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佛教文化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关系与界限
佛教文化的内涵与“佛教是文化”
佛教文化是以佛教徒为主体的生活实践、思想理论的历史积淀,它包含着佛教的价值观念、哲学思想、生活制度、信仰习俗和文物史迹;在不同的国家与地区流传的佛教文化,更与国家的历史和传统密切相关。因此,中国佛教文化是中国人创造、发展出来的,这是言之凿凿、高屋建瓴的结论。
早在1984年9月,已故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先生在中国佛学院本科生毕业典礼上大声疾呼:“我们应当充分认识佛教在学术领域中的价值,充分估计佛教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为了发扬佛教优良传统,为了继承祖国丰富的文化遗产,我们应当继续深入学习佛学。” 1984、1986年,赵朴老相继发表了《佛教和中国文化》《关于佛教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要研究佛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佛教与中国文化的关系》等文章、讲话,不遗余力地推广“佛教是文化”的理念;同时,创办了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创刊《法音》《佛教文化》《佛学研究》,开创了中国佛教文化的新局面。
赵朴老曾经概括中国文化有两个根本特点:一是历史的连续性,几千年来的文化传统,从来没有中断过。二是民族凝聚力,中华民族文化是中国五十六个兄弟民族共同创造的,从来没有分裂过。佛教文化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包含藏语系、傣族巴利语系、汉语系三大部分,深深地体现了历史连续性和民族凝聚力。藏语系佛教与本民族的文化融为一体,吸收了汉地文化和印度文化,创造了极为光彩夺目的西藏佛教文化。傣族巴利语系佛教基本上保持南传上座部佛教的传统,在傣族等各地区形成傣族等少数民族文化的主体。
赵朴老认为,佛教与汉民族文化的结合,体现在佛教的学术化、艺术化和社会化。一方面是与中国的思辨哲学相结合,而向学术化发展,对教义愈研愈精,由此引起各宗派的成立,使佛教本身达到高度的繁荣;一方面是与中国的精美工艺相结合而向艺术化发展,使佛教成为绚丽多彩的艺术宝库,这是用汉文化中高超的艺术手段和方式来表达佛教的思想教义;一方面与中国的人生理想相结合而向社会化发展,使佛教与中国社会密切联系。中国佛教的高僧大德从事造桥修路、兴修水利、植树造林、行医施药、赈灾救难、救死扶伤,以至兴办社会福利事业、从事民族团结工作、进行整理文化遗产者代不乏人。
所以,藏传佛教文化、傣族佛教文化可以纳入民族文化进行理解与弘扬,获得统战、民委、文旅、宣传等系统的认可。但是,汉传佛教文化则受拘于宗教特征,而根本无法进入社会、文化等领域,这对汉传佛教的传承发展是很大的伤害。因此,需要适当区分佛教文化是“宗教”和“文化”,对佛教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让两千多年的佛教文化成为中华民族、全人类共同分享的文化资源。
摘自《佛学研究》2023年第2期 文/圣凯法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