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文艺演出
(视频在线播放)

putixin.com
返回《一日一读》
返回《连载专栏》
 
 
 
佛学讲记
政策理论 文 学
动态报道 佛教心理学
介绍佛教 佛学禅定
介绍佛陀 佛教故事
人物介绍 生活的教育
幽默格言 海内外佛教
    上一页                下一页
【法句经要义】(40) 
法句经要义
陈燕珠编述
比丘尼吉舍瞿昙弥
得见涅槃尊贵又神圣 ②

于是佛陀对她说:“有生就有死,有生就有灭,众生都会死亡,众生在欲望尚未满足之前,死亡就夺走他的生命。”吉舍瞿昙弥明白生命的变化无常后,请求佛陀接纳她成为比丘尼。由于她精进努力,正念现前,渐渐弃除了烦恼,清净了自己。有一天,她观察火焰的焰焰生灭相续不断时,觉悟到凡夫众生生命的生灭不断,领悟了尊贵圣贤不死的涅槃境界,她经由观想诸法的生灭无常而证得阿罗汉果。

涅槃是生存幻象的终止,涅槃已停止死亡不再生灭。

◎◎◎○○○○○◎◎◎◎◎○○○○○◎◎◎◎◎○○○○○◎◎◎◎◎○○○○○◎◎◎◎◎○○○○○◎◎◎◎◎○○○○○◎◎◎
比丘尼巴户普提卡
了知究竟法尊贵神圣

816
若人活百岁
不见究竟法
不如活一日
得见究竟法

佛陀居住在祇树给孤独园时,有一次提到比丘尼巴户普提卡。

巴户普提卡的丈夫去世后,她本来不想分财产给子女。由于儿女一再请求,也都表示愿意在分得财产后继续照顾她,所以她才把所有剩余的财产都分给了子女。分完财产后,她先到大儿子家去住,住了不久,大媳妇就抱怨:“你就知道来我们家住,我们又没有分到两份财产。”她只好到二儿子家去住,也发生同样的情形,所有的儿女都说同样的话。她因此对所有的儿女非常失望,请求出家为比丘尼。

她明白自己晚年才出家不能放逸,必须利用有限的生命好好修行,所以日夜精进禅修,正念现前,如法奉行佛陀的教法而证得阿罗汉果。

佛陀说:“实时只活片刻而能见到我所传授的真理,比那活了一百年却不知道真理的人来得殊胜。”佛陀无上的教义是伟大的真理,因为它能使人弃除贪瞋痴的痛苦,消除烦恼,证悟涅槃。

◆◇◇◆◇◇◇◆◇◇◇◆◇◇◇◆◇◇◇◆◇◇◇◆◇◇◇◆◇◇◇◆◇◇◇◆◇◇◇◆◇◇◇◆◇◇◇◆◇◇◇◆◇◇◇◆
第九品 恶品
婆罗门耶卡沙它卡 及时行善

91
行善宜及时
制心勿作恶
迟疑向善行
心则喜于恶

佛陀居住在祇树给孤独园时,有一次提到婆罗门耶卡沙它卡。他与妻子两人只有一件外套,两人无法同时出门,两人分开轮流穿着外套去聆听佛陀开示。有一天晚上,丈夫听了佛陀开示后,法喜充满,极想供养这件外套给佛陀,又考虑太太此后无法再穿到这外套,因而犹豫不决。初夜中夜都过了,到了后夜,他告诉自己:“我不能再这样舍不得布施了”,于是他把外套供养在佛陀脚下,并高兴的说:“我战胜自己了!我战胜自己了!”憍萨罗国的波斯匿王听了他说的话,认为此举并非一般人可以做得到,所以奖赏他两匹布作外套。耶卡沙它卡也将两匹布供养佛陀。

当国王再加倍赏赐他一直到三十二匹布时,在国王的坚持下,他才为自己和太太各留一匹,其余三十匹依然奉献佛陀。国王又赏他两匹非常珍贵的丝绸布料,他也将它做成两顶华盖,安置在精舍。比丘们请问佛陀:“为什么这位婆罗门所做的善事,立刻就得到报应呢?”佛陀说:“这位婆罗门如果在初夜时就供养,奖赏会更多。一个人若要行善就得马上做,若迟疑则回报既慢且少。不行善的人,他的心容易倾向恶念。”

◆◇◇◆◇◇◇◆◇◇◇◆◇◇◇◆◇◇◇◆◇◇◇◆◇◇◇◆◇◇◇◆◇◇◇◆◇◇◇◆◇◇◇◆◇◇◇◆◇◇◇◆◇◇◇◆◇◇◇◆◇◇◆
比丘斯亚沙卡 积恶受苦报

92
若人已作恶
不应重复作
莫喜于作恶
积恶必受苦

佛陀居住在祇树给孤独园时,有一次提到斯亚沙卡。

斯亚沙卡虽然出家,却不满僧团的戒律生活,经常犯戒,屡犯不改。佛陀教导他如何遵守戒律过僧人的生活,并且告诫他:“这样的屡犯不改,一定导致痛苦,不但今生痛苦,后世也痛苦。”

一个人难免有心智被蒙蔽的时候,难免会犯错,但知过必改善莫大焉,千万不可明知故犯,或重复作恶而自伤伤人。累积恶业的人,一定为自己也为他人带来身心的痛苦。

    上一页                下一页
  佛教菩提心—佛教文化、佛学讲记、佛教心理、佛学禅定、佛教故事……


菩提心网站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翻印须征得本站授权
     

 

 

 

繁體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