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文艺演出
(视频在线播放)

putixin.com
返回《一日一读》
返回《连载专栏》
 
 
佛学讲记
政策理论 文 学
动态报道 佛教心理学
介绍佛教 佛学禅定
介绍佛陀 佛教故事
人物介绍 生活的教育
幽默格言 海内外佛教

 

   上一页              下一页 
【佛教与社会】(30)           
 

从药师如来的本愿探讨理想社会的建设 ③

在一般的宗教中人与神绝对不能平等的,而神所造的人也不一样。如印度教有四种姓的差别,基督教有上帝选民与非上帝选民的区别。而封建社会中帝王们总以自己为上天的代言人,号称天子,以此说明他比普通老百姓要高贵。宗教的不平等也正是造成社会不平等的根源。而在药师如来的愿力中第一条便提出平等的思想,以为理想的社会必须要建立在人与人平等的前提下。

因为社会存在着不平等,所以西方十八世纪的启蒙主义思想家们才提出了平等的口号。与启蒙主义的思想一样,佛教也认为人类天生是平等的。佛教以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人人皆能成佛,佛与众生无二无别,体现了人与人最高意义上的平等。
                                (济群法师著)

 

佛 教 与 环 保

但问题是,为什么环境恶化始终得不到有效的逆转?如果将环境污染比作地球的一场疾病,在“病来如山倒”的今天,我们是不是还能够对它的痊愈抱有乐观的态度?我想,问题的关键是,一方面在于实际行动,一方面还在于治疗方案,在于所采取的措施是治标还是治本。

这些年来,世界各国因环保所衍生的问题层出不穷,人类对环境的破坏与资源的浪费,不但引来大自然的反扑,更导致能源的危机,如何解决当前的环保问题,更成为当务之急。如果我们的环境保护仅仅是在污染出现后才设法治理,在灾难降临后才设法补救,那么,在这场环保与环境危机的赛跑中,我们永远都是被动的,注定无法获得最后胜利。事实上,真正的污染源不只是几家企业,也不只是几个伐木者,而是当今整个人类的生活方式。佛教是深具环保意识的,不但注重内在的心灵环保,同时也兼顾外在的生态平衡。心灵环保,要靠人类净化本身的贪、嗔、痴三毒做起;生态平衡,则有赖大众的力量共同来维护。《菩萨衐子经》说,衐子菩萨“履地常恐地痛”,就是一种爱惜环境的慈悲意识。(摘自《世界佛教论坛网站》 智文法师)

 

佛陀的思想对当时印度社会的启示 第二节

佛陀的社会伦理道德思想④

尔时善生白佛言:“我父临终时,遗敕我言:汝欲礼时,当先礼东方、南方、西方、北方、上方、下方。我奉承父教不敢违背。故澡浴讫先叉手东面向东方礼,南西北上下诸方皆悉周遍。”

尔时世尊告善生曰:“长者子!此方名耳,非为不有,然我贤圣法中,非礼六方以为恭敬。”

善生白佛言:“唯愿世尊,善为我说贤圣法中礼六方法。”

佛告长者子:“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当为汝说……
                    (摘自《人间佛陀与原始佛教》弘学著)

五戒与现代社会 ①

大教东流,已数千载矣!夫末法时期,世间浊恶更甚。国际局势动荡,众生惶惶不安。观当今社会,物欲横流,世风日下,人心扭曲。在虚拟网络世界中的人们,更是为所欲为,肆无忌惮。大觉世尊早在数千年前,就为弟子阐明“得人身者如爪上土,失人身者如大地土”的道理。人身难得啊!现今世人对佛教存在很深的误解,认为佛教是消极的,戒律是束缚人们的精神枷锁,或是宗教的禁忌。而另一方面,人们以所谓的“民主、自由、开放”为借口,恣意放纵自己的思想和行为,给无辜的众生带来了无穷灾难。

慈悲的佛陀为了教化此世界之顽愚众生,以无碍平等的智慧观机说法,目的就是教导我们过最幸福的生活,进而成就圆满智慧,永脱生死轮回。试问有谁不想过最幸福的生活?但如何才能过上美好的生活呢?佛陀对弟子们宣说了五戒,依此修持,现世不仅幸福美满,来生更可保人身不失。摘自《正觉》2007.2 净莲)

   上一页              下一页 
  佛教菩提心—佛教文化、佛学讲记、佛教心理、佛学禅定、佛教故事……


菩提心网站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翻印须征得本站授权
     

繁體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