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菩提心网—一日一读
首页 > 佛学禅定 > 虚空观开示

虚空观开示(17-2)(总第88)

────────────────

傅味琴 讲于2001年6月19日

老一辈的错误,年轻一代不必继承

提要:

  • 没有雷厉风行的作风,随随便便,拖拖拉拉,嘻嘻哈哈,干不了大事,也挑不了重担

  • 拖拉就会时久生疲厌,软绵绵的没有力量

  • 老一辈的错误,年轻一代不必继承

  • 素质不好,进行高层次的培训不现实

没有雷厉风行的作风,随随便便,拖拖拉拉,嘻嘻哈哈,干不了大事,也挑不了重担

随随便便,拖拖拉拉,嘻嘻哈哈,总是以为天下太平,什么事情也不会发生,这种人能干大事吗?能挑重担吗?经常出毛病。

你们有了问题,从年初一拖到年三十,都不肯动脑筋。我今天早晨一方面去看病,一方面赶回文教部,去处理一下事情。有人说:“这么难解决的问题,傅老师二十分钟全部解决。”

我摆一摆这两天的拖拉情况,昨天上午就跟负责男众教务部的同学讲过了,他说新楼那边有间房间做了库房,可以腾出来。我说这些东西可以搬到玉佛殿旁边的楼上去,因为女众部的人数,这两天又要来几个人,住不下了,凡是不是女众部的老师、不是必要的工作人员,全部搬出去。

我就问他:“你什么时候可以搬好?”他昨天说的,“晚上全部搬空。”今天早上呢?动也没动,或许动了一点。在我身边的人,一点没有我这个精神面貌,一点没有我这种气魄,可见得你们在我身边只是享受呀,我的作风你们又不学的。你们以为我有时候很天真烂漫,明确地告诉你们,我从来也没有失去过雷厉风行的精神原则。

按照道理来说,这个房间今天早上搬空,女众部也应该马上行动,有几个人马上搬过去。可等我回来一动也没动,都不动的嘛。譬如说,我叫办公室通知某一个人到我这里来一次,即使通知了,产生什么效果也不问了,等也等不到的。你们都知道,当年我在文教部内部培训的时候,凡是我叫某一人,他三分钟内必须到,我称之为军事行动,哪有像你们这么拖拉的?

拖拉就会时久生疲厌,软绵绵的没有力量

女生能一个人在那边的房间睡吗?我看你这个纠察,自己好好地把规章制度去背一背。必须要两个人以上,从那边跑到这儿,这儿跑到那边,全必须要两个人。跟你们说可以派两三个人去,派了没有?很简单么,动动嘴巴,“今天某某人、某某人,你们两个人到那边去午睡去。”不是完了吗?你们这种修行,全是拖拉,肯定会时久生疲厌,时间一久就变成拖拉作风,软绵绵软绵绵,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老一辈的错误,年轻一代不必继承

众生的习气都是这个样子,所以现在形成了佛门里边谤法没人管,没人说话,最多做个狡辩:“他谤法,他自己背因果,我去管他干什么?我管了,我就卷到这个因果里去了。”连佛法也不要,连佛教也不要,腐朽的滥慈悲的思想、自管自的思想,也不知道哪一年你们全盘接受过来的。所以我一再跟你们说:老一辈的错误,年轻一代不必继承。要不然的话,佛教是没办法好起来的。

再回到现实生活中来说,女众班新来的同学可以叫作新生,你们办公室、老师在我面前都是老学生。新来的同学规章制度也许有些不适应,必须要通过一个适应的过程,你们老同学在规章制度上再调皮捣蛋,拖拉作风,还像话吗?

素质不好,进行高层次的培训不现实

我听说有的同学来了一看,说了这么一句话,“说是专修,培训高层次人才,好像有点不像。”你要像,马上就像,看你吃得消吃不消。我是替你们考虑,你真叫我培养的话,哪有这样拖拉作风的?我一像样地培养,我是怕你们人全跑光。希望么希望得很高,结果一对你进行高层次的培养了,吓得跑掉。你跑到哪里去?肯定跑到那种经常在谤法的、把你当顾客上帝的、讲话全是把你捧得高高的地方。把你捧得高,那么你称:“这才叫培养高层人才”。那是在培养人才吗?还是培养你堕落?

首页 > 佛教故事 > 佛教故事

佛教故事 (186)

婆世踬证果因缘

我是听佛这样说的,一时,佛住在罗阅只耆阇崛山中。这个国家有一个豪富长者,名叫尸利踬,其家大富,七宝盈溢。他的妻子怀孕,足月后生了一个儿子,长得端正美妙,世所少有。父母满心欢喜,深感庆幸,便请来相师,占卜吉凶。相师看后,对父母说:“这个孩子很有福德,必能荣耀宗族。”长者更加欢喜无量,劝请相师为孩子取名,相师问道:“自从怀了这个孩子,有什么瑞兆吗?”长者告诉相师:“他的母亲本来木讷不善言辞,自从怀了这个孩子以后,说起话来妙语连珠,不知胜过往常多少倍。”相师便为孩子取名“婆世踬”。

婆世踬长大后,聪明超群。一日跟同伴出门游观,见到民间艺人家里有一位女子,面貌清洁,容貌美丽无双,心中起了贪爱,便想娶这个女子为妻。回到家后告诉父母,让父母前去求婚。父母说:“我们家是贵族,他们家贫贱低下,贵贱不同,怎么能通婚呢?”但儿子情深爱重,不能释怀,又对父母说:“不管门第高低,只要这个女子合我心意。还望父母顾恤怜悯,为我求取这门亲事。如果不能实现我的心愿,我就要自尽了。”父母听从了,派人前去求婚。那家卖艺人家说:“你们家种姓高贵,我们家种姓低贱,贵贱素来不能通婚,怎么能成呢?”婆世踬还是放不下,依然不肯罢休,又派人再去恳求。

那家回答道:“如果能像我们一样练习种种技艺,歌舞戏笑都能学会,将来有机会在国王面前表演,能得到国王奖赏,那就能联姻。”儿子迷惑于女子的美色,竟然不以杂技为耻,来到卖艺人家里学习种种技艺,一段时间后,就都学会了。

那时正碰上国王召集各路艺人表演,爬旗杆翻窗洞,空中走绳索等各种诸如此类的技艺。当时婆世踬也去了,轮到他献艺,于是爬上绳索行走。走完绳索下来,国王刚好离开没有看到,又命他上去再走一回,婆世踬又奉命上了绳索。

他气力渐渐减少,走到中间摇晃着要掉下来,心里非常恐惧,但是又没有可以依靠的。尊者目犍连飞到空中靠近婆世踬问他:“像你现在这样,你是宁愿保全身命,出家学道呢,还是宁可掉到地上摔死娶那个女子?”婆世踬说:“我愿保全自己的身命,不要那女子了。”

目犍连尊者当时于空中变化出平地,婆世踬见此,心中不再害怕,就顺着平地而下,保全了性命。既蒙救护平安着地后,婆世踬心中喜不自胜,追随着目犍连去见世尊,礼拜供养。佛于是为他广说微妙论议,有施论、戒论、生天之论以及欲是不清净的,解脱最快乐。于是婆世踬心开意解,证得初果。因此他再次启请世尊,愿能出家修行,奉修正法。世尊接受了他的请求。婆世踬便须发自落,法衣着身,成为了比丘。专心精进地修习禅思,勤奋地修习正业,烦恼断尽,成阿罗汉。

慧命阿难进前问佛:“婆世踬沙门从前跟那个女子有什么因缘,以至情迷意惑,一意孤行,险些丧命。又与目犍连结下什么因缘,如今能蒙受他的恩惠得以脱离险难?又是什么因缘证得阿罗汉果?”

佛陀告诉阿难:“过去无量劫以前,在波罗奈国有一位大富长者,刚生下一个儿子,身体端正无比。正在这时,他们家里有人从海上归来,带回来一只鸟蛋,送给长者。经过一段时间,鸟蛋裂开,生出一只雏鸟,羽毛光洁美丽,长者非常喜爱这只鸟,就送给儿子玩耍。

“鸟和孩子渐渐长大,相互依恋。长者的儿子只要骑在鸟背上,鸟就驮着他飞出去,到处游历观赏,直到心满意足才回到家里,每天都是这样,经历了许多时日。有一天长者的儿子听说他国的国王作那罗戏,便乘着这只鸟飞到那里,下到地面观看,鸟则停在一棵树上。

“他偶然见到国王的女儿,心生爱恋,于是就派人送信,述说自己的思慕之情,国王的女儿接受了他的情意,便与他往来交欢。不想行事不密,被国王知道了,国王派人捉拿他,很快就抓住了,将他捆绑起来要斩首。长者的儿子说:‘你们何必如此费力的杀我呢?让我自己爬上树跳下来死掉不是更好吗?’众人同意了。他就攀着树枝爬上去了,骑在自己的鸟的背上,腾空飞走了。因为这只鸟的缘故,才得以延长寿命。”

佛陀告诉阿难:“那时长者的儿子,就是今天的婆世踬;那时国王的女儿,就是现今艺人家的女儿;那时的大鸟,则是目犍连。在过去世中,他因迷恋美色而招致困厄,幸而有这只鸟救了他一命。如今又因贪恋美色,几乎丧命,因为目连的救护,才得以保全性命。

“婆世踬能言善辩,证得阿罗汉果,也有其因缘。过去世,在波罗奈国,有一个居士,遇见一位辟支佛向他乞食,居士立即就把食物施舍给辟支佛,而后又劝请辟支佛讲法。辟支佛却推辞说不能讲,就把饭钵掷向虚空,腾空而去了。居士心想:这人神力非同一般,变化无穷,却不能自在宣说道法,但愿我后世能遇到圣尊,功德胜过这位辟支佛千万亿倍,演说法义无穷无尽,让我也能证得圣果。因为这段因缘,婆世踬今世聪明无比,迅速证得阿罗汉果。”

大众听佛所说,无不欢喜,当时有证得须陀洹果的、斯陀含果的、阿那含果的、阿罗汉果的,有种下缘觉善根的,有发起菩提心的。大众皆信受佛语,欢喜奉行。(出自《贤愚因缘经·婆世踬缘品》)

    补读前5日《一日一读》 补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