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文艺演出
(视频在线播放)

putixin.com
返回《一日一读》
返回《连载专栏》
 
 
佛学讲记
政策理论 文 学
动态报道 佛教心理学
介绍佛教 佛学禅定
介绍佛陀 佛教故事
人物介绍 生活的教育
幽默格言 海内外佛教

 

   上一页              下一页 
【佛教与社会】(42)           
 

朝向永恒的和平 ②

在此佛陀所讨论的“结”是某些态度。

1.当某人在财富、声望、知识等方面比另一人更加优越的时候,便会有一种态度产生,即讨厌该人的成就。

2.当某个家庭在任何方面比另一个家庭更加优越的时候,便会有一种态度产生,即讨厌该家庭的成就。

3.当某家公司在任何方面比另一家公司更加优越的时候,便会有一种态度产生,即讨厌该家公司的成就。

4.当某个民族在任何方面比另一个民族更加优越的时候,便会有一种态度产生,即讨厌该民族的成就。

5.当某个国家在任何方面比另一个国家更加优越的时候,便会有一种态度产生,即讨厌该国家的成就。

6.当某群国家在任何方面比另一群国家更加优越的时候,便会有一种态度产生,即讨厌该群国家的成就。(摘自《觉悟之路网站》缅甸帕奥禅师)

如何构建和谐社会 ①

谈到世界和平,放眼当前社会,所以有诸多的纷争,不能和谐,都是由于人们不善于管理自己,尤其不懂得如何管理好自己的“心”;如果人人都能把“心”管理好,则促进社会和谐,不为难也。因此,今天仅针对“和谐社会”这个主题,提出四点建设和谐社会的管理要点,分别是:一、柔性的管理;二、自觉的管理;三、感动的管理;四、佛法的管理。

一、柔性的管理

“管理学”是因应时代进步而产生的一门学问。过去西方一谈到“管理”,都是讲究“制度管理”,也就是一般强调有组织、有系统、有计划、有目标的企业管理;然而在佛教里,除了重视组织、制度,佛教尤其有一套另类的管理办法,也就是以慈悲、赞美、鼓励来代替制度与规矩的柔性管理”。(摘自《南山梵音》2007秋星云法师)

佛陀制止战争维护和平的几则故事

(二)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有两个国王,互相忿恨,长年不停地进行阴谋活动,因此,两国经常发生战争。在战争中,人民伤亡很多,生活非常痛苦,两国人民都希望早日实现和平。那时,舍卫国的波斯匿王看到这两个国家的严重情况和两国人民要求和平的共同愿望,他想以大国元首的身份作和平使者,又感到自己的说服力不够。他想到佛是主张慈悲和平的,一定能够说服两国国王停止战争,使两国人民离苦得乐。于是他就跑到给孤独园,把这两个国家的严重情况向佛禀告,并要求佛陀亲自莅临两国,说服双方和解,使战争停止下来。一向主张慈悲戒杀、关心众生疾苦的佛陀,听到这个情况,当即接受了波斯匿王的请求,率领弟子向两国出发。谁知这两个国王已经各集兵众,一场互相残杀的战争就要开始了。佛陀就在紧张的战争气氛中,一直赶到他们严阵以待的最前线。一个国王看到慈悲的佛陀匆忙赶来,他们的紧张气氛即刻和缓下来,双方听到佛的说法启发后,都肃然感动起来,实时撤兵停战,恢复和平,使两国人民免除了互相残杀之苦,过着和平安乐的生活。(摘自《新雨月刊》第41期 游有维)

佛陀的思想对当时印度社会的启示 第三节

释迦牟尼理想的佛国净土 ①

在奴隶制社会成就正觉的释迦牟尼,有着自己的理想佛国净土,这就是弥勒净土,他把建设佛国净土的希望寄托于未来,他告诉诸比丘说:“未来远久当有人民八万岁。人寿八万岁时,此阎浮洲极大富乐,多有人民,村邑相近,如一鸡飞。诸比丘!人寿八万岁时,女年五百乃当出嫁。诸比丘!人寿八万岁时,唯有如是病,谓寒、热、大小便、欲、饮食、老,更无余患。”佛陀理想中的国土里,人民的寿命有八万岁,女子的出嫁年龄为五百岁,这与现在规定的晚婚年龄来讲,当然更是晚婚了,然而与寿命八万岁相比,却又是早婚了。人民身体健康,除了知道冷()、热和大小便等生活所必然的规律之外,别无病痛,只知道会老。(摘自《人间佛陀与原始佛教》弘学著)

   上一页              下一页 
  佛教菩提心—佛教文化、佛学讲记、佛教心理、佛学禅定、佛教故事……


菩提心网站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翻印须征得本站授权
     

繁體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