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菩提心网—一日一读

首页 > 佛学讲记 > 五戒

五戒近事分别门第五(20-4) (总第184)

───────────────────────

五戒偈种种解释及授受仪式布萨略法

能海上师编集 傅味琴浅说 (2006.8.1)

 

执著阿罗汉果,不肯发菩提心,就达不到像佛那样圆满的境界

提要:

  • 固执、一成不变,容易形成执著心态

  • 习惯在某个时间念经不肯变,有法也不去听,就是执著

  • 对修行的偏执,反而障碍成就

  • 强迫观念、强迫行为都起源于执著

  • 执著阿罗汉果,不肯发菩提心,就达不到像佛那样圆满的境界

  • 开戒是善巧方便,就是不执著

  • 要认真,不要执著

固执、一成不变,容易形成执著心态

哪怕自己在修精进,也应该知道,对精进不要执著。不是不要精进,很多人都搞错了, 叫他不要执著,他就干脆不精进了,好像一精进就等于执著,哪有这回事!就是说要你精进,但不要太固执,一成不变,否则容易形成执著心态。

习惯在某个时间念经不肯变,有法也不去听,就是执著

比如本来你在家里,每天几点钟,你《金刚经》要念完的,你也养成习惯了,忽然有听法的机会,你思想上起矛盾了:我这个时候要念《金刚经》了,现在去听法,回来再念,时间也晚了,我很习惯现在这个时间念,叫我延后到两点钟念,我挺不舒服的,那么就别听了。这就叫执著。

对修行的偏执,反而障碍成就

再比如说,吃素是件好事情,你能够做到不杀生,再能吃素,这是件好事情。但是有的老太太呢,执著得厉害,连炒菜的锅子,假如家里人炒过荤的,她就要换只新锅子,这就叫执著。吃素是修一个慈悲心,跟锅子有什么关系?执著是佛法里最最反对的,要影响我们的成就,可是众生偏偏喜欢执著,而且搞出来很多执著的花样,每个人有每个人的花样,形形色色。

强迫观念、强迫行为都起源于执著

拿医学上的事来打比喻,有一种病叫强迫观念症,会发展成强迫行为。观念只是在自己头脑里,一发展到行为了,那么在行动上,总好像有种无形的力量在控制他,如果不照着这个观念、行动去做,他就怎么也不高兴,怎么也不舒服,必须要完成这件事情。

比如说吧,他在人行道上走路,从前人行道都是一个个四方块铺起来的,他忽然有一天起了一个强迫观念,念头一起,行动也来了,一定要走在方块的中间。如果这只脚踩过去,踩在边边上,他怎么都难受,一定要把这只脚缩回来,再重走。(众笑)

还有一种,从出门开始数人行道边的树,一直数到工作单位,天天数,数得一点不差。比如说这些树数下去是100棵,忽然有一天,他数到最后98棵,少两棵,他怎么也不舒服,如果时间够的话,他宁愿走回去重数,那有意义吗?这是举举例子,这种病啊用佛法观点来讲,都起源于执著。

执著阿罗汉果,不肯发菩提心,
就达不到像佛那样圆满的境界

拿修行来说,证了阿罗汉果,执著阿罗汉果,他觉得:我成就了,生死已了,样样空掉了。释迦佛再跟他讲:你要发菩提心度众生。他听不进去。阿罗汉他能了生死,是他烦恼断掉了,可是他的执著的习气可没有断掉。要达到像成佛那样圆满,那必须要断掉我执法执的习气。

开戒是善巧方便,就是不执著

从前能海上师的师父,有一天一个居士请他去应供,出家人是过午不食的,可是那一天厨房里厨师煮饭慢了,已经过午了,能海上师的师父照样吃。弄得旁边的几个弟子大为惊奇,因为这位师父一向是对戒律非常严肃的,今天怎么过了午还吃啊?其实他做得没错,因为戒律可以开许的。后来离开了就问他,能海上师师父说,“如果我不吃,主人一定会去骂这个厨师,厨师就要苦恼了,为免得厨师受苦,所以我还是吃了。”这就是一个不执著的例子。

所以死板板的很难出智慧,很难有善巧方便,而且容易引起执著的习气。

要认真,不要执著

咱们再举一个人世间的事情,我们常常听到有这么一句话:“这个年轻人一丁一划,一点都不会灵活的。”这种一丁一划的脾气,有它的好处,因为他凡事都很认真,这是一个优点,所以有的人就看中他。可是不一定完全是优点,一丁一划的人很难转得过来。如果他不想转过来,非要按照他的主意做,而且一点都不能够变,形成了固执,人家又说:“这个人固执得很。”我们要认真,不要执著。

 

    补读前5日《一日一读》 补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