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tixin.com
返回《一日一读》
返回《连载专栏》
 
 
 
佛学讲记
政策理论 文 学
动态报道 佛教心理学
介绍佛教 佛学禅定
介绍佛陀 佛教故事
人物介绍 生活的教育
幽默格言 海内外佛教

 

                  

首页 > 政策理论 > 政策法规

【政策法规】(111)           

发扬法显精神 携手促进和谐

蒋坚永

今天,中国和斯里兰卡两国佛教界、学术界在佛牙舍利所在地北京灵光寺集会,隆重举行纪念中国东晋著名高僧法显大师西渡斯里兰卡1600年学术研讨会,可谓因缘殊胜、法喜遍满。佛教传入中国和斯里兰卡均有2000年以上的历史,两国都有着悠久深厚的佛教文化历史传承。迄今为止,世界公认的仅存的两颗佛牙舍利,一颗在中国的灵光寺,一颗在斯里兰卡的佛牙寺。这足以说明,无论是历史还是现实,中国和斯里兰卡在世界佛教界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对佛教的传续和发展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早在1600年前就将中国和斯里兰卡佛教以及两国人民联结在一起的就是中国东晋著名高僧法显大师。今天我们隆重纪念法显大师西行斯里兰卡,就是要进一步发扬法显的精神、沿着法显的足迹、继续深化两国佛教界的友好合作,继续加深两国人民的传统友谊,共同显扬佛法、携手促进和谐。

借此机会,我提几点希望:

第一,希望佛教界发扬法显大师舍身求法、为法忘躯的精神,更加注重勤修三学。中国著名文豪鲁迅先生曾经把舍身求法者称作中国的脊梁,法显大师、玄奘大师都是其中的杰出代表。法显幼年出家,发起西行求法宏愿的时候已过60岁,并于65岁那年踏上了西行求法的征途。同时出发的人,有的中途返回汉地,有的死在路上,有的留在了印度,而大师却矢志不渝,百折不挠,最终完成取经大业。这种为法忘躯的精神令人感佩至深。大师之所以“乘危远迈,策杖孤征”,是有感于当时法本不全,尤其律藏缺乏。为使中土戒定慧三学完具,清净比丘能够如法如律修学,大师发起了深弘的誓愿。今天,在历代高僧大德的努力下,佛教法宝齐备,不再需要舍身远行、求取法本。佛教界应该继承先德留下的宝贵遗产,特别是要发扬法显大师为法忘躯的精神和他对戒律的高度重视,以戒为师,勤修三学,利乐有情,为法忘躯。要念兹在兹,以佛法正信的维护和传续为本分,更加注重提高自身素质,更好地荷担如来家业。

第二,希望佛教界发扬法显大师开拓进取、刻苦钻研的精神,更加注重学术研究。中国佛教自古以来注重学术研究,赵朴老曾把学术研究作为中国佛教一项优良传统而大力提倡。法显不但是一位志行高远的佛教大师,也是一位著名的学术大师、翻译家、著作家。法显取经回国时已经78岁,他在临终前的7年多时间里,一直紧张艰苦地进行着翻译经典的工作,共译出了经典6部63卷。他翻译的《摩诃僧祗律》,对后世中国佛教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翻译的六卷《大般泥洹经》阐扬了涅槃思想,使得涅槃佛性论蔚为当时佛教思想的主流。在译经同时,法显还将自己西行求法的见闻写成一部不朽的名著──《佛国记》,在世界学术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它不仅是一部传记文学的杰作,而且是一部重要的历史文献,是研究当时西域和南亚历史极为重要的史料。今天我们应发扬中国佛教注重学术研究的优良传统,继承法显大师开拓进取、刻苦钻研的精神,更加重视学术研究,继续深化讲经交流活动,养成研读经典、讲经说法的风气。努力提高知识水平和人文素养,建设研究型佛教、学习型佛教。

第三,希望佛教界发扬法显大师沟通中外、放眼世界的精神,更加注重国际交流。对外交流也是中国佛教一项优良传统。法显大师是中国最早具有世界眼光和开创中国佛教对外友好交流事业的代表人物之一,玄奘大师、义净大师等均深受其影响。法显大师的足迹遍及当时西域诸国、印度诸国、斯里兰卡和印度尼西亚等国。大师秉承好学敏思、广识博闻的中华传统,一路西行,一路学习,所到之处,不但认真学习当地语言,而且细心观察当地民俗、文化和社会,对于佛教经律论三藏,他更是孜孜不倦、如饥似渴。在师子国(即今天的斯里兰卡),史料记载“法显住此国二年,更求得弥沙塞律藏本,得长阿含、杂阿含,复得一部杂藏,此悉汉土所无者。”法显西行搭建起一个中外沟通的桥梁。在法显精神的感召下,上个世纪80年代,中国佛教协会派出5位比丘踏着法显的足迹远赴斯里兰卡留学,开启了中斯佛教交流的新篇章。今后,希望中国佛教界更好地发扬中国佛教优良传统,更加注重开展国际友好交流,更加注重培养国际交流人才,继续发展和深化同各国佛教界之间的友好交流,进一步走向世界,与各国佛教界深入合作、共创未来。

法显大师是中斯两国的历史桥梁,是中斯友谊的永久见证。今天中斯两国佛教界在佛牙舍利的灵光照耀下隆重纪念法显大师西行斯里兰卡1600周年,是中斯两国佛教友好交往的生动写照,是中斯两国人民深厚友谊的集中体现。明天,中斯两国在斯里兰卡也将举行一场纪念大会。两相呼应,更加情深意切。

赵朴初先生诗云:“喜见朋来师子国(斯里兰卡),和平世界共心期”。让我们中斯两国人民和两国佛教界继续沿着法显大师的足迹,显扬佛法、携手并进,共同弘扬佛教和谐、慈悲、中道、圆融的核心价值,从心开始,众缘和合,积极为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贡献力量。(完)(摘自《中国宗教》2010.11)

                  
  佛教菩提心—佛教文化、佛学讲记、佛教心理、佛学禅定、佛教故事……
 

菩提心网站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翻印须征得本站授权
     
繁體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