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tixin.com
返回《一日一读》
返回《连载专栏》
 
 
佛学讲记
政策理论 文 学
动态报道 佛教心理学
介绍佛教 佛学禅定
介绍佛陀 佛教故事
人物介绍 生活的教育
幽默格言 海内外佛教
   上一页             下一页   
 

 心一境性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傅味琴讲于浙江开化文殊院 2006.7.5

“心一境性”是初禅的最后一个境界

提要:
 ·“心一境性”是得初禅的最后一个境界
 ·
世间上人及外道也有定,但“世间定”不能了脱生死
 ·
不动就叫定,全神贯注时往往连自己也不存在了
 ·
人在只有一心没有二心时,就会出现奇迹
 ·
要达到“心一境性”,离不开止离不开观
 ·
要依法的步骤去修“心一境性”

“心一境性”是得初禅的最后一个境界

这不过是把题目从文字上说一说,你要达到这个境界可没有这么简单呢,你还得通过步骤一步一步去训练成就啊。我前一个时期讲的初禅二禅三禅四禅,那个时候讲得比较丰富,也比较通俗。心一境性是初禅的最后一个境界,你达到心一境性,你就得初禅了,也就是说你就入初禅定了。但是不能跳过前面的步骤,跳是没有用的。必须完成前面几个步骤,你才能得到心一境性,因为有步骤可修,所以是现实的,而不是幻想。

世间上人及外道也有定,
但“世间定”不能了脱生死

什么叫作定?实际上世间上人也有定,外道也有定,不过,这些都是“世间定”,因为它不开智慧,不能了脱生死。我们佛教的定叫“出世间定”,它能开智慧,能了脱生死,能出三界。说得简单一点,世间上人也经常有定的时候,如果这件事情你这么想那么想,你还没有到定的时候,等到你想通了,决定了,用不着再想了,你这个心态也叫定,所以定就是决定。不过这不是我们修行人修禅定的定,但是在世间来说这也叫定,性质是一样,但层次不同。

不动就叫定,全神贯注时往往连自己也不存在了

也可以这么理解,不动就叫定,动了就不叫定。世间上的人经常得到这种世间上定的感受。比如弹钢琴的人,弹到全神贯注,他的心慢慢就定在弹钢琴的音乐上。这个时候往往会出现一个境界,会感觉到自己人也不存在了。没有这种经历的人是体会不到的,往往还会说你胡说八道。

人在只有一心没有二心时,就会出现奇迹

人在全神贯注的时候,还会出现一个特殊境界,这时人会变得十分灵活,会自然出生一种特殊的能力,运动员称为“竞技动作”。比如,平时说话结巴的人,到了比赛时,精神集中,他的讲话很灵活,因为他全神贯注,心在一个境上。他平时讲话时总是怕自己说话口吃,可是在精神集中的时候,他没时间去考虑了,那时他只有一心没有二心,就会出现奇迹。所以业障都是自己找来的。

要达到“心一境性”,离不开止离不开观

联系修念佛法门求往生来说,第一步你首先要达到《佛说阿弥陀经》里讲的一心不乱的水平,不到一心,你仍然会跟着妄念妄境飘。第二步还要具备《佛说观无量寿佛经》里讲的观的能力。佛门的成就都在止观里,如果你只修止不修观,那是不圆满的。外道就是修止不修观的,所以只能升天,不可能出三界。只有佛的法才能出三界。所以第二步你必须修观,要达到心一境性,离不开止离不开观。

要依法的步骤去修“心一境性”

念佛是好的,我也念佛,我每天早晨走出去经行,再走回来,要一个半小时,边走边唸药师琉璃光如来,一天走两次,至少要念三个小时。所以唸佛是好,就是人的烦恼、错误、颠倒不好。如今我在弘扬净土法门时,指出应该这么做,不应该那么做,有人就说我反对净土宗。你讲错了,我说的是人犯的错误,我从来没有说过法有什么错误。照法去修,才叫法门。同样道理,要达到心一境性,必须要按法上的步骤去修,不能离开法,离开法就是邪说。如果你在修持中闻不到佛法的气味,你将来就不可能在佛法里有所成就。

   上一页             下一页   
  佛教菩提心—佛教文化、佛学讲记、佛教心理、佛学禅定、佛教故事……


菩提心网站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翻印须征得本站授权
     
繁體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