得下

提要:

  • 修忍辱要有般若智慧,要明白一切法体性空

  • 不执著别人的过失,不执著自己的功德,一切都要放得下

  • 人与人之间的仇怨,乃至国与国之间的战争,都起源于忍不住

  • 忍要忍出智慧,不能无原则的忍

  • 对众生、对自己有利就忍;对众生、对自己不利的,不要参加进去

  • 修行、弘法、利益众生的事,要精进去做

  • 看电视、追求五欲享受,浪费了多少修行时光

  • 精进要正精进,不能邪精进

修忍辱要有般若智慧,要明白一切法体性空

还有,对于忍辱呢,也要用般若智慧的观点来看。也不要以为是“你”欺负我了,有欺负我这个“你”;“我”被你欺负了,有被欺负这个人“我”;中间有“你是怎么欺负我的”。当然是非对错要说清楚,你可以劝导人家该怎么样如法地去做,但不要因此执著得很厉害。

不执著别人的过失,不执著自己的功德,
一切都要放得下

什么叫做执著呢?心里老是把这件事情放不下,把人也看死了:你这样子的人总是一个坏人,或者想想自己:我处处表现比你好,那么引起了傲慢。那么把事情牢牢记住,几年都忘不了。应该事情归事情,事情要明白,要妥善处理, 但不要放在心上,尤其是已经过去的事情,就让它过去吧,不必要这样念念不忘。这就是要修一切都能够放得下,一切法性空。

人与人之间的仇怨,乃至国与国之间的战争,都起源于忍不住

忍是很难修的,古今中外,有几个人能够修得好忍啊?小到个人跟个人之间的怨仇,家庭的矛盾,大到整个社会的矛盾,乃至于国与国之间的打仗,起源还是一个忍不住,后果是非常可怕的。

忍要忍出智慧,不能无原则的忍

当然我们也要说明白,这个忍不是像从前有一种思想:一切都忍。那也是佛法不赞成的。忍要忍出智慧来。忍不等于说,“你欺负我也是好,你这么欺负我,我就忍。”尤其是现在众生烦恼厉害了,你假如说是无原则的忍,众生能受感动的很少,往往会得寸进尺,变本加厉,一直会把你压得透不过气来,你苦恼无边,慢慢忍不住了,来个总爆发,那要闯祸了。

对众生、对自己有利就忍;对众生、对自己不利的,不要参加进去

所以忍应该是有智慧的忍,而不是愚痴的忍。对于众生有利,对自己有利就忍;对于众生不利,对自己也不利,你不要参加进去。我们学佛法是学智慧,一个居士应该做一个有智慧的人,是非、好坏、香臭都要分分清楚。这是讲修忍。除了修忍以外,我们还要用般若智慧的观点来修好波罗蜜,我们以波罗蜜为我们的目的。

修行、弘法、利益众生的事,要精进去做

第四个,精进波罗蜜。你今天是个居士,你一切都不能懒惰。无聊的事情,你不必去努力,但是修行的事情、弘法的事情、利益众生的事情,必须努力地去做。

看电视、追求五欲享受,浪费了多少修行时光

举例来说,现在每个家庭里都有电视机,有许多信佛的人还特别喜欢看电视,一看就是一、两个小时,天天这个样子。还有的人,电视里什么都要看,他已经变成一种习气了,而且一看呢,一直要到荧光屏上出现“再见”,他才肯关,他不会半路里关的,这个时间加起来,这一辈子花费的时光真是厉害。

听说从前有这么一个修行人,他跟弟弟说:“如果你肯把你为赚钱而忙碌、为女人而忙碌的时间,抽十分之一出来好好修行,你这一辈子也能证果。”意思就是说,你这一辈子浪费的时光实在太多了。所以如果你不精进的话,你在家修行是修不好的。

精进要正精进,不能邪精进

还有一点,要正精进,不能邪精进。你在邪路上精进,你这路越走越邪了。

 

    补读前5日《一日一读》 补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