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菩提心网—一日一读

首页 > 佛学讲记 > 学修三皈依

学修三皈依(67-4(总第583)

────────────────────────

学好三皈依戒 修好三皈依定 圆满三皈依慧

────────────────────────

傅味琴讲于泰顺崇教寺 2011年8月2日

经文: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皈依戒
皈依佛,永不皈依天魔外道
皈依法,永不皈依外道典籍
皈依僧,永不皈依外道邪众
皈依愿
自皈依佛,当愿众生体解大道发无上心
自皈依法,当愿众生深入经藏智慧如海
自皈依僧,当愿众生统理大众一切无碍

鼓励人不屈不挠是好的,可是愚公的“愚”不能学

提要:

  • 鼓励人不屈不挠是好的,可是愚公的“愚”不能学

  • 用挖山的时光为人民做点好事,不是更好吗?

  • 提倡学愚,搞得佛门越来越衰落

  • 聪明用在正路上,能干出有极大功德的事业;用在邪路上,也能干极大的坏事

  • 用后面一句冲掉前面一句,这种灵活很不恰当

鼓励人不屈不挠是好的,
可是愚公的“愚”不能学

再讲清定上师的话,“你假如冲不过去,走不过去,绕个圈子走。”古时候是有这样一个人,偏不肯绕个圈子走,大家对这个人很熟悉啊,小学课本里也有念过,这个人没有名字,人家称他“愚公”,因为实在太愚了。前面一座山,他买东西不方便,他不肯绕,偏要把山移掉,所以称“愚公移山”。我不完全反对这个故事,至少它能起一个作用,鼓励人不屈不挠。但他的愚学不得,实在太愚了。

用挖山的时光为人民做点好事,不是更好吗?

他用什么东西去挖山呢?古时候么一般总是锄头铁铲,假如锄头铁铲也没有,我相信他精神可嘉,会用手挖。(众笑)这么大一座山,人家问他,“你能挖得完吗?”“我一辈子挖,挖不完,我儿子继续挖;挖不完,我孙子继续挖,一代代挖下去,总会挖完的。”道理对,可是太愚了!你挖50年,儿子挖50年,孙子挖50年,加起来150年,这150年光是挖座山,也挖不了多少,你用150年去为人民做点好事,那不更好吗?

提倡学愚,搞得佛门越来越衰落

所以希望你们不要学愚。佛门为什么搞得这么衰落?因为不知道从哪个时候开始,竟然有人在佛门里边提倡学愚。我年轻时候到佛教青年会去听星期讲座,就看到一个年轻人大讲特讲“向愚夫愚妇学习”。如果你们认可他这句话,那么你们来跟我学干嘛呀?你去跟农村老太太学好了,学得大家都愚了。尤其你们是现代人,更加学不得愚公,为什么?现代有挖土机呀,(众笑)灵活一点嘛。

聪明用在正路上,能干出有极大功德的事业;用在邪路上,也能干极大的坏事

所以灵活不能拐弯啊,不能偏掉,不能邪掉。人家聪明,走正路,能干出极大功德的事业来;你偏了,偏到哪里?偏到邪路上去,你也能干极大的坏的事业。比如药,用对了,能治病;用错了,就要害死人,所谓庸医杀人。什么叫庸医?不会当医生嘛就别当了,他偏偏要当医生,结果搞错了,就害人,真不老实。但是他也有成功的地方呀,因为人家比他还笨,没看穿他,识不破啊。

用后面一句冲掉前面一句,这种灵活很不恰当

有一种不正当的灵活,很不恰当,说的跟做的不一样。特别明显的,在佛教里边,连古时候的祖师大德写出来的诗,也充满着儒教道教思想,所谓“三教本是一家”。慢慢受影响了,所以在佛门里边也出现了这种不恰当的灵活,最明显的就是前面一句对,后面一句也对,结果后面一句冲掉了前面一句,可是一般人识不破的。就好比人参也是药,萝卜籽也是药,药名叫“莱菔子”,两种都是药,结果你吃了人参再吃莱菔子,莱菔子把人参的作用冲掉了。

 

    补读前5日《一日一读》 补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