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文艺演出
(视频在线播放)

putixin.com
返回《一日一读》
返回《连载专栏》
 
 

 

 

 

佛学讲记
政策理论 文 学
动态报道 佛教心理学
介绍佛教 佛学禅定
介绍佛陀 佛教故事
人物介绍 生活的教育
幽默格言 海内外佛教
    上一页                下一页
【法句经要义】(12)           

法句经要义

陈燕珠编述

 

 

            第三品 心品

弥希尊者  自律克己调心

 

 

   3~1
   心漂泊不定
   难护难制服
   智者调心念
   如匠矫箭直

 

 

 

   3~2
   如捞水中鱼
   抛置于陆地
   舍弃邪境时
   心挣扎战栗

佛陀在迦利卡山上居住时,有一次提到弥希尊者。

弥希尊者在芒果园禅修,由于心烦意乱,虽然整天禅修却毫无进展,只好回到精舍报告佛陀,说他总是受各邪念的精神困扰而心意纷乱、急躁不安、无法禅修。

佛陀告诫他:“修行人不应老是被自己的意念控制,就是因为心容易受刺激,容易变化,所以应该时时刻刻保持警醒觉知,调伏心念,控制内心。智者必须矫正并稳定那难以防御的心,如同箭师矫正箭杆一样。淫念、瞋念、妄念等邪念都称之为魔界。当一个人致力于舍弃这些恶的境界时,心会开始颤栗动摇,如同鱼儿从水中捞起被抛置在地面挣扎,心念实在难护难调。”

 

在家弟子玛提加玛它 驯服的心带来安乐

  

      3~3
      此心难调伏
      随欲望流转
      智者善调心
      心调得安乐

佛陀居住在祇树给孤独园时,有一次提到某位僧人。

有一天,六十位僧人从佛陀那儿得到禅观题目后,到某个山脚下的僻静处禅修。读村村长的母亲玛提加玛它供养他们食物,为他们盖遮雨蓬。后来她请僧人指点她如何禅修,僧人们教导她修三十二不净观,观想身体的三十二种器官,意念它们的不净,以及逐渐败坏灭去,理解色身的无常变化和我执的虚幻。由于玛提加玛它精进修习不净观,因此比那些僧人更早证悟了无常、苦、空、无我的人生实相,而证得果位,拥有神通。

透过她的天眼通她观察到那些僧人尚未证果,也知道他们都有证得阿罗汉果的潜力,于是她提供更营养的食物,使僧人能更精进,僧人们由于正念具足,心无挂碍,也都证得阿罗汉果。

僧人们回到精舍向佛陀报告禅修的一切经过,也提到玛提加玛它有神通可以洞悉他们心中的念头。有某位僧人听到这件事后,也从佛陀得到禅观的题目后,到玛提加玛它提供的场所禅修。才过了几天,这位僧人因为害怕玛提加玛它有神通会洞悉他的任何不净念头,又回到精舍。佛陀吩咐他再回玛提加玛它的地方去,只管注意调伏自己的内心,专心观想禅修,只管念住禅定中观想的事物就好。由于玛提加玛它也如同供养其他僧人一样地供养他,所以这位僧人能毫无忧虑地用功,也证得阿罗汉果。

可见调伏邪念,涤清心念,使心驯服,便能获得安乐。

圣者有四果:①初果须陀洹,断尽我见(我执)、疑、禁取见(邪戒以为是正戒),初入圣人之流,不再生于地狱、恶鬼、畜生、阿修罗四恶道,最多再七番生死,便可解脱;②二果斯陀含:欲贪和瞋恚减弱,死后生到天上去做一世天人,再生到我们这个世界来一次,便不再来欲界受生了;③三果阿那含:断了贪欲和瞋恚,不再生于欲界;④四果阿罗汉:断了色贪、无色贪、慢、掉举、无明,不再生于任何世界,是最彻底解脱的人,不再有未断除的烦恼,已脱离轮回进入涅槃,永不回复以前的习性。

    上一页              下一页
  佛教菩提心—佛教文化、佛学讲记、佛教心理、佛学禅定、佛教故事……


菩提心网站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翻印须征得本站授权
     
繁體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