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 修禅定要离开欲恶不善法的干扰
■ 打妄想累了,还会有迷迷糊糊的细妄想,即使妄想过后忘了,这个习气还是
存在
■ 外道把幻觉当作出功能,修禅定的目的就是达到心一境性——心里只有
一个境
■ 观是通过心理想象力的作用,而现出来的境,才是最清澈,一点干扰都没有
■ 入定后的境界才是定境,修行功夫处处可以辨别,“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 细妄想细昏沉的出现和发展,会使定境消失,禅定越往前走,滤得越干净
修禅定要离开欲恶不善法的干扰
我们修禅定要排除干扰,要离欲、恶、不善法,一切不善法全要离开,这还是粗相。修行实际上并不难,难在我们现在连粗的东西都离不开。妄想有粗妄想细妄想,昏沉也有粗昏沉细昏沉,一般人体会不到,禅定修得久了,慢慢你就会体会到。
打妄想累了,还会有迷迷糊糊的细妄想,
即使妄想过后忘了,这个习气还是存在
假如一个人妄想很粗,越打妄想越是精神,那当然不会昏沉了。假如身体疲劳了,或者打打妄想有点累了,这时粗妄想没了,人已经迷迷糊糊了,迷迷糊糊里面还有迷迷糊糊的妄想,这就是细妄想。即使你感觉不到,它也会自动转下去的,这就是习气。哪怕你这种迷迷糊糊的细妄想过后忘了,这个习气还是存在。
外道把幻觉当作出功能,修禅定的目的就是
达到心一境性——心里只有一个境
禅定修到后来,妄想慢慢少了,自己也感觉不到了,这时候就容易出境界,因为干扰没有了。出不了境界都是因为干扰的关系。境界不是幻觉。有些人说自己有什么境界什么境界,听下来全是幻觉。幻觉,外道说是出功能,他们看成是境界,实际上是出偏差了。
我们所说的境界要你观的境自己现出来,观什么境就要现什么境,而且现得一点没错。如果你观蔚蓝色天空,结果蔚蓝色天空现出两只鸟,或者出现两朵白云,这是幻觉;观明月,结果现出了太阳,这也是幻觉。如果观明月现出来一尊观世音菩萨,这也是对你的干扰,所以禅宗有句话:魔来斩魔,佛来斩佛,因为是干扰。修禅的目的就是达到心一境性——心里只有一个境。
观是通过心理想象力的作用,而现出来的境,
才是最清澈,一点干扰都没有
在境界中现出来的明月,跟你观出来的性质两样,观出来的是你通过心理想象力的作用想出来的,所以叫观想。这是你的练习阶段不能算数,要现出来才算数。同样的明月,现出来的明月比你用眼睛看到的还要清澈,因为我们看明月时有干扰的,一个,你自身的视力不太好,还有一个,天空有雾、有污染,你也会看不清。只有你现出来的境,那才是一点干扰都没有,那才清楚。
入定后的境界才是定境,修行功夫处处可以
辨别,“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假如是头一次现出来,往往时间很短,这是你把妄想排除了,心就定下去了,这时出的境界就是定境。这时完全看不出你有昏沉,表面看,你头也没有低下去。修禅定,只要头稍微低一点,就知道这个人开始昏沉了。头低下去了,那是大昏沉,等到有呼噜声,那已经睡着了。醒得快的,还算有点功夫,总比口水流得很长还醒不过来好得多。(众笑)所以处处都可以辨别自己的功夫,修行人有句话:如人饮水,冷暖自知,自己知道的。
细妄想细昏沉的出现和发展,会使定境消失,
禅定越往前走,滤得越干净
定境出现的时候,你没有粗妄想,粗昏沉,是不是有细妄想、细昏沉?至少细昏沉还是有的,你自己感觉不到,除非你修行经验真的很丰富,才能感觉到。如果没有细昏沉,你现出来的境不会那么短,一下子就过去了。因为细昏沉在发展,慢慢变了粗昏沉,或者细妄想变了粗妄想,所以境界就没了。这就等于你虽然出现了境界,可干扰没有滤干净,所以禅定有初禅二禅三禅四禅,越往前走,滤得越干净。
|