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进是克服懈怠懒散,执著精进,产生傲慢、固执就不对了
你修好精进了,你不要执著精进的功德。人家没有精进,你不要老是看不起人家。因为一切都会变嘛,你帮助帮助他么,他也会精进了。精进是克服懈怠懒散,可不等于叫你在精进上产生执著的心理、顽固的心态。只要对修行有利,对度众生有利,只要是好事,该善巧方便的时候,你还要灵活一下。
不修禅定,就圆满不了般若度
禅定波罗蜜,现在很多居士都不修禅定的,你不修禅定,你六波罗蜜怎么圆满?你即使前面四个波罗蜜修得好,你修到精进,可是你缺少禅定,最后一度般若度,你难以圆满。
而且禅定是第五度,这是非常重要的,也就是说前面四度都是给禅定打基础的。打个比方来说,你一年级学得好,二年级也学得好,三年级也学得好,学到四年级也很好,五年级你不学了,你怎么进入六年级呢?随便你怎么学得好、聪明,可是五年级的课本你没有学过啊。
或者说,你小学毕业了,初中也毕业了,上高中了,读完高中一年级,二年级你不学了,高中三年也毕不了业,你怎么考大学?
我们都知道以戒生定,由定发慧,这个规律说好了,你没有定,你般若智慧发不出来。
禅定中的观境都是性空,都无实体
在修禅定的时候,也要结合般若智慧。修禅定,你修的观全是性空的,你修的观是你眼睛闭起来,通过心里的想象想出来的,根本没有这个实体,仅仅是利用禅定的修法来训练自己的一颗心,训练自己的心能够止住妄念,慢慢地定下去。
修止还要修观,否则入的是枯定
修观呢?一会儿修这个观,一会儿修那个观,让自己的心不至于枯掉,因为修观时心在活动嘛。止住妄念是止,但是你止住妄念了,必须要修观,否则你老是止,你一止了,妄念不起来了,可是你会沉下去,入的是枯定,因为你心里老是像死掉一样。枯定是不起作用的。
听说从前有这么一件事情,一个徒弟在入定,师父走过去在他耳朵边弹指,叫他出定。旁边一个徒弟就说,“师父啊,他在入定,你怎么弹指呢?”师父说:“你知道什么?他入的是枯定,一潭死水,没得用的。”
贪禅味,就是执著
所以不要因为修止修得很好,妄念下去了,心也舒服,全身也舒服,这个时候最容易贪禅味,就不想出定了,就光是止住妄念,一直止下去。一贪禅味,就容易使你执著于你所修的,以及你所得到的境界。
天天修禅定,功夫自然增上
你要做到不执著,你首先要明白一切法性空。你明白一切法性空,你再去执著它,那不是错了吗?我们禅定的功夫要不断增上,但是不能靠执著而增上,要靠自然,是自然地增上。你天天如此,它自然会增上的。
修出境界来,可以欢喜,但不能执著
一执著就不好了,有的人修禅定修出一点成绩来了,他很高兴。高兴高兴、欢喜欢喜是好,可是他执著了,他忘不了,“我前两天修出什么境界来。”他执著这个境界,总希望:我今天修还能够保持这个境界。偏偏境界没来,他就不高兴了,心里苦恼:哎呀,我退步了,我这个境界失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