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菩提心网—一日一读

首页 > 佛学讲记 > 学修三皈依

学修三皈依(67-1(总第580)

────────────────────────

学好三皈依戒 修好三皈依定 圆满三皈依慧

────────────────────────

傅味琴讲于泰顺崇教寺 2011年8月2日

经文: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皈依戒
皈依佛,永不皈依天魔外道
皈依法,永不皈依外道典籍
皈依僧,永不皈依外道邪众
皈依愿
自皈依佛,当愿众生体解大道发无上心
自皈依法,当愿众生深入经藏智慧如海
自皈依僧,当愿众生统理大众一切无碍

学菩萨法,目的是要快快成佛,这是十方如来对我们的希望

提要:

  • 学菩萨法,目的是要快快成佛,这是十方如来对我们的希望

  • 良好的个性、良好的情绪更容易断烦恼、行菩萨道

  • 修菩萨道,镇静、灵活两种个性都要

  • 劝人出家,却不以法提高他觉悟,最后还是回到世俗

  • 释迦佛度难陀出家就非常善巧

学菩萨法,目的是要快快成佛,
这是十方如来对我们的希望

我们学的都是菩萨法,我们的理想是要快快成佛。释迦佛也是这样希望我们的,释迦佛叫我们发四宏誓愿:佛道无上誓愿成。不想成佛的人,十方如来都对他不喜欢。

良好的个性、良好的情绪更容易断烦恼、
行菩萨道

我们修菩萨行,要注重自己个性的培养。从前在佛门,一直听到“要断烦恼”,但往往很苦恼:烦恼怎么个断法?即使你在佛门听了很多法,也不得要领。因为时代变了,以前年代的人仅仅讲讲人的品德,但现在时代变了,各方面都在发展,烦恼也在发展,你对烦恼不了解,你是很难断烦恼的。心理学也在发展,有许多现代的学问对我们还是很有好处的,所以我们应该跟上,我们能懂得一个人的个性情绪,把不良的个性、不良的情绪改变成好的个性、好的情绪,这对我们修行大有利益。

既然修行是修我们自己,我们自己内在的东西如果不改变,那就困难重重,因为内因为主嘛。道教是外道,尚且讲脱胎换骨,何况我们佛教的修行!我们修行,不能多少年还是保持老样子。良好的个性、良好的情绪非但使我们生活幸福,使我们健康长寿,更重要的是使我们容易断烦恼,容易行菩萨道。

修菩萨道,镇静、灵活两种个性都要

我们已经讲到镇静和灵活,是我们修菩萨道的人应该培养起来的个性。我们最好是这两种都要,你在镇静上要带灵活,在灵活上不能失去镇静,这是最好的。

劝人出家,却不以法提高他觉悟,
最后还是回到世俗

我们现在已经讲到灵活,释迦佛当年度众生也是很灵活的,不像现在人那么死板板的。有些人是好心,自己出家了,总希望别人也出家,可是有点刻板,每个人的情况不一样,但是他总是说一句话,“你出家好不好?你最好能出家。”这句话错吗?又不错,但是不起作用。有许多人在别人推动下,拖拖拉拉出家了,要不了多久又还俗了,这起什么作用呢?这样就不够灵活。

人家出家了以后,又不跟他讲法,他觉悟没有提高,修行的生活这么枯燥无味,他适应不了啊。别看现在经常有人出家,也经常有人还俗呢。

释迦佛度难陀出家就非常善巧

释迦佛当年不是强拖强拉的,他很善巧。他要度难陀,难陀家里有个漂亮的妻子,难舍难离,所以一直没出家。释迦佛就托了钵,到难陀家门口乞食。

难陀对老婆说:“我去去就来。”他出去,接了释迦佛的钵,回进去装满了饭。没等他把钵交还给佛,释迦佛就走了。难陀只好跟在后面追,怎么也追不上,看看佛陀走得很慢,但就是追不上,一直跟到祇园精舍,难陀只好进去,因为钵要交给释迦佛。

到了精舍里,释迦佛问他,“你跟我出家好不好啊?”难陀碍于面子,总以为佛陀是跟他说说罢了,他想:“佛也知道我家里情况,我的老婆怎么肯让我出家?而且老婆这么漂亮,我也离不开她。”这让我想起我的一个老学生,多年了也不来,同学们遇到他,跟他说,“你可以到老师那里去啊。”他回答,“老师了解我的情况,所以他没有叫我去。”那么一直到现在还不来。

那么难陀说:“好好好。”释迦佛马上叫舍利弗,“你给他剃头。”你自己说好的嘛。

首页 > 海内外佛教 > 修行人之路

修行人之路202

修行人应离欲,走清净出离道,走菩提大道

一梦漫言⑾

走了几天,抵达曲靖府,来到破秦山,是当年诸葛武侯与孟获盟誓的地方,有一古寺,我们就在这里挂单。我对各位同行说:“我们大家这次远行,并不是泛常的游方僧,不能只是到处观赏风景,不务正修,应该在这里购置一架罗汉灯,上面是灯,下部贮油,白天挑著,夜里照明。每晚大家轮班守值,吃完晚饭戌时点灯,大家围坐灯前,各人按照自己所学之经,或者读经文,或者体味经旨,到中夜放参,作为我们行脚的定规。”大家一致同意遵行。

来到平彝卫,出滇南胜境,就与贵州接壤了。走自孔(亦资孔),进了普安州。又走了几天,过关索岭。此岭地势极其高峻,周广有百余里,岭巅建有一座军营,还有关索庙。又走了几日,过了盘江,山路屈曲,上下陡峻险恶。顷刻之间,大雨滂沦,山涧小溪变成吼声如雷的山瀑,弯曲的山路都成了河沟,狂风从多方吹来,形成旋涡,单身难以直立。雨水从头颈瓢泼而下,灌满衣裤,寒彻肌骨,两脚横跨而行,如骑浮囊。解开衣带泻水,犹如开闸。像这样有好几次。我对各位说: “古人参学,舍身求法,不以为苦。不要因为这场大雨而退了求道之心,将来才好对人家夸耀我们行脚何等英雄!”大家听了大笑,你扶我搀,相助而行。天将傍晚,才到山下,住宿大愿寺,遇见一位从江南来的僧人,就向他了解路途之上的情况。他说:“现在行脚最难,到处都有江湖团伙,多作魔业,见了穿衲衣坐蒲团的僧人,则不加侵害,否则恐怕参学就有障难。我劝告各位朋友,若想图得一路平安清静,只好把你们的行李更换一下。”我们歇息了十天,过了盘江渡上之铁索桥,只见山崖险峻,树林竹丛郁郁葱葱,滔滔江流奔激如箭。这正是连通云贵的要津。

第二天,上了通向安庄卫的山径,砂石凸凹,峻嶒盘曲,不觉鞋底磨透,踢踏著难以再穿,干脆扔掉,光脚走路。走了数十里,天晚才歇息,双脚肿得没有了脚踝,疼痛得犹如火烧锥刺。半夜里想道,身无分文,此处又是孤庵野径,无处可以化缘,不应在此久留,明早必须动身。又想到世人为了贪求功名富贵,尚且得要忍耐不少辛苦,才能遂愿。我们今天为了出家修行,求解脱之道,难道还能因为少了鞋穿就退了最初发下的愿心吗!次日仍旧咬牙强行,开初脚跟痛得不能点地,拄著棍杖踱著走,渐渐走了五六里,就感觉不到还有双脚,也不觉痛了。途中又没有歇息之处,到了傍晚,已走了五十余里,投宿安庄卫庵中。第二天乞化到了草鞋,试著穿,皮破茧起,我也不管它。有一江湖中人跟随我们走了几天,歇息过夜都不离开。次日午后来到一小河,上有独木桥,长两丈多,成拙等人先过,我慢慢走在后面,那人也尾随而来。正走到桥中间,我突然口头大喝一声,他吓得掉落水中,我指著他说: “你该从今以后洗心革面,作个好人。”他面红耳赤,爬上岸,垂著头抄另一条路走了。

(摘自《一梦漫言白话版》原文为见月律师口述)



不傲歌

学佛之人理要明,一切放下心安宁。
心中只要有执着,必定烦恼会着魔。
万缘放下不执着,才能随缘过生活。
只要还有私情在,决定造业受祸害。
佛陀说法很明了,彻底放下是最好。
要知因果通三世,身心化空法如是。
低下诚敬莫骄傲,自造恶因自受报。
做尽善事不见性,人天福报没有用。
若能见性随缘用,穿衣吃饭是神通。
妙用同体大悲心,落实知恩要感恩。
舍身舍命为众生,为了自我心要空。
明理之人要做到,诚敬感恩永不傲。

(仁德大和尚)

    补读前5日《一日一读》 补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