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文艺演出
(视频在线播放)

putixin.com
返回《一日一读》
返回《连载专栏》
 
 
佛学讲记
政策理论 文 学
动态报道 佛教心理学
介绍佛教 佛学禅定
介绍佛陀 佛教故事
人物介绍 生活的教育
幽默格言 海内外佛教

 

   上一页              下一页 
【佛教与社会】(5)           
 

 在香港“佛教与当代社会”
学术研讨会上的讲话

圣辉 2003年12月4日

对于佛教与现代社会这个好题目,要想作出好的文章,需要靠我们大家的智慧和努力。在这里,我奉献两点不成熟的意见,请各位学者专家和大德法师指正。

  一、以弘扬佛教根本教义为前提,传播正信佛法为宗旨,发扬传统文化为责任,准确定位,稳步发展。

佛教文化与传统文化溶为一体,已经有了两千多年的悠久历史,而佛教的文化内涵主要就体现在佛教博大精深的教义和丰富灿烂的文化遗产之中。21世纪佛教及其文化在社会文化体系中的定位如何,必然与未来的文化大环境有密切的关联,世界文化发展的总趋势是融和与创新。21世纪中国佛教的发展,应该是以坚持佛教根本教义为前提,传播正信佛法为宗旨,弘扬传统文化为责任。 (转载2004年第一期《法音》)

佛教与社会福祉

那些认为佛教只对高超的思想,高尚的道德和哲学思想感兴趣,而忽视了任何人的社会和经济利益是极大的错误!佛十分关心人的幸福和安康。依他看来,离开了以道德、精神原则为基础的纯生活方式,人的幸福和快乐就无从谈起。可是他也知道,在不良的物质和社会环境下,要引导这样的生活是困难的。——罗睺罗《佛陀的启示》

Buddhism and social welfare

Those who think that Buddhism is interested only in lofty ideals,high moral and philosophical thought,and ignores any social and economic welfare of people,are wrong. The Buddha was interested in the happiness of men. To him happiness was not possible without leading a pure life based on moral and spiritual principles,But he knew that leading such a life was hard in unfavourable material and social conditions.  ~Ven. Dr. W. Rahula, “What the Buddha Taught”
              (摘自《世界名人谈佛教》达摩难陀编 成建华译)

 佛教道德观 (11)

◎ 释隆莲

小乘圣人,也要证无我(即苦谛四相之一),如果仍认为有“我”可证涅槃,我执仍在,如何出离生死?一般说小乘见道,只见人无我。中观宗说小乘也要见法无我。因为说明人无我与说明法无我的理由,都是“缘生故无自性”,“人”也不过诸法之一,能通达人无我,必能通达法无我。摘自《法音》1991年第4期

2003年国际十大新闻 

   

8月14日,美国东北部和加拿大部分地区发生大面积停电事件,纽约市当晚发生60起火灾。长达29小时的停电使纽约损失10.5亿美元。(摘自《闽东日报》2004年1月2日)

 
 
   上一页              下一页 
  佛教菩提心—佛教文化、佛学讲记、佛教心理、佛学禅定、佛教故事……


菩提心网站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翻印须征得本站授权
     

繁體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