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文艺演出
(视频在线播放)

putixin.com
返回《一日一读》
返回《连载专栏》
 
 
佛学讲记
政策理论 文 学
动态报道 佛教心理学
介绍佛教 佛学禅定
介绍佛陀 佛教故事
人物介绍 生活的教育
幽默格言 海内外佛教
   上一页              下一页 
【佛教与社会】(72)           
 

佛教慈悲理念及其现代意义⑦

三、三种慈悲

《大般涅槃经》云:“慈有三缘,一缘众生,二缘于法,三则无缘。”龙树菩萨依三类因缘将慈悲分为三种:众生缘慈悲、法缘慈悲、无缘慈悲。

1、众生缘慈悲

“众生缘者,缘于五阴,愿与其乐,是名众生缘。……慈之所缘一切众生,如父母、妻子、亲属,以是义故,名曰众生缘。”众生具色受想行识等五阴,就众生身(色阴)、心(受想行识四阴)两方面来予以安乐,这叫做众生慈悲。另外就众生之间的关系,如父母、妻子、亲属等关系来行慈悲,这种局限于亲疏关系的,称为众生缘慈悲。众生缘慈悲,可以说是基于“人之常情”而起的慈悲。这种慈悲极有可能囿于人情之私,或局限于家族之内,而不能大公无私地施与一切众生。所以众生缘慈悲容易有其局限性。

(摘自《报恩》2009.2 孔祥军)

◇◇◇◇◇◇◇◇◇◇◇◇◇◇◇◇◇◇◇◇◇◇◇◇◇◇◇◇◇◇◇◇◇◇◇◇◇◇◇
关于设立世界“戒杀日”的倡议

“戒杀日”拟定在“清明节”。“清明节”是在春天的最后一个月,这个月是动物繁殖最旺盛的月份,“清明节”又是中国人祭祀祖先的节日,在这一天戒杀,对人类更有启示意义。在我们希望亡故的祖先安宁的同时,难道我们就乐意看到活蹦乱跳的动物都断头流血变成死尸吗?古人曰:“君子之于禽畜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远庖厨也。”生活在现代文明中的人们,还是应有这样慈悲心的。

(摘自《河北佛教》2007.1 心继)

☆☆☆☆☆☆☆☆☆☆☆☆☆☆☆☆☆☆☆☆☆☆☆☆☆☆☆☆☆☆☆☆☆☆☆☆☆☆

佛教十善与人生 ②

佛陀每次说法,都一再反复声明,如来是真语者,实语者,不诳语者,不异语者。因为是如实而说,故任何人不得随意增减一字,也决不可以私意加以推测,否则必会差之毫厘,谬以千里。人,虽可以不信佛,但谁也逃不出佛法的范畴,照着佛陀所说的去实践笃行,就可以离苦得乐,反其道而行必永劫沉沦苦海,无有了期。比较深的道理,且置不谈,本文谨就佛陀所示的十善业道。来谈谈佛教与人生的关系。

一个人生到这世间来,必须具备作一个人的条件,也就是一般所称的人格。至于人格的标准,虽然东西不同,各家有异,大体上说,不过是高低之差,详略之别。佛教的人格标准是什么呢?我们就以十善行来代表,这就是佛教的德行,做人的道德标准,依之实践,就可完成人格。从因果上说,可得升天的果报,最低限度,不会失却人身,在现世讲,可视为完人。这十善业道,具体而简明,人人能知能解,可证可行,没有高深莫测的玄谈,也扯不上迷信不迷信的讥评,平平实实,只在想不想做个堂堂正正的人,肯不肯行而已。(摘自《禅》2003.5 继禅)

◎◎◎◎◎◎◎◎◎◎◎◎◎◎◎◎◎◎◎◎◎◎◎◎◎◎◎◎◎◎◎◎◎◎◎◎◎◎◎◎

佛教的财富观 (23)

其次是悲田,就是从慈悲心出发,尽自己所能帮助千千万万需要帮助的人。在菩萨道的修行中,利他与自利是一体的。当我们帮助他人的时候,所付出的爱心和努力,就播下了善的种子。这不仅能使他人获得利益,同时也能使我们完善自己的道德,升华自己的人格。

第三是敬田,就是恭敬一切应当恭敬的人,这里主要是指佛、法、僧三宝。因为有佛陀作为我们修行的榜样,有佛法作为我们修行的指南,有僧团作为我们修行的依怙,我们才能在生死流转中获得真实的依靠和解脱的途径。因此,三宝对我们可谓恩同再造。我们应当以至诚的心来礼敬三宝,有一分虔诚,就能获得一分佛法的受益。济群法师

   上一页              下一页 
  佛教菩提心—佛教文化、佛学讲记、佛教心理、佛学禅定、佛教故事……


菩提心网站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翻印须征得本站授权
     

繁體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