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大乘心,持声闻律,走出离道
我们这个法流是圆满的,那么我们这个法流是怎么主张的?能海上师说过:发要发大乘心,持要持声闻律。所以我们今天发大乘心,我们走的是出离道——我们天天修戒定慧,我们天天断烦恼,那不是出离道是什么?我们不回到世俗里去,你们探亲假回去的,我还提醒纠察,假期结束前三天,你就要打电话提醒他们,“你假期要到了,不能超假。”就是不让他们在世俗里久留啊。这种做法不是出离道是什么?你们在这里再辛苦,也不会给你抽一支烟,喝一杯酒,再加一个鸡腿。
不断烦恼也不度众生,不知算哪一乘
说到了生死,像中国佛门里的传统是怎么样的:点一盏灯,一本经,一个木鱼,敲一下念一个字。如果你不去断烦恼,既没有修解脱乘,又不度众生,当然也不算大乘,那你到底算什么乘?可能算是架空乘吧!
在出离道中修大乘法,
在修菩萨法中行出离道,这样就圆满了
所以我们是在出离道中修大乘法,在修菩萨法中行出离道,这样就叫圆满,这样就叫圆融,那样修起来就快了。
天天在学法修行,一定会有进步,
天天关注是否进步,就成了执着
有些人或者自己想,或者别人问他:“你在这儿三年了,你有多大进步啊?”往往回答:“我自己也不知道。”
这就好比你去问个小孩,“你长高了没有?”他回答你:“我不知道。”你“不知道”你也在长高嘛。如果说“不吃饭不会长高”,不对,不吃饭只会饿死,当然饿死了,是不会长高。如果你吃饭了,说“我没长高”,谁相信?哪一个孩子吃饭不长高?如果你一定要搞清楚你长高了没有,天天站在墙壁前去量身长多少,这叫执着,你也够苦的了。
注意力放在自己的境界上,这是假修行
有些人非常敏感,“我得到了什么境界,我怎么样了”,这种都是假修行,因为他的注意力不是在修行上,是在敏感上。
既修行又无所求,才是真修行,
才能获得真正的成就
有些人天天在修行,自己感觉到没什么,可是人家就感觉到不一样了,这才是真修行。只要天天耕耘,不必去问今后的收成,这才是真修行人说的话,量变到最后肯定会质变。既要修行,又要无所求,这才叫真修行,将来的成就才是真正的成就。如果你从开始,分别心一直分别下去,你怎么成就?开头总是要分别一下,以后要进入无分别,只有无分别才能成就。
摄受众生,是让众生走解脱道、菩萨道
我们今天讲“摄取于有情”,我们尽各种方便、各种努力,希望众生都来学佛法,摄取于有情嘛。可是我们给他修的法、给他走的路是解脱道。我们在这里摄受了这么多同学,还希望别的人来,咱们总要为新同学忙一忙,这个忙就叫菩萨道。忙来忙去都是忙菩萨道,修来修去都是修出离道,这样修,你将来就能在菩提树下证果成道,因为圆满了。
不管大乘小乘,法供养都要修摄受于有情
我们既然有这样的发心,我们修法供养,就要修摄受于有情。其实法哪有分大乘小乘?说说罢了呀。你修大乘也是法,修解脱乘也是法,既然是修法,法供养就有一句:摄取于有情。一个当师父的收了几个徒弟,他也在摄取于有情。你说他是大乘还是小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