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tixin.com
 
返回《一日一读》
返回《连载专栏》
 
佛学讲记
政策理论 文 学
动态报道 佛教心理学
介绍佛教 佛学禅定
介绍佛陀 佛教故事
人物介绍 生活的教育
幽默格言 海内外佛教

人格心理学(47)
—— 学佛智慧,圆满人格 ——
傅味琴

人格心理学 ~ 包括人的情绪、个性、作风、生活习惯、思想意识。

  不良的个性情绪,都来自“自我中心”

本次提要:
  ■ 不良的个性情绪,都来自“自我中心”
  ■ 自傲的人容易看别人短处,看自己长处
  ■ 不要埋没他的才能,也不要不看他的短处
  ■ 老师对学生的了解,比父母更重要
  ■ 父母会把子女的长处,作为自己欢乐的享受
  ■ 教养不好,那是因为父母本身缺乏智慧
  ■ 溺爱和严厉,是二个极端

不良的个性情绪,都来自“自我中心”

我们讲到自我中心会出现种种不良的情绪,也会出现种种不良的个性。自傲、好胜、自卑、消极、爱面子、虚荣、这些不良个性都跟自我中心有关系,都是从自我出发,表现了自我。有了这些由自我中心出发的个性,往往就很难跳出“我”的范筹。

自傲的人容易看别人短处,看自己长处

例如自傲的人,他为了自己一时的痛快,满足心理上的优越感,常常把别人贬低,把自己抬高,好像唯有自己是对的,容易表现出来的就是只看别人短处,而不看别人长处,只想自己长处,而不想自己的短处。

不要埋没他的才能,也不要不看他的短处

不过看别人的短处与看别人的长处,这也要辩证地说,如果你只看他的短处,而不看他的长处,你就发现不了他的才能和优点,这个人就很容易被你埋没,很容易被你忽视,你光看他的短处还容易对这个人厌恶,严重一点会发展到动瞋恨心,从而丧失了菩提心,但你看不到他的缺点,又怎么去帮助他呢?所以如果是从帮助别人提高的目的出发,两面都要看。

老师对学生的了解,比父母更重要

尤其是作为一个老师,他如何去看学生,比父母如何看子女更重要,因为父母跟子女之间有一种天性,这种天性很深刻、很强烈、连绵不断,还不至于出很大的偏差。父母往往也容易看到自己孩子的长处,也容易看到自己孩子的短处,不管长处短处,总是自己的孩子,他不会轻易地把孩子抛掉、看死。即使有许多愚痴、庸俗、无知的父母,他的看法不一定正确,但是他对子女的这种感情,始终都存在,所以即使有偏差也不会偏到哪里去。

父母会把子女的长处,作为自己欢乐的享受

父母看到子女的长处会越看越高兴,看到子女能发扬自己的优点,父母会把它作为一个幸福欢乐的享受,实际上这也包含着父母自己的光荣、自己的安慰。所以女同志在跟女同志谈论的时候,总是喜欢谈自己家里的孩子,虽然只是些风趣的小故事,难免也包含着炫耀自己孩子聪明、可爱的意思,所以父母很容易发现孩子的长处,也容易对他进行鼓励,因为越对他鼓励,他越是变好,父母也越是感到光荣,越是感到有面子。

父母也容易看到孩子的短处,因为总是生活在一起,有时候孩子的短处会找来麻烦,麻烦到父母身上,父母也会有感受,所以也容易看到他的短处。

教养不好,那是因为父母本身缺乏智慧

假如父母是有智慧的,他对孩子应该是能够教养好的,因为他是全心全意地关心他。如果教养不好,那是因为父母本身没有智慧,对心理学茫无所知。

溺爱和严厉,是二个极端

父母经常容易犯两种倾向的错误,一种过份溺爱,一种过份严厉。过份溺爱的父母看到了孩子的缺点,他也放松,他不想对孩子管得太多,免得孩子不高兴,免得孩子要哭,这就宽大无边了,失去了对孩子应有的教育。假如是孩子的长处呢?他就到处宣扬,甚至孩子在身边,他也极力地宣扬,结果助长了孩子的骄气。像这种无知的父母要占大多数,尤其是我们中国,长期以来对儿童教育、儿童心理的知识了解得很少,就是知识分子也懂得很少。

上一页 下一页
 

菩提心网站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翻印须征得本站授权
     
繁體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