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文艺演出
(视频在线播放)

putixin.com
返回《一日一读》
返回《连载专栏》
 
 
佛学讲记
政策理论 文 学
动态报道 佛教心理学
介绍佛教 佛学禅定
介绍佛陀 佛教故事
人物介绍 生活的教育
幽默格言 海内外佛教
   上一页              下一页 
【佛教与社会】(82)           
 

因果关系对和谐社会的意义④

因果报应思想影响于社会,不仅限于社会生活方面,对于各种体制的完善和政治生活的人本化也有着极大的支配作用。其影响性的大小制约于主流意识形态对其合理性的认同程度,同时,其影响性又是社会稳定与民生幸福的有力支柱。善恶赏罚的不到位甚至错位,是最大的社会不公正,最容易引起民愤,导致社会动荡不安。因果报应思想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正义必胜、邪恶必败的思想,表达了广大人民群众惩恶扬善的理想和愿望。它是千百年来人们道德理想追求的体现和有力保障,对社会各个阶层起着警策作用和教育作用,使得善事能够昌行,恶念自然隐退。以古代防治官吏徇私舞弊、贪赃枉法为例,除去各朝历代的律例之外,防范于前并对官吏产生强大心理震慑作用的,还是因果报应思想。(摘自《中华佛学网》)

◇◇◇◇◇◇◇◇◇◇◇◇◇◇◇◇◇◇◇◇◇◇◇◇◇◇◇◇◇◇◇◇◇◇◇◇◇◇◇
佛教与和平

所以,要未来实现和平,关键是做到下列六点:

第一、在嗔恨之处散播慈悲的种子。

第二、在仇视之处施予宽恕的谅解。

第三、在怀疑之处培养信心的力量。

第四、在黑暗之处点燃般若的火花。

第五、在失意之处提出明天的希望。

第六、在忧伤之处增予喜乐的安慰。

如此,才能获致和平,达到和平救世的目的。(完)

(摘自《人世间》总008 星云法师)

☆☆☆☆☆☆☆☆☆☆☆☆☆☆☆☆☆☆☆☆☆☆☆☆☆☆☆☆☆☆☆☆☆☆☆☆☆☆

佛教十善与人生 ⑿

⑩永离邪见:邪见是指思想的错误,观念的乖谬,经上说:“宁可破戒,不可破见”。一个人如果思想错误,观念谬,他的行为一定偏激乖张,小则影响个人的生命前途,祸及亲族社会;大则危害世界人类,难以收拾。邪见最大的祸患,莫如抹煞因果法则,因为这是宇宙间的真理,事实具在,人若不信因果,则社会秩序难以维持,人类也不会再有向上的心志。现在贪污、劫夺、欺诈、盗窃、凶杀案件的日益增多,就是否定因果的缘故,人再也不须顾及什么人格道德,竟以投机取巧等不正当的手段,只求满足个人的私欲,以致弄得人心惶惶,社会不安。但到底有没有因果呢?请看佛经上处处谈及因果报应的故事,这就是最好的答案,邪见之为祸,不但误人,实也害己,凡是人,都该远离。

以上所谈的十种善业,不过是依照世法略加分析解说,若能依之奋勉力行,必可成为一个人人敬爱的贤人君子,若想建立功业,将无往而不利,到处受人欢迎。最低限度,也可使自己快乐一生,成为一个俯仰无愧的完人。如依佛法来说,就更不止此了。

(摘自《禅》2003.5 继禅)

◎◎◎◎◎◎◎◎◎◎◎◎◎◎◎◎◎◎◎◎◎◎◎◎◎◎◎◎◎◎◎◎◎◎◎◎◎◎◎◎

佛教的财富观 (33)

2、合理分配财富

如果我们拥有财富而无理财之道,那么,十分的财富或许只能发挥一分的作用,甚至使我们为其所害。如何合理地支配我们的财富呢?佛陀也在经典中为我们作了具体的指导。

财富应分作四份。第一份用以保障家庭的日用开支;第二份用以投资增值,否则财富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第三份用以储蓄,以备不时之需;第四份用以慈善事业,一方面回馈社会大众,一方面为自己耕耘福田。其实这也是一种投资,是对于未来幸福的投资,而我们能从中收获的,决不是有限的财富所能比拟的。

哲学家西塞罗曾经说过:“追求财富的增长,不是为了满足一己的贪欲,而是为了要得到一种行善的工具。”只有将财富当作“行善的工具”去追求,才能使财富发挥出更大的作用。如果社会上的每个人都能做到“有力者疾以助人,有财者勉以分人”,那么,人间就会充满温暖,许多社会问题也会迎刃而解。

一味享用财富,福报总会有耗尽的一天,也就不再属于我们所有;一味地积蓄财富,也未必就能属于我们所有,因为货币会贬值,股票会下跌,银行会倒闭,即使将财产紧紧地锁在保险柜中,又能有几分保险系数?所以佛法认为,只有布施出去的钱财,才会真正属于我们所有。就像播下的种子,哪怕只有一粒之微,会为我们带来百倍、千倍、甚至千万倍的收获。

在人生旅途中,我们既是收获者,也是播种者。只有不断地播种和耕耘,才能使我们“恒怀欢悦,身意牢固,诸善功德皆悉具足”,也才能为当下的人生和未来的解脱积累足够的资粮。济群法师

   上一页              下一页 
  佛教菩提心—佛教文化、佛学讲记、佛教心理、佛学禅定、佛教故事……


菩提心网站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翻印须征得本站授权
     

繁體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